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抗体对兔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家兔双眼制作小梁切除术模型,随机选取家兔一眼作为抗体组,分别于手术完成当时和术后第5天予以结膜下注射CTGF抗体。另一眼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予以结膜下注射PBS。术后1、3、5、7、10、14d分别观察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1、3、5d两组滤过泡均弥散隆起。术后7、10和14d对照组滤过泡逐渐扁平、局限、瘢痕形成,而抗体组滤过泡维持较好、瘢痕形成时间较晚。结论:CTGF抗体结膜下注射可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化,CTGF抗体可能成为一种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以不同给药方法并用干扰素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小梁切除术的 5 2眼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采用术中干扰素湿棉片敷贴给药 ;另一组于术毕及术后第 3、5、7、14天在滤过区旁结膜下注射干扰素。随访时间9~ 12个月。结果 :( 1)术后第 9~ 12个月 ,结膜下注射组平均眼压为 13 .3± 3 .9mmHg ,术中应用组为 13 .0± 4 .7mmHg。两组无显著差异。 ( 2 )滤过泡形态均以Ⅱ型为主 ,功能性滤过泡在结膜下注射组占 92 .3 % ,术中应用组占 5 7.7%。两组有显著差异。 ( 3 )两组主要并发症为短暂性角膜上皮缺损。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并用干扰素能有效改善滤过功能 ,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结膜下注射给药法的临床疗效优于术中敷贴给药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2例(32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28例(28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术后结膜滤过泡消失率和视野改变等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眼压:手术后1个月至5年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滤过泡:术后A、B组患者均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3)视野:两组视野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5年,B组并发白内障13只眼(46.4%),A组并发白内障4只眼(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与小梁切除术相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4例(64眼)难治性青光眼,配对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小梁切除术(A组)或小梁切除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生物羊膜(B组)。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30个月,手术成功者A组共14眼,成功率48.28%;B组26眼,成功率8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1,P=0.027)。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瓣下植入羊膜能显著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双针可调节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46例青光眼患者(58只眼)分为两组,A组(30只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B组(28只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滤过泡及前房情况和眼压水平.结果:术后1年眼压<21 mmHg者,A组为93.3%,B组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病例数A组高于B组,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双针可调节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青光跟206眼,分为A、B2组,A组80例(106只眼)行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MMC)的复合小梁切除术,B组80例(100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结果 2组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术后长期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可明显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超声造影剂消融技术对兔肝组织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分为A、B组,A组兔肝接受HIFU辐照前,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组接受辐照前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A、B组均在辐照后5min、1d、3d、7d、14d分别处死4只动物,将肝取出体外观察,取靶区及周围组织(距靶区边缘5mm以内),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PCNA表达。结果:HIFU辐照后3d、7d、14dB组辐照区域边缘纤维包裹带宽度大于A组(P〈0.05)。HIFU辐照后1d、3d、7d、14dB组靶区周围组织(距靶区边缘5mm以内)凋亡细胞数和PCNA阳性细胞指数较A组增高(P〈0.05)。结论:与单纯HIFU相比,HIFU联合超声造影剂促进了消融后坏死区域机化包裹,增加了HIFU靶区周围细胞凋亡,提高了细胞增殖能力,为进一步增强HIFU消融作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品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本院83例105只眼青光眼外滤过术,其中水中应用阿托品结膜下注射50眼,术中未应用阿托品55例,记录并比较二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结果:A组50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8%。B组55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29%,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品术中结膜下注射有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浓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只眼,分为右眼实验组(A组)和左眼对照组(B组),各12只眼。A组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术),前房灌注平衡盐液(BSS)中加入5.63μg/ml或6.06μg/ml的全反式维甲酸,B组兔眼行ECCE术,BSS中不加入维甲酸。术后1月至术后4-4.5月观察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及后囊膜情况。术后4~4.5月取出兔眼标本,石腊包埋及切片后病检。结果术后第1~4天术眼有不同程度的结膜浅充血、睫状充血、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术后第5天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明显好转,1周后结膜浅充血及睫状体充血消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兔晶状体后囊膜梭形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后囊膜增厚明显高于A组(P〈0.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浓度为5.63μg/ml及6.06μg/ml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肝肿瘤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A组(氩氮刀手术治疗单次组n=8),B组(氩氮刀手术治疗二次组,n=8),C组为假手术对照组(n=8)。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A、B组术后第三天血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第7天A组肌酐恢复正常,14天后A、B两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肿瘤对肾脏有影响,但是影响为可逆性的,暂时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9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2次.d-1;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1次.d-1。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1;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1次.d-1。2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1周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46例,治愈率为76.7%;对照组治愈37例,治愈率为6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疗效好、作用强、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小梁切除术后的青光眼患者40例(40只眼),根据患者的年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行为特点及健康状况不同分为患者自行按摩组23例(23只眼)及家属协助按摩组17例(17只眼)。