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胆囊馋囊状扩张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一例经ERCP证实的胆囊管囊状扩张的X线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报告10例加以分析。结果:本组共计11例,8例行B超检查;1例行CT扫描;3例行ERCP检查。胆囊管囊状扩张影像学检查在胆囊管处呈圆形或梭形扩张影像学改变。结论:胆囊管囊状扩张的术前诊断依靠临床表现是较为困难的,最终诊断的确切依据是术中所见,但影像学检查可以较为明确的指出胆囊管处的囊状扩张,有助于诊断,特别是ERCP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
Mirizz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和认识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15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女 10例 ,男 5例 ,年龄41~ 82岁 ,平均 65 .1岁。病史为 4d~ 15年不等。 15例患者中 8例行ERCP检查 ,2例行PTC检查 ,4例行MRCP检查 ,3例行CT检查。结果 Mirizzi综合征在胆道造影上的典型表现为 :胆管位于胆囊管或胆囊直接对应之处可见较宽的弧形充盈缺损 ,边缘光滑 ,其上胆管扩张。本研究各种影像学检查中术前正确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共 6例 (其中ERCP 3例 ,PTC 2例 ,MRCP 1例 ) ,7例诊为胆系结石 ,1例诊为胆管扩张 ,1例诊为正常。结论 Mirizzi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 ,其临床无特异性。正确的术前诊断需要胆道造影(ERCP ,PTC)、CT、MRI及B超联合作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Mirizzi综合征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25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1 ~ 77岁,平均54岁.病史2周 ~ 24年不等.25例全部行B超检查,19例行MRCP检查,5例行CT检查.影像征象由2位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结果 本组Mirizzi综合征的影像表现包括胆囊管结石嵌顿4例,胆囊颈结石嵌顿8例,胆囊底和体部结石13例,肝内胆管扩张24例,肝总管扩张21例,胆总管扩张20例.本组MRCP术前正确诊断5例,CT诊断 1例.结论 Mirizzi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ERCP、CT、B超对胰胆管下段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ERCP、CT、B超对胰胆管下段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100例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反复上腹痛、恶心呕吐的患均经ERCP、CT及B超检查本组患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为良性病变(胆总管结石)57例,恶性肿瘤31例,其中胆总管癌11例,胰头癌13例,以及壶腹癌8例。上述3种方法术前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对胆总管结石的定性诊断准确率:ERCP为98%(n=56),CT为72%(n=41),B超为61%(n=35);对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ERCP为97%(n=31),CT为78%(n=25),B超为63%(n=20)。结论 ERCP对胰胆管下段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和B超,但因CT与B超均属无创性操作且对某些恶性肿瘤也有较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因此在影像诊断中应考虑3项技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探讨PTC结合B超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PTC结合B超对照研究,分析其准确性。结果:单独PTC诊断准确率为94.7%(161/170例),B超诊断准确率为82.4%(140/170例)。PTC结合B超检查综合诊断,PTC诊断准确率由94.7%提高为98.2%(167/170例)。结论:PTC对梗阻性黄疸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B超检查,两者综合检查可提高PTC诊断准确率。PTC延时30分钟拍片:(1)可使胆囊显示率达100%(胆囊管结石梗阻患者除外),可避免胆囊结石漏诊;(2)对诊断总胆管癌和总胆管结石有重要价值;(3)可避免胆汁和造影剂在胆道内流速缓慢和停止所致的假阳性(占位性病变),(4)可显示胆囊管结石梗阻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选取同时行B超、MSCT及MRCP的94例患者,以ERCP相关治疗或手术为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术前行MRCP检查,并经ERCP检查及治疗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65例,按结石大小分组统计比较MRCP、ERCP的诊断率。结果 B超、MSCT、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63.3%、74.7%、87.3%,特异度分别为53.3%、80.0%、86.7%,准确度分别为61.7%、75.5%、87.2%;2检验显示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MRCP、MSCT、B超。分析不同大小的结石:MRCP独立诊断时三组结石准确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直径0.5cm及以下的微小结石显示不佳(P<0.05);ERCP独立诊断时三组准确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结石分别同时用MRCP与ERCP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准确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和MS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胆总管结石首选的筛查方法,尤其是急诊患者;MRCP安全、无创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诊断性ERCP;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疗方面具有较大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7.
