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机体的一些纤维状蛋白在一定的电刺激条件后产生的电位波动。条件和方法:从不合细胞或细胞膜的一些纤维状蛋白的标本中获得电信号,放大观察记录电刺激前后标本所产生的电位波动。结果:发现电刺激标本后会产生更加明显的电位波动。结论:机体内存在着这种由纤维状蛋白引起的电位波动。  相似文献   

3.
经络的实质是什么?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如:有人认为是神经系统,有人认为是淋巴系统,也有人认为是波导管等等。笔者经过对纤维状蛋白质特性的观察、结合他人工作,认为经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纤维状蛋白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通过它调节机体各部的生理机能、生化反应,联系机体各部、体表和内脏。它主要是由机体的结缔组织中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作为能量传递的通路来调节机体各部的。  相似文献   

4.
对经络的实质,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神经系统,有人认为是淋巴系统,也有人认为是波导管,也还有人持与上述相反的观点的.笔者经过以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为标本所作的一系列实验观测,结合理论资料研究,认为经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通过它联系机体各部、体表和内脏.  相似文献   

5.
在冯盛才提出的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分析推动经络运动的动力.目的:探索推动经络运行的动力来源;方法: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探明推动经络运行动力的种种来源;结论:心脏和脑的活动运动是经络动力学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于骨髓腔的高度恶性肿瘤,其易发生肺部转移,预后不佳。如何实现对骨肉瘤预后的判断,对于该病的诊治具有积极的意义。就近3年国内外关于骨肉瘤预后与蛋白分子表达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探讨对骨肉瘤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苦瓜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苦瓜蛋白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和荷瘤小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活性及变化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ICR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建立肝癌H22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苦瓜蛋白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组及环磷酰胺组(CTX,40 mg/kg),各组均ip给药,观察苦瓜蛋白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分离血清,明胶酶谱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活性及其变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6及TNF-α表达.结果 苦瓜蛋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肿瘤质量明显减轻(P<0.01),小鼠体重也较模型组小鼠轻(P<0.01);苦瓜蛋白(100、50、25 mg/kg)组及CTX组抑瘤率分别为85.81%、66.89%、52.05%、65.10%;各苦瓜蛋白组与模型组相比,MMP-2、MMP-9的活性降低,酶原表达下调(P<0.01);细胞因子IL-6及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1),上述作用与苦瓜蛋白剂量相关.结论 苦瓜蛋白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苦瓜蛋白抑制MMPs的活性及表达,以及调节IL-6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建立胃癌脾虚证唾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新型分子诊断模型。方法采集未经手术和放化疗治疗的57例胃癌患者(脾虚证组40例,非脾虚证组17例)、4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唾液标本,用弱阳离子交换型(WCX)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进行检测,获得各组标本的蛋白指纹图谱。比较各组唾液蛋白质质谱数据,找出胃癌脾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胃癌脾虚证组与胃癌非脾虚证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峰;采用决策树算法计算出多个变量即质荷比(m/z)变化对两组样本的判别价值,确定最优化的诊断模型。结果胃癌脾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唾液蛋白质质谱比较共有106个差异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胃癌脾虚证组与胃癌非脾虚证组唾液蛋白质质谱比较共有6个差异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筛选建立了由m/z为5439.67、2411.67、3619.18共3个主要差异蛋白峰组成的胃癌脾虚证诊断模型;临床回代检验该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100%和93%;交叉验证法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和89%。结论基于WCX纳米磁珠结合MALDI-TOF-MS技术建立的胃癌脾虚证唾液蛋白质组无创性分子诊断模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胃癌脾虚证的诊断具有良好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0、7、14、28μmol/L TCS对SGC7901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及细胞计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浓度TCS对SGC790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SGC7901Caspase-9、Caspase-3、PARP、pERK、ERK蛋白表达。结果 TCS处理后的SGC7901出现了皱缩、变形,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阻滞于S期。TCS诱导SGC7901发生凋亡,呈浓度依赖性(r=0.901,P0.05)。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r=-0.984,r=-0.991,r=-0.951,P0.05)。并且随着TCS浓度的升高,ERK表达降低,呈药物浓度依赖性(r=-0.957,P0.05),TCS处理(7μmol/L和14μmol/L)激活ERK,磷酸化ERK升高(P0.05)。结论 TCS可以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铁皮石斛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2A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及表达特征分析。方法运用RACE克隆基因,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核酸及蛋白质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等分析;用DNAStar 7.0、MEGA 6.0分别进行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借助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Do PP2A(Gen Bank注册号KT957552)c DNA 1 410 bp,与其他植物PP2A同源性为89%~94%。ORF编码一条由30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分子量35.19 k D,等电点4.79。推导蛋白含有金属依赖性磷酸酶保守结构域,蛋白不含信号肽或跨膜残基,定位于细胞质。Do PP2A与其他植物的PP2A相比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聚在PP2A分子进化树的A组。基因转录本在石斛根和茎中分别为叶中的4.41倍和1.45倍。结论 Do PP2A分子克隆及特征为研究其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中的分子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天花粉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双全 《中草药》1991,22(5):228-23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硒化壳聚糖(Sc)下调NB4细胞PML-RARα融合蛋白的作用与分子伴侣Hsp90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Sc处理后NB4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Hsp90含量的变化; RT-PCR法分析Sc处理后细胞内PML-RARα 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Sc可下调NB4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含量,呈量效关系,50,100,200 mg/L Sc处理24 h后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8%, 33.14% , 17.07%, Sc对细胞内PML-RARα mRNA水平没有影响;50,100,200 mg/L Sc处理NB4细胞24 h可使细胞内Hsp90含量减少.结论 Sc下调PML-RARα融合蛋白的含量,主要通过抑制Hsp90分子伴侣的功能,使PML-RARα融合蛋白与Hsp90蛋白解离,PML-RARα融合蛋白失去正常的稳定性,进而被降解.  相似文献   

