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2.
苏晶晶  江根  徐庆  吴小清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622-1624
目的 调查分析南京市某小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为胃肠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原因。采集病例及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和学校外环境涂抹样样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搜索到疑似病例62例。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占91.94%),其次是恶心(占35.48%)和腹痛(占25.81%)。病例性别分布中,男生罹患率(6.26%)高于女生(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楼层分布中,2楼罹患率最高(12.66%),各楼层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肛拭子样本11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0例;未发病学生肛拭子样本10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0例;外环境涂抹样样本2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例。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由首发病例经密切接触和气溶胶吸入传播。经综合分析,首发和续发病例未及时停课隔离,呕吐物处置不规范和外环境消毒不彻底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病例分布和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采集病例、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桶装水、食物样本,饮水机、食堂餐具涂抹样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涉及7所学校,共有病例259例,学生罹患率为2.53%,教职员工罹患率为0.13%。在33份病例肛拭子样本中,6份检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9份未开封桶装水中,4份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超标,2份大肠菌群超标,1份菌落总数超标,部分结果严重超标。桶装水溯源调查发现海盐县发病学校使用桶装水的生产厂家及生产时间与同期邻近市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学校使用桶装水的生产厂家及生产时间相同。两地送检的12份未开封桶装水水样中1份诺如病毒阳性。检测用于生产水源的溪水,结果诺如病毒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II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为饮用不洁桶装水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都市成华区一起寄宿制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的诺如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整理该区某寄宿制学校1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有病例111例,波及5个年级15个班,总罹患率为7. 06%,无重症或死亡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腹痛、恶心、腹泻;呕吐物处置不规范、病例隔离不到位、疫情报告不及、学生跨年级跨班级混寝室居住是本次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采集肛拭子,涂抹样、留样食品共计73份标本检测,4份学生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传播模式为人-人传播,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为暴发的危险因素,学校应强化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措施,提高疫情监测能力,切实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呕吐物规范处置等疫情应急措施,控制疫情规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珠海市某中学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原因。方法开展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样本用多重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51例(学生49例、厨工2例),罹患率12.3%(51/416);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发热,症状均较轻,呈自限性,病例无班级和宿舍聚集性,无重症病例;食堂就餐是危险因素(OR=8.46);39份标本(病例及厨工肛拭子、食堂食物留样、厨房自来水及学校直饮水)中,有31份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GⅡ.17基因型),证实疫情是由GⅡ.17诺如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污染食物是主要原因。结论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学校是发生疫情的主要场所,污染食物是引起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食堂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体检,杜绝从业人员带病上岗;疫情暴发流行期要加强外环境消毒,及时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研究院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原因,分析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食堂、饮水、厨工宿舍等开展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和餐饮从业人员肛拭子、饮用水、留样食品和环境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疫情的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结果2020年12月10—16日,疫情共报告病例165例,隐性感染者16例,罹患率为4.77%。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89.09%)、恶心(60.00%)、呕吐(51.52%),腹泻伴呕吐者占40.61%。某研究院的病例无部门和宿舍聚集性,餐饮从业人员以E2食堂感染率最高(33.33%,11/33)且有宿舍聚集性。实验室检测发现27份病例肛拭子、16份厨工肛拭子和1份厨工工服表面涂抹样诺如病毒核酸GII型阳性,E2食堂自选餐线12月10~11日的3份留样食品菌落总数超标,4份水样检测卫生学指标正常。病例对照结果显示12月9~11日多个餐次在E2食堂自选快餐用餐感染风险增加(OR=1.828~6.256),饭前便后每次洗手能降低感染风险(OR=0.522)。结论本起事件为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食用了E2食堂感染厨工污染的自选快餐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游学团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及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依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利用问卷星开展个案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采集呕吐物、肛拭子及食品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病原。结果 该起疫情共发现135例疑似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27份标本(20份人员生物样本,3份水样本及4份环境涂抹样)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所有患者均有2020年11月17日午餐在某酒店共同聚餐史,共同就餐点餐饮店有3名从业人员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使用被污染的露天井水清洗菜品及餐具可能是导致本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共同饮食暴露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病原体和来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罹患率。采集疑似感染性腹泻患者肛拭子、生活饮用水、空气和环境涂抹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A群、B群、C群,诺如病毒GⅠ、GⅡ型和肠道腺病毒三种感染性病毒核酸,肛拭子采用细菌培养检测肠道致病菌,生活饮用水检测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结果共采集病例标本21份,生活饮用水2份,厕所空气样2份,环境标本标本厕所蹲位地面墙面、寝室门把手地面等涂抹拭子20份,病例标本13份、环境标本3份为诺如病毒核酸GⅡ型,其他轮状病毒A群、B群、C群,诺如病毒GⅠ型和肠道腺病毒核酸、肠道致病菌检测为均阴性,饮用水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均未检出。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所致。暴发的可能传播为人与人接触传播和空气气溶胶传播。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准确快速的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型病原体,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发生的一起急性老人群体性肠胃炎疫情中采集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采集该老年公寓患病老人、护理人员的肛拭子共8份。结果本次疫情中,在5份患病老人和2份护理人员的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Ⅱ型(GⅡ)。结论本次疫情爆发蔓延可能是由于带病上班的工作人员在护理和分发餐点过程中将诺如病毒传染给老人并引起交叉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elicited by percutaneous tube on bone induction. Inflammation was provok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biomaterials. In order to evaluate incorporation of percutaneous tubes, bone matrix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demineralizing bone matrix was implanted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of rats and was exposed to interaction with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Inhibition to the induction of cartilage and bone by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could be clearly demonstra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ow pH levels, typical to enzymes operative in inflammation are a direct cause for inhibition of chondro and osteogenesis. The process of calcifi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ctivation of enzymes in high pH level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