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4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资料,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及治疗效果、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48例病人中,32例采用肝叶(段)切除,12例采用血管瘤摘除术,瘤体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或/和栓塞术等方法4例。17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及膈下积液多见。结论直径大于5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应考虑手术治疗并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以肝叶(段)切除、血管瘤摘除术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hemangiomaofliv er,简称CHL)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CT和MRI的广泛应用 ,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尸检的发现率约为 0 4%~7 3 % ,多数为单发病变 ,多发者约占 1 0 % ,常位于肝包膜下和肝脏边缘区 ,在肝实质内者较少 ,约占4 8%。组织学上肝血管瘤是一种门静脉血管分支畸型。肝血管瘤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现将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简述如下。以下肝海绵状血管瘤简称…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是发生在肝脏的良性肿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多。很多人患上该病之后不知所措,也很容易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4.
李捷玲  潘舸  陈学金 《中国保健》2006,14(18):74-75
目的探讨绑扎加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配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剖腹直视下行肝海绵状血管瘤周围绑扎加栓塞治疗的患者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良好的手术配合显效率达76.19%,有效率达100%.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能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外科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肿瘤剥除术,肝部分切除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结扎术及肝移植。从2000-01~2003-05,我院应用肿瘤剥除术治疗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新华 《健康文摘》2010,(12):43-43
血管瘤 它是最常见的良性疾病,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以皮肤和皮下最多,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但它并不具备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只是血管发育畸形,可通过激光、注射硬化剂等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7.
李国威 《医药与保健》2006,14(12):17-17
人们对肿瘤都有一种恐惧感。其实肿瘤有良、恶之分,良性肿瘤有的久而久之会恶变,有的则不会。成人肝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就不会癌变。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多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2%。需要医治者,则微乎其微。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此种病很“少见”,连医务人员对它都很生疏。  相似文献   

8.
李荣香 《医疗装备》2006,19(4):13-13
资料: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岁。肝囊肿36例,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32岁。MR表现:(1)海绵状血管瘤呈圆形、卵圆形18例,分叶状10例。一般边界光滑、锐利。T1w信号中有更低信号,或稍低信号或近似等信号。T2w为高信号,有人称灯泡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因纤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     
《医药与保健》2010,18(4):35-35
肝血管瘤中多见的是肝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肝血管瘤一般无症状,多在体检时为B型超声波等检查发现。肝血管瘤常呈多发性,成人后一般不继续生长,对健康并无妨碍,亦不会癌变,所以不必治疗,在生活中亦无特别需要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10.
小儿海绵状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或确炎舒松-A 12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和 /或先天性畸形 ,发病率高达 3%~ 8% [1 ] 。尽管多数血管瘤可自行消退 ,但海绵状血管瘤不会自行退化 ,持续发展并引起破坏面容、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作者用平阳霉素或确炎舒松 A瘤内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共 12 0例 ,现将两组疗效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998~ 2 0 0 0年 12 0例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儿中 ,男 4 8例 ,女 72例 ,男女比为 2∶3。年龄 3个月~12岁 ,小于 2岁有 95例。瘤体最小为 0 8cm× 0 5cm×0 5cm ,最大为 6 8cm× 5 5cm× 2 2cm。 12 0例患儿胸透、血常规和肝…  相似文献   

11.
有惊无险的肝脏血管瘤张海增临床上肝良性肿瘤比较少见,其中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腺瘤、纤维瘤、脂肪瘤、畸胎瘤、错构瘤、肝局部结节增生等,其中比较多见的是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它较其他内脏血管瘤多见。肿瘤质地柔软,切面...  相似文献   

12.
也许你在一次体检,或因其他原因作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自己长了肝血管瘤。在这之前,你可能无任何明显不适,检查后却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肝血管瘤实际上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肿瘤样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其含纤维的多少,可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尸检发现率约为0.4%~7.3%,近来由于B超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现率,尤其发现许多无任何症状的血管瘤。 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病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左、右肝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其自然史、部位、细胞转归和组织学特征,血管性病变可分为婴儿性毛细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在MR图象上的特征表现依病变亚型的不同而不同。血管性病变很常见,但是,这些病变的分类和命名常常复杂而令人困惑。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软组织血管畸形已经有不少的分类系统。根据优势畸形血管的不同,病理分析将血管性病变分为毛细血管性、海绵状、静脉以及动静脉畸形。相应地,畸形也可分为高流量(动静脉畸形)和低流量(毛细血管、海绵状、静脉畸形)。但是低流量的病变可以有混合的病理特征,在MR图象上表现相同,常常不能作出鉴别诊断。MR在确定血管性病变特征和范围时很有用,常规MR平扫结合动力学造影剂强化MR血管造影对区别高和低流量病变尤其有帮助。MR作为全身检查诊断性工具应用的日益增多,增加了血管瘤的检出率,有时也可根据血管瘤在核磁共振上的特征性表现来鉴别血管瘤与其他肿瘤或估计血管瘤的病变范围。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血管瘤在核磁成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具体部位的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瘤和血管球瘤。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2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儿使用铜针留置术,其中9例为面颈部海绵状血管瘤,11例为四肢海绵状血管瘤,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获得较好的疗效。对铜针留置术治疗原理、手术操作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本手术对一些难治性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一种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头颅CT和MRI扫描提示肿瘤呈均一性显著强化,边缘清晰。手术无1例死亡,疗效满意。结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能否全面切除与病变位置有关。未全部切除的病灶须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头颅CT和MRI扫描提示肿瘤呈均一性显著强化,边缘清晰。手术无1例死亡,疗效满意。结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能否全面切除与病变位置有关。未全部切除的病灶须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唐一帆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4):72-72,76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生率占脑内脑血管畸形的7%,分为脑内型与脑外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常见于中颅窝底、鞍旁等部位,由于与硬膜关系密切,又称为"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1,2].笔者总结5例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和DSA的影像学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良性占位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单发,在我国有27%为多发,由于绝大多数的瘤体不大,发展缓慢,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宜春市中医院接诊的76例疑似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CT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单独及联合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76例患者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5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12例,脑膜瘤5例,动静脉畸形4例;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可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患者术前MRI检查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呈类圆形或梭形,边缘光整清楚。其内信号均匀T1WI呈等低信号、T2WI-SPAIR呈高信号,边缘清楚,部分夹杂有斑点状T1WI、T2WI低信号钙化,大部分病灶边缘T2WI可见"晕环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渐进性强化。结论 MRI可清楚地反映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形态、大小、范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