作者为了确定结石的类型和成份与其口服胆囊造影(OCG)时的漂浮关系,分析了全国胆结石协作研究机构的90例患者。17例OCG结石漂浮,73例阻碍X线透过的结石不漂浮。分析表明,17块漂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了42例胃成形术同时行胆囊切除的病病理性肥胖患者的术前超声和口服胆囊造影资料。37例术前进行了超声与口服胆囊造影,余5例4例只做超声检查,1例仅行口服胆囊造影。作者见到,超声证实了8例胆囊结石中的6例(敏感性75%)。无胆石的32例超声全部正常。38例行口服胆囊造影,1例未显影,7例患胆石者3例发现结石,(敏感性43%),另2例小结石也未能查出,仅  相似文献   

9.
罗-阿氏窦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罗-阿氏窦(RA窦)在影像学上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GBA)的作用与限度.方法 26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6例行CT检查.比较经组织学证实的GBA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RA窦的影像学基础及其GBA影像学诊断依据.结果 本组术前明确诊断GBA仪3例,诊断率为11.5%,其中2例由CT诊断,1例由B超诊断,其特征表现为在增厚变形的月日囊壁上显现RA窦,并突人肌层,但对判定其是否已癌变无特异性.结论 RA窦可以出现在GBA和胆囊癌的胆囊壁上,也可能出现在正常的胆囊壁上,正确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仔细观察RA窦形态特征是GBA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25例胰管结石病人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5例行B超检查均可见胰腺内回声不均,胰管扩张,胰管内见强光团,后伴声影;结石单纯位于胰头部9例,胰头体尾结石16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3例。合并胰腺癌2例。15例行CT检查均可见胰头区增大,胰管扩张,胰头区钙化斑点,4例见胰体尾散在钙化点。10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6例胰管显影,可见胰管扩张粗细不均,胰管内有透明阴影,固定;4例胰管未显影。腹部X线平片15例,3例可见胰腺走行区内有散在的或串珠样的或堆垛样的致密钙化阴影。结论超声影像诊断胰管结石明显优于ERCP、CT和磁共振成像,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和B超,探讨胆囊腺肌瘤病(GBA)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疑为GBA行MRI检查。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证实为胆囊腺肌瘤病与MRI检查诊断完全一致,MRI能够发现B超不能检知的病变,且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结论:MRI能清晰显示GBA的病灶,对术前明确诊断GBA优于CT和B超。  相似文献   

12.
MRCP结合薄层扫描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与B超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与B超比较评价MRCP结合薄层扫描(简称MR)图像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7例经手术或ERCP证实为胆管结石的患者,分别按结石部位和大小分组,对术前MR与B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诊断胆管结石总准确率为93.1%(81/87),B超诊断总准确率为78.2%(68/8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7.89,P>0.05;按部位比较,MR与B超对左、右肝管结石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胆总管结石,MR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分别为95.2%和77.4%,χ2=6.82,P<0.05);按结石大小分组,≥2cm组,MR与B超诊断率均为100%,P>0.05;1~2cm(含1cm)组,两种方法诊断率分别为100%和93.1%,P<0.05;<1cm组46例,MR明确诊断40例(87.0%),B超仅明确诊断29例(69.0%),MR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χ2=7.01,P<0.05)。结论:MRCP结合薄层扫描无创、安全,对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尤其对胆总管结石及<1cm结石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B超及多层螺旋CT资料,并将二者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 B超检查术前有6例漏诊并发肾盂癌,检查漏诊率42.8%(6/14);而多层螺旋CT术前13例诊断明确,仅有1例漏诊,检查准确率达92.8%(13/14)。结论与超声相比,16层多层螺旋CT能显著提高肾结石并发肾盂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故可作为肾结石并发肾盂癌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10例胆囊腺肌瘤病(GBA)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中的表现,并和病理进行了对照观察。男4例,女6例,35~69岁。采用口服法胆囊造影(OCG)和实时高分辨超声(RTUS)检查各8例,CT检查4例。有6例因为右上腹痛,发热或不耐受脂肪餐而行胆囊摘除术,病理证实GBA诊断。另4例因为OCG有典型征象而诊断。检查前一夜禁食,先经3.5MHz扇形US探头进行全腹部检查。