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齿状突骨折10例),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结果:本组23例均成功置钉,术后影像学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均已骨性融合,且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通过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椎椎弓根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螺钉植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及寰枢关节脱位不稳定的临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2009年10月我院骨科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所致寰枢椎不稳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22~65岁,分别于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行X线及CT检查,测定术后椎弓根螺钉进入寰枢椎椎弓根内的具体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电刀灼伤椎动脉1例(占2.3%);电刀灼伤C2神经根致术后轻度放射性根性痛1例(占2.3%)。43例寰枢椎共置入84枚椎弓根螺钉中有2例C2椎体共3枚椎弓根钉进钉仰角〉35°,导致螺钉尖端穿入该侧寰枢关节前1/4间隙(占3.5%),余位置均正常。术后X线和CT检查无一例螺钉移位、松动,术后随访4~38个月(平均11.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感染发生,植骨均在术后2.5~6个月愈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进钉点解剖标志和进钉方向定位恒定,适于个体化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椎弓根螺钉正确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枢椎椎弓根内壁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方法:选择100例(男女各50例)正常成人寰枢椎CT片.在CT横断面扫描上分别应用Tan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一)和马向阳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二)模拟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建立以枢椎椎弓根内壁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临床应用该定位技术进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与枢椎椎弓根内壁的水平间距在方法一男性为(6.0±0.8)mm,女性为(5.5±0.8)mm;方法二男性为(9.4±1.1)mm,女性为(8.2±1.3)mm.4例患者应用枢椎椎弓根内壁作为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枢椎椎弓根内壁可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标志.该解剖标志较以往的解剖标志恒定明确,结合术前CT扫描能较准确指导螺钉进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徒手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及效果.方法 临床寰枢椎不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37.5岁;应用钉棒系统.后路正中切口显露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术前JOA评分58~102分,平均72分.结果 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7~22个月,平均15个月,JOA评分131~163分,平均145分,改善率86.4%.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后路寰枢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C  Wu JB  Zhao M  Dai WX  Wu DH  Wang ZH  Feng J  Liu C  Zhao QH  Tian JW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62-3065
目的 探讨和评估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患者24例,男18例,女6例,其中齿突发育不良造成的寰枢椎不稳5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4例,创伤性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6例,椎管内肿瘤4例,陈旧性齿突骨折5例,24例均采用美国强生Depuy公司生产的后路Summit钉棒系统(万向螺钉直径3.5mm,寰椎螺钉长26 ~30 mm,平均28 mm,枢椎螺钉长24 ~28 mm,平均26 mm).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术前、术后采用JOA进行评分,根据术后随访X线及CT评价上颈椎结构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个月,平均23个月,全组病例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73.1% ~93.6%,平均81.2%.复查X线片、CT未见上颈椎失稳及复位丢失征象,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齿突均骨性愈合,椎间融合率为100%.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具有可行性,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定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的疗效及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17例患者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术前在CT片上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宽度及高度,确定能否使用椎弓根钉.确定最佳入钉点.测量进钉点至后正中线的距离,钉道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术中用神经根剥离子适当显露寰椎椎弓根下缘、内缘,枢椎椎弓根上缘、内缘以直视下确定椎弓根边界,配合之前测量的数据,准确置钉.结果 共置入68枚螺钉,1例原位融合.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15例患者的颈枕和肩部疼痛症状及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好转.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术前必须在CT片上准确测量出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8.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寰枢椎脱位、骨折以及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并有明显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髂骨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68例272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56例获3~27个月随访,平均13.8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9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7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11例好转,5例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疾患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后路枢椎侧块螺钉治疗6例寰枢椎前脱位。结果随访6~24个月,4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2例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断钉脱钉现象。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达到稳定的状态,该方法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岁.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7例,不稳定Ⅲ型9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6~11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植入自体髂骨.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复位均满意.术后三维CT检查发现3例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其余病例螺钉位置满意,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1~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屈伸活动良好,轴向旋转功能有部分丧失,无神经症状加重、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