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讨了在《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保留与修改问题,包括医疗事故概念的调整以及《条例》所构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改革方向等内容.在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医疗损害责任案件的同时,《条例》作为国务院法规,应当在修改后继续在预防医疗纠纷发生、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以及违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方面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专门规定。对于该规定对医疗损害诉讼的影响,众多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会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效性,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当作必要的修订,以免误读;医疗赔偿双轨制的产生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并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并不必然终结双轨制;至于医疗损害诉讼举证责任问题,《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实体法对其并无直接的影响。立法、行政与司法部门应抓住《侵权责任法》实施的契机,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以建立良性的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法律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规定,对医务界议论颇多的医疗纠纷案件的表述、举证责任、医疗事故鉴定等做出了相应调整。如何理解《侵权责任法》的精神?《侵权责任法》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该如何衔接与过渡?近日,  相似文献   

4.
邓兴宇  祖毅 《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40-40,41
1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预防中的思维方式 1.1强化依法行医的观念 2010年7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之规定)与原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主体的法律规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共同形成了基本的医疗侵权行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赵庆东 《工企医刊》2013,(5):442-443
自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之后,医疗损害责的认定较之前适用《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时期产生了较大变化,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便是该法第57条和第60条引入了“当时的医疗水平”这一全新概念。笔者认为,这与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条所规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必须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内容相比,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只要被运用于诉讼活动中,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就是司法鉴定。法医类司法鉴定与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规范进行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不同类别的鉴定工作,适用范围完全不同。用法医类司法鉴定替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做法,是非法和无效的。《侵权责任法》施行后所产生的医疗损害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本质上一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本文介绍医疗事故鉴定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医患纠纷此起彼伏,需要修改制定《医疗损害责任法》;应该严厉打击医闹行为,允许建立民间医疗事故鉴定组织,修改赔偿标准,对医患纠纷处理情况进行公示,实行医院院长医疗事故问责制,强调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防范和减少医惠纠纷发生,公平公正处理纠纷,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8.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扩大了医疗事故的范围 ,采用了广义医疗事故之概念。对此 ,一部分人认为医疗侵权就是指医疗事故。其实 ,医疗事故是不等同于医疗侵权的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事实。在认定医疗侵权时应特别注意医疗侵权与医疗事故的区别 ,切忌受医疗事故概念的影响 ,用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来分析判断医疗侵权 ,同时还要注意医疗侵权与“与医疗行为有关的侵权行为”的区别 ,以求达到正确认定医疗侵权 ,正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法》构建了以医疗损害责任为核心的民事责任制度,虽然《侵权责任法》对于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立法规制尚且缺位,但是其立法与实施对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的当下,医疗损害责任鉴定逐步取代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对于医疗损害案件应如何监管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根据医疗损害的主要类型,从目前医疗安全监管的内容和法律依据出发,分析了医疗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翟宏丽 《中国校医》2011,25(10):738+741-738,741
近年来,医疗纠纷备受社会关注,哪里有医疗服务,哪里就可能有医疗纠纷,高校医疗机构也概莫能外。《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的特别规定,是我国医疗纠纷案件处理的专项法律依据。在医疗纠纷凸显的今天,准确认定医疗损害责任是医患双方权利救济的关键。本文以侵权责任法为视角,以医疗损害责任与构成为标尺,考量高校医疗行为,旨在为高校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以单独章节的形式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对医疗案件的处理及医疗行为带来很多影响,对病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亮 《卫生软科学》2011,25(7):445-449
我国《侵权责任法》专章(第七章)规定了医疗侵权,其中第54条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并通过第58条明确列举了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三种情形,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和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的做法,亦与我国《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完全由患者承担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举证模式不同,这一模式变迁反映了立法机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做出了适时调整,不仅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而且契合了当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倒置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 0 2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以及2 0 0 2年 9月 1日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为依法行医 ,保护病人、医务人员和医院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和《条例》从不同的角度明确了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义务。现就医疗侵权举证责任进行讨论。一、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关于医疗侵权诉讼 ,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原告 (病人 )承担医疗侵权证明责任 ,病人证明医师存在诊疗过失、病人受到损害、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1] 。由于种种原因 ,和其它诉讼相比 ,医疗过失诉…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倍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组成部分,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服务实践中医疗损害的责任,规范了以往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政出多门”的尴尬,为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倍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组成部分,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服务实践中医疗损害的责任,规范了以往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政出多门”的尴尬,为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至今已2年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在医疗活动中患者的权利,医疗事故的赔偿和法律责任,并明确规定医疗行为的侵权诉讼将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即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应该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她对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更好的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护人员的严厉要求也对医护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医护人员产生防卫性诊疗行为、医疗队伍不稳定和影响医学科学发展等的后果。为了医学科…  相似文献   

18.
俞颖  郭奕乐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1):569-570,576
<正>医疗事故争议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处理的难点。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全面实施,到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卫生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一直不懈地致力于缓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但目前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9.
关向东 《卫生软科学》2005,19(3):208-213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实施,医疗侵权诉讼逐年增多。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医疗诉讼中医疗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和医疗过错的法律含义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如何运用法律法规在医疗侵权诉讼中进行抗辩的策略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处理医疗损害纠纷的法律环境已发生明显改变,笔者针对此法提升病历资料证据地位、加强患者知情权隐私权保护、医疗机构对医疗产品承担严格责任等三方面变化,从规范病历书写管理制度、完善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严格医疗产品及血液管理制度等三方面提出了《侵权责任法》时代医疗机构在管理层面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