然后换用5MHz线状探头与Aloka 280—SL超声仪观察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胆管癌误诊和漏诊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管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肝门区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提高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1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为胆管癌的病例(ERCP检查31例,B超检查31例,25例CT检查,11例行MRCP检查),回顾性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31例中发生在肝门区的胆管癌25例。2例初次ERCP显示胆管内出血,再次行鼻胆管造影后诊断为胆管癌,4例合并有总胆管结石。6例为总胆管中下段癌。初次诊断准确性为90.3%。11例MRCP中9例显示病变,2例显示不满意,7例显示胆管或胆囊结石。25例CT中23例显示肝内胆管扩张,9例显示肝门区肿块,2例见后腹膜转移淋巴结,1例见肝内多发性转移瘤。12例初次诊断正确(48%)。B超检查23例提示肝内胆管扩张,6例提示总胆管结石,18例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8例提示胆管占位(25.8%)。结论:良好的直接胆管造影是诊断胆管癌的金标准,MRC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是ERCP的良好补充,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诊断性ERCP;CT诊断的关键在于显示扩张的胆管和梗阻的定位,肝门区梗阻多为胆管癌所致。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合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对胆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有关B—US、ERCP、PTC对梗阻性黄疸诊断效果的对比研究不少,但多属两两对比。虽有少数多种方法的比较报道,也是大组病人的综合分析比较,每种检查的人数不一,病情不尽相同。为客观准确地评价这三种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作者对一组用这三种方法诊断的12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研究,将其诊断结果逐一与手术发现及最后诊断比较。分析每种检查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及优缺点,并按三种检查进行回顾性两两联合分组,分析其诊断正确率。结果发现:B—US定性正确率(45.1%)大大低于ERCP(82%)和PTC(87.7%)(P<0.01);定位准确率三者无明显差别(P>0.05),但除去技术失败病例后,ERCP和PCT的定位准确性(100%)则与B—US(87.7%)有非常明显差别(P<0.01)。三种检查两两联合时对梗阻病变的定位诊断能力差别不大(P>0.05),定性能力以ERCP PTC联合最好(明显高于B—US ERCP,P<0.05)B—US ERCP次之。作者主张,对疑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影像学诊断,应以B—US作首选的筛选性检查,以B—US PTC或ERCP为基本的常规联合,少数PTC或ERCP失败或显示差不能诊断者再以ERCP(或)PTC补充之。没有必要将ERCP PTC联合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18.
异位妊娠的急诊处理附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诊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达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方法 对1998~2003年我院急诊室收治的4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100%),阴道不规则流血35例(83%);其中14例(33%)伴发出血性休克。39例行妇科检查,8例(约20%)无异常;38例行腹部B超,3例(8%)未发现异常;36例开腹手术;6例行腹腔镜治疗。结论 宫外孕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认真细致的询问病史,及时进行尿、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和B超检查对诊断非常重要;对高度可疑患者,阴道B超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ERCP、EST联合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8-03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6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134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ERCP术后约7 d行LC。结果:LC术前取石成功128例,其中107例采用取石网篮/气囊取出,21例采用碎石器/碎石网篮先碎石后取出。LC术前EST取石失败6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5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经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术后行B超或MRCP检查,显示胆道内无残留结石。结论:按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加EST加LC,使治疗所致的创伤最小,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胆道先天异常对胆道外科手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我们在胆囊造影检查中发现一例胆囊管引流入右侧肝管病例,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病史:女,14岁,右侧上腹部疼痛4年余,B超检查报告:慢性胆囊炎并发结石。患者于1986年12月住院,术前其它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X线检查:静脉胆囊造影:静注50%胆影葡胺20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