13.
宋芸  魏欣冰  丁华  程秀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9):2062-2065
目的:研究鲜姜有效部位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力及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过氧化氢建立离体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取健康大鼠每日灌服不同剂量的鲜姜有效部位(200,400,800 mg·kg-1)或阳性对照药洛伐他汀(40 mg·kg-1),取含药血清作为受试药物,用孟加拉玫红染色法测定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鲜姜有效部位能够显著降低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力,并减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VCAM-1及MCP-1。结论:鲜姜有效部位可以降低由氧化损伤所引起的ECV-304细胞过度表达ICAM-1,VCAM-1及MCP-1,阻止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黏附,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4.
吴汉利  孙伟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07-408,410
目的 研究雷至胶囊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podocalyx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足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雷至胶囊组及正常组,第5周末处死大鼠,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Blot的方法检测肾皮质中podocalyxi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24h尿蛋白、血脂明显降低,同时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明显提高,透射电镜显示足细胞足突病变不同程度改善;雷至胶囊组以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雷公藤多苷组.结论 podocalyxin与蛋白尿和足细胞形态密切相关;雷至胶囊保护足细胞机制之一是恢复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为模型,探讨三氧化二砷(ATO)是否对CML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ATO是否对Hedgehog(Hh)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将ATO应用于具有Hh异常活化的CML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TO作用于K562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TO对K562的诱导凋亡效果;采用免疫印迹(WB)技术检测ATO处理后Hh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Gli2、Gli1、和Ptch2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ATO处理后,K562细胞出现剂量依赖性凋亡效应,Ptch2和Gli2的蛋白均受到显著的影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ML细胞中,ATO可能是以Gli2蛋白为靶点抑制Hh信号转导通路,该研究为扩大ATO应用于CML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进一步全面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和封闭蛋白3(claudin 3,CLDN3)两者的分子间作用机理,提供借鉴和有益参考。方法 利用光谱分析法结合物理建模和网络药理学,来研究SIN与HSA和CLDN3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论表明,SIN与HSA和CLDN3两个蛋白的结合参数与已验证靶点相似,可发生相互作用。光谱实验表明,SIN与HSA和CLDN3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微环境的疏水性增强,与HSA/CLDN3分子间作用的位域以色氨酸残基为主,产生了稳定的非共价复合物。由理论分析可知SIN与HSA/CLDN3的反应机制是静态猝灭,构象型态变迁过程是1个“二态”模型,仅存在1个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两个体系均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物理建模结果表明,在SIN与HSA和CLDN3的分子间作用中,疏水作用力和氢键起着关键作用,且结合物稳定,与光谱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HSA作为输运蛋白,CLDN3作为与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本研究将网络药理学、光谱分析和物理建模结合起来,在不进行细胞实验的情况下,就可验证该反应通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我们认为sICAM-1、sVCAM-1和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检测sICAM-1、sVCAM-1和CRP可为我们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二次免疫应答促进C—FOS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选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外源性抗原免疫小鼠,注射生理盐水(NS)设置对照组,加强免疫后获得对外源性抗原刺激的高免疫应答实验组小鼠。取小鼠脑做石蜡切片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海马结构内c—Fos蛋白的表达,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细胞涂片染色检测小鼠血清中C—fos诱导因子的表达。结果:实验发现在免疫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之间C—FOS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血清比较对照组血清更能促进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可能是实验组血清内存在的诱导因子促进了c—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刘蒙蒙  邢咏梅  王爱荣  郭顺星 《中草药》2017,48(22):4734-4739
目的克隆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核无机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猪苓菌核中克隆得到1个无机磷酸盐转运蛋白(inorganic phosphate transporter)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等分子特性;采用Clustal W2以及MEGA 6.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模式。结果猪苓无机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Pu Pi T(NCBI登录号:KU179154)。该基因开放读码框全长为1 590 bp,编码530个氨基酸。Pu Pi T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7 552,等电点6.8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u Pi T蛋白具有12个跨膜区。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Pu Pi T与Moniliophthora rorer亲缘关系最近,与Moniliophthora roreri、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Heterobasidion irregulare有较高的同源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u Pi T在与蜜环菌共生的猪苓菌核及未与蜜环菌共生的菌核中都有表达,其中共生部分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约是未共生部位的12倍,说明其参与猪苓与蜜环菌共生过程。结论 Pu Pi T基因克隆和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揭示其在猪苓菌核磷元素转运及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笔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SP,又称P10)及CD36(Ⅳ)分子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旨在为本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更好地指导本病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