住院期间(术后1周)两组患者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按摩,并详细指导患者或家属。于术后1周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出院后两组患者分别由患者自行或家属协助按摩,于术后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3个月,自行按摩组眼压明显低于协助按摩组,自行按摩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患者家属协助按摩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规范、正确的眼球按摩护理方式对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对急性肺损伤(ALI)的抗炎治疗作用。方法健康纯种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n=8):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雾化组和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各组分别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IL-1)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雾化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血清中上述三种炎性因子浓度虽然仍比正常对照组高,但较生理盐水雾化组相比,血清TNF-α、IL-6和IL-1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急性肺损伤可以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3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时间,透析管路凝血情况和全身瘀斑、出血点的分布面积及持续时间。结果:LMWH组与UFH组相比,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减轻了全身瘀斑,减少了出血点的分布面积及持续时间(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产生普通肝素同等抗血栓形成效果的同时,能明显减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单独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无血运区半月板损伤的愈合无明显影响,考虑主要与其在体内易被吸收和降解等有关。近年来Ⅰ型胶原作为生物性载体的应用逐渐增多。目的: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材料修复兔半月板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首先在兔半月板上造成统一的无血运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组。术后2,6,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无血运区损伤愈合无明显影响,但对半月板边缘滑膜中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组表现为纤维软骨样组织愈合,但其愈合组织与正常半月板组织仍有差异。结果表明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型材料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对软骨修复组织蛋白多糖代谢和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股骨髁间关节面全层软骨缺损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组和iNOS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SMT)组。术后1年处死动物。应用组织切片番红O-快绿染色检测蛋白多糖,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的分布情况,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糖胺聚糖含量和胶原的表达以及软骨厚度。结果术后1年,SMT组软骨修复组织番红O-快绿染色百分率(89.28%)明显高于BMP组(36.54%)和对照组(13.4%),SMT组软骨修复组织番红O-快绿染色平均灰度值(134.5)分别为BMP组(56.8)和对照组(26.4)的2.5倍和7倍。修复组织软骨平均厚度,SMT组(1.75cm)分别为BMP组(0.76cm)和对照组(0.25cm)的2倍和7倍。SMT组修复组织Ⅰ型胶原表达量为65.9%,明显少于BMP组(88.5%)和对照组(94.6%);Ⅱ型胶原表达量(30.7%)多于BMP组(10.8%)和对照组(4.5%)。结论iNOS抑制剂SMT的应用能明显增加软骨修复组织中糖胺聚糖含量,并能明显增加Ⅱ型胶原表达,对于维持软骨表型和提高软骨修复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两次注药结膜下注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接受结膜下注射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常规组)和改进的两次注药方法(改良组)进行结膜下注射,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情况。【结果】达到麻醉成功若以注射药液容积0.5mL为标准,改良法局麻药2%利多卡因的用量是0.05mL,常规法则需0.08mL。【结论】改良法与常规法比较可使局麻药的用量减少近一半,不失为值得推荐的一种结膜下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p38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SB203580具有抗炎及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作用,但其刺激性和毒性成为眼表应用的障碍。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SB203580对大鼠角膜的毒性作用。方法:分别于SD大鼠右眼结膜下注射0.04mL50μmol/LSB203580或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7d。注射后第7天记录各组角膜炎症指数,并摘取角膜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与结论: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B203580注射部位结膜呈可逆性贫血状改变,在注射次日消失;注射SB203580或生理盐水后,大鼠角膜炎症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注射生理盐水后睫状充血程度重于注射SB203580的大鼠(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所有大鼠角膜上皮层完整,基质层排列规则,内皮层连续,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结构及细胞器无明显异常。提示结膜下注射0.04mL50μmol/LSB2036580对大鼠角膜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又称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晶体屈光性手术:Start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理想材料.但国外产品价格昂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手术的开展. 目的:通过兔眼动物实验摸索理想的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方法.观察眼内接触镜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和炎症递质的变化、并对其植入眼内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 设计:单一样本,开放性实验.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 材料:实验于1999—08/2000—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南洋放射免疫测试中心完成。选取成年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眼内接触镜植入组8只,手术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 方法:①眼内接触镜植入组右眼行眼内接触镜植入+虹膜剧切术,手术对照组右眼单纯行虹膜周切术.手术由专人按同一方式施行。术后两组术眼滴用激素抗菌素眼药水.4次/d.共10d均于术后1,4.7d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庆大霉素4万U。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手术。②分别于术后1.4,7.14d和1个月对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手术对照组的术眼进行眼压波动、角膜损伤、前房蛋白细胞渗出、前房深度、前房出血、虹膜后粘连.服内接触镜偏位以及晶体混浊等监测。③分别于术后1,4,7.14d和1个月对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手术对照组的术眼进行房水取样.空白对照组也在相应时间取样,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前列腺素E2浓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前房反应检测结果。②术后各组房水中炎症递质前列腺素E2浓度检测结果。 结果:实验选取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