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底荧光造影副反应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受FFA检查的患者2 056例,采用德国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造影剂为荧光素钠,规格3 ml:0.6 g。检查前30 min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0.1%荧光素钠稀释液5 ml肘前静脉推注,并定时注入少量无菌注射用水以防针头堵塞,观察1015 min,若无不适,将20%荧光素钠3 m(l儿童1515 min,若无不适,将20%荧光素钠3 m(l儿童1530 mg/kg)于430 mg/kg)于48 s快速静脉推注,同时启动同步计时器,获取图像并保存。检查结束后休息30 min,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结果 2 05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94%,经处理后,症状缓解并好转,未出现后遗症。其中,男6.38%,女1.15%。静脉推注后≤3 min发生不良反应占92.59%,>3 min发生不良反应占7.41%。胃肠道反应占88.89%,变态反应占7.41%,心血管反应占3.70%。结论鉴于FFA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反应程度轻重不等,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完善检查前各项准备、医患之间良好沟通、合理的注药速度、严密观察患者反应是FFA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眼科特殊检查方法,是应用可以发荧光的染料注入血管,然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连续拍摄眼底血管中染料循环时吸收激发光线所发射的荧光形态,此方法可以完整系统的记录眼底的循环动态图象,能清晰的表现出眼底的微循环结构形态,识别眼底血管的组织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对眼底病的诊断率高,自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我科共做284例,诊断率高。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接受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患者18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预见性护理组90例和常规护理组90例。结果预见性护理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舒适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晕厥、胃肠道反应、造影剂过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变患者不舒适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
检眼镜的发明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引入 ,使得人们对眼底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及很多眼底病的诊治向前迈了一大步 ,但由于脉络血管被色素上皮及其自身色素遮挡 ,观察困难 ,对其血管构筑和血流动力学及其在眼底病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不多。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引入 ,使人们能更加清楚而直观的动态了解络脉膜血循环情况 ,我科自 1998年引进此技术以来 ,共进行了 680多人次的检查 ,由于我们对病人进行了有效的护理 ,取得了病人的密切配合 ,对眼底病的最后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680例 ,其中男 410例 ,女 2 70例…  相似文献   

6.
刘琴 《现代保健》2011,(12):91-91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利用能发荧光的物质(荧光素钠造影剂)快速从静脉注入,然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用蓝色光照射,使眼内血液循环中荧光素被激发出荧光,眼内充盈荧光的血管、荧光渗漏及组织染色处显影,然后用高速敏感的照相机进行拍摄、录像或数字摄影。此项检查能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提供了确切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张昱  吴红  阎晓然 《现代保健》2009,(28):43-44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诊治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糖尿病患者405例810只眼(患病时间从5-20年不等,从未进行过眼底检查),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的检查。结果405例患者810只眼中,FFA显示眼底正常者90只眼,占11.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者335只眼,占41.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者110只眼,占13.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者235只眼,占29.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者30只眼,占3.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期者s10s只眼,占1.1%。结论绝大多数(本研究中占88.9%)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5-10年)视网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早期行FFA检查。  相似文献   

8.
杨玉新 《中国保健》2008,16(8):357-35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响.方法:将80例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心理护理组,测定2组在造影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中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能顺利的配合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APS~B型眼底血管造影仪对1400例(2784只眼)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摄片或造影。结果根据国际分期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并给予指导治疗。结论眼底照相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金标准,而FFA可作为眼底激光治疗及其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6例(3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的发病及预后。方法对36例(36眼)CRVO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28例(28眼)非缺血性型(VSR),占77.78%;8例(8眼)缺血型(HR),占22.22%。结论缺血型均有视网膜毛细血管闭锁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并新生血管的形成,预后不良。非缺血型无毛细血管闭锁,无新生血管的形成,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血管边缘特征的图像拼接方法.首先,对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小波边缘检测算法检测出血管的图像边缘;然后,基于链码描述方法进行特征匹配;最后,采用了一种基于局部区域灰度信息的图像融合方法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拼接.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较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168例(320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 眼底血管造影对DR病变分期及检查结果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眼底镜的检查.结论 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更早的显示DR的眼底改变,对于了解疾病分期及进展有积极的作用,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数字化眼底彩照及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进行数字化眼底彩照及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数字眼底彩照诊断左眼准确90.20%,右眼92.31%,组间比较,P>0.05.结论?数字化眼底彩照及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何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10):108-109,137
目的: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80例患者进行诊断调研.对所有患者实施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进一步确定该检查方式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335例(398眼)黄斑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对其病变部位的发病因素,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激光治疗机理及预后加以讨论。在临床观察中,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最多见(简称中浆),其次见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简称中渗),老年性黄斑变性,挫伤性黄斑部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囊样水肿,黄斑缺损等。  相似文献   

16.
眼底照相机的数字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1959年A lvis和Navoyny发明的。1965年后逐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采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造影剂注入血管后随血液进入眼底,在蓝色光波激发下发射出黄绿色的荧光,此时通过荧光眼底照像机可观察到眼底血管的细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的数字化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系统(DFFAS),提供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思路。该系统以现有的荧光眼底镜为基础,通过采用专业数字相机、视频采集卡,结合应用软件,动、静态采集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最终实现眼底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和报告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采集图像清晰,操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教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分类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性表现、病灶类型及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对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36例(38眼)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的随访检查.随访时间4~15个月.结果 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38眼中,单纯性黄斑出血30眼(78.9%):初诊FFA示造影早期至晚期均可见透见荧光,随访发现各出血灶吸收后在其下可见明显的漆裂纹样强荧光;新生血管性黄斑出血8眼(21.1%):初诊FFA可见小斑片状出血强荧光或其周围出现边界欠清的新生血管膜性强荧光,晚期染料积存.治疗后随访FFA示新生血管膜反复出血,出血机化,色素上皮增生,瘢痕形成,出现Fuchs斑.结论 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患者行FFA检查有助于明确黄斑出血的类型,用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杨华  袁援生  李国栋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16-1518
目的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特征(ICGA)进行比较和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1例58只眼,所有患者均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结果FFA中可见边界清晰的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有21眼(36.2%),3眼在ICGA中边界欠清楚;FFA显示隐匿性CNV30眼(51.73%),其中在ICGA中呈边界清晰的点状或斑状CNV11眼;FFA诊断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7只眼中ICGA中证实有CNV3只眼;合并黄斑出血19眼.ICGA能发现FFA不能发现的CNV共3眼(15.8%);FFA诊断为瘢痕染色7眼(12.1%),2眼在ICGA中发现CNV;ICGA中发现滋养血管18眼。结论FFA是诊断典型性CNV的金标准,但与FFA比较ICGA可发现FFA显示不出的滋养血管,提高CNV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为治疗渗出型AMD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30例未经确诊的PE患者的CT血管造影资料,讨论起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未经确诊的PE患者,对其进行CT血管造影扫描,扫描结束后使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多平面重建(MPR)、3mm厚的轴面重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结果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共发现312处栓子,中心型为23.4%,附壁型为3.2%,完全型为21.2%,不完全型为52.2%;肺动脉主干为0.3%,左右分支为7.7%,叶肺动脉为18.3%,段肺动脉为48.4%,段以下肺动脉为25.3%;30例疑似PE患者中,28例最终确诊为PE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3.3%。结论 CT血管造影的临床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