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CT上仅表现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例该类患者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例术前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1例误诊为脑血管畸形,3例痊愈出院,1例肢体瘫,1例植物生存。结论 CT上仅表现为脑内血肿的动脉瘤破裂易误诊,对临近蛛网膜下腔附近的脑内出血术前及术中要提高警惕,条件允许术前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是颅内出血性疾病中最凶险的一种情况,比单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故其发病后早期的诊断和处理措施颇受国内外同道关注.现选取我院2009-01~2012-12共2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患者急诊行显微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脑内血肿清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术中和术后的处理等。结果术后恢复良好14例,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显微手术处理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术中操作轻柔,施行控制性降压,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与显微手术夹闭方案对比,明确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与适应性.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持续随访.将接受显微手术夹闭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复发率、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13.5±2.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7±3.8)d;观察组术后即刻复查,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观察组复发率1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时GOS评分、死亡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能够获得与显微手术夹闭方案相近的近期临床疗效,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安全性高,对显微手术难以夹闭的区域也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可能增加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颅内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介入治疗的选择、时机和方法。方法分析14例SAH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後的疗效。结果术前CT检查确诊的14例SAH患者,Hunt和Hess临床分级Ⅰ-Ⅲ级共10例,其中1例遗留精神症状,其余9例均治愈出院。Ⅳ-Ⅴ级共4例,其中1例遗留右侧肢体瘫,1例遗留认知能力差及双下肢无力,其余2例治愈出院。结论动脉瘤栓塞治疗SAH手术风险小,适应证范围广,後遗症少。Hunt和Hess临床分级Ⅳ-Ⅴ级的患者于超早期经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亦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影响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总结221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年龄65~87(68.1±5.2)岁,对可能影响老年患者预后的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挑选出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脂血症、Glasgow评分、Fisher分级、入院时Hunt-Hess分级、治疗方法.其中,入院时Hunt-Hess分级、高脂血症和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其中,高脂血症、入院时Hunt-Hess分级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造影诊断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例经DSA或手术证实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受检者,全部行CTA检查,对CTA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及DSA进行对比,综合评价CT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优势和不足。使用CT机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三维后处理为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Siemens Inspace及NeuroDSA软件,CTA的诊断结果由两名以上放射科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确定。结果 CTA发现阳性病例20例,共21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7个,大脑前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瘤2例。结论 64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CTA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艳春  邵宏敏 《河北医药》2005,27(10):740-740
颅内动脉瘤远期后果不一,存活者很多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现将我科2004年3~11月经DSA证实为动脉瘤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探寻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造影结果显示:动脉瘤腔填塞程度100%69例,占74.2%;95%13例,占14.0%;90%8例,占8.6%;80%~90%3例,占3.2%。93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间〈3d)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GOS评分:治疗效果良好71例,占76.3%;中残21例,占22.6%;重残1例,占1.1%;死亡0例。结论对急性期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形成血肿患者。全部行改良翼点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探查夹闭、包裹、孤立术。均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7~68岁。术前GCS评分:3~6分;Hunt-Hess分级Ⅵ级7例,  相似文献   

11.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占脑卒中的5%,而其中75%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其中高分级颅内动脉瘤占20%~30%。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发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至20%,死亡患者中超过90%为入院时的高分级动脉瘤患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患者应用弹簧圈介入栓塞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血性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前期新乡市第371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入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头颅CT提示均考虑为动脉瘤出血,造影后明确,且均为多发动脉瘤,均给予血管内治疗。结果术后病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且不受部位及动脉瘤个数的影响,可一次性治疗所有动脉瘤,应首选。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统计近4年来在我院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成功夹闭39例,术中行动脉瘤包裹1例。术中过早破裂1例,38例恢复正常工作,死亡2例。术后轻度脑积水5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处理.Hunt和Hess4~5级者入院后延迟手术可能降低手术死亡率,但在等待期间可能增加再破裂出血的危险,因而总死亡率不减少。精细的显微操作可减少术中过早破裂。脑积水为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台并硬膜下血肿(SDH)的临床特点和机制,对根据CT、脑血管造影、手术和尸解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合并SDH的16例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对其中11例作病理检查,探索其发生机制。此组病例临床表现严重,68.8“病例有意识障碍,43.8%见有玻璃体下出血,81.3%病例死亡。导致SAH合并SDH的原因可能为;动脉瘤破裂,大量血液破入蛛网膜下腔,撕破蛛网膜;伴随的脑内血肿破入蛛网膜下腔并撕破蛛网膜;发病时突发意识丧失、摔倒致头部外伤。结论,颅内动脉瘤可致SAH合并SDH,其生命预后不佳,病死率高,CT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合并SDH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8,(4):309-311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均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面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实施全面性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出血性疾病,大多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许多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抢救与治疗,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预后并不理想,给日常生活与学习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3]。因此,深入了解造成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对于早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CTA在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对486例以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临床上怀疑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其中阴性病例再行DSA检查。对确诊动脉瘤的病例行显微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D-CTA检查出动脉瘤患者404例,82例阴性者DSA证实3例漏诊。3D-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9.3%(404/407),特异度为100%。术前3D-CTA在估计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所见基本相似,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自身形态和周边的关系。结论 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快捷、经济和相对无创等优点,可作为急诊时首选检查,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评估及随访提供可靠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7月,对5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动脉瘤的形态特征,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治疗方案。结果:57例患者经2D和3D检查,确定48例共51个动脉瘤,分别采取血管内治疗及手术夹闭等治疗。结论: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显示极佳,对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伴颅内血肿者,能否早期诊断并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处理好动脉瘤,对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回顾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3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现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的注意事项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本院2002-2008年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患者总结分析。结果68例保守治疗痊愈,死亡3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手术治愈1例。结论根据治疗效果得出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的指征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