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联挖掘技术在中药药性及其他属性间关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研究中药药性与其他属性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中国药典》、《中药学》教材等书籍为信息来源,结合临床用药经验,采集、规范中药相关属性术语,构建中药信息数据库,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对药性与其他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挖掘.结果:建立了药性-药理作用、药性-主治、药性-西医病名、药性-功能、药性-药味、药性-归经、药性-化学成分等频繁项目集,统计出中药药性与其他属性间的支持度和支持率,如药性“温”与药味“辛”支持度为117,支持率为10.578.结论: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分析中药药性及其他属性间关系数据的关系,数据挖掘结果可分析性较强,与中药药性传统认识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已发表有关单味中药抗肺纤维化(PF)效应现代医学研究文献,分析中药特征与抗肺纤维化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筛选1989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所载单味中药抗肺纤维化研究文献,统计不同功能分类、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抗肺纤维化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在46味具有抗肺纤维化的中药中,活血化瘀药有8味,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的有6味,与其在药典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归胆经、膀胱经以及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均是抗肺纤维化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0%。结论: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药性、归经与抗肺纤维化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作为中药抗肺纤维化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巩福恒  李恩来 《山西中医》2010,26(11):49-49
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药制剂临床疗效,必须对中药饮片进行特定处理,使之能保证实际用量,增强归经作用,调整主治药效,消减药物毒性,才能满足治疗需要。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优质饮片是中药制剂质量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性味归经、有毒无毒等药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从中药药性分布探讨中药用药警戒。方法:筛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中药饮片,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分析每种中药饮片不良反应报道,采取频数分布及关联规则挖掘、网络构建方法,分析与中药临床用药警戒相关的药性参数。结果:618种中药及饮片中有152种中药有不良反应报道,其中无毒中药109种,占71.71%。大毒及有毒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毒中药,分别达到70%和66.67%。温性和寒性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频数最高,而热性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苦味和辛味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种数最多;归肝、肺、肾等经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种数最多。关联规则挖掘及关联网络结果显示,包含大毒、有毒、温、热以及苦味、辛味和归心、肝等经的关联规则最多,大毒与归肝经组合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达86%;而温热性中药与辛苦味的组合可以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达80%以上,与肝经的组合可以达到75%。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了与毒性记载密切相关之外,也与中药的性味归经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这些结果可以为中药尤其是无毒性记载中药的用药安全和警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方法。方法:试验人员经培训后,10人同步、盲法对黄柏等10味中药饮片和黄连解毒汤等6张小复方标准水煎剂以及小檗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溶液进行品味和打分及综合评价,并研究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的方法。结果:(1)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制吴茱萸等10味中药饮片五味检验结果多与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近似,但有较为准确的程度刻画与区分;个别药物如淫羊藿、制附子以苦味为主,而非《药典》所载的辛、甘;(2)首次对黄连解毒汤、大黄附子汤、左金丸、参附汤、吴茱萸汤、疗本滋肾丸等6个小复方的五味进行了检验与刻画;(3)首次对菝葜皂苷元、小檗碱、栀子苷、大黄酚、大黄素、淫羊藿苷、乌头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进行了检验与刻画,发现这些组分多与其对应饮片的五味近似,惟大黄素、大黄酚未能检出生大黄的苦味,而菝葜皂苷元的苦味也远弱于知母。结论:所建立的中药五味的标准化检验方法能准确、客观、量化地检出中药、中药小复方和中药有效组分的五味,这对于验证已有中药五味及当代中药新药标准化研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统计学、关联规则等传统中药配伍规律数据挖掘方法的计算结果缺乏深度和内在联系的问题,提出一种可有效发现中药配伍规律的多维复杂网络方法.方法:通过方剂中药物作用、性味、归经等属性关系建立多维度复杂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围绕核心药物,采用复杂网络重叠社区发现算法结合多维度属性,进行中药配伍组合的发现与分析.结果:基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神经免疫网络是机体内多维立体网络调控体系.文章根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神经免疫调节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神经免疫调节作用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神经免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能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和其中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 表明,同时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中药有62味;补气药、补(肾)阳药、补血药、平肝熄风药以及归肾经中药的神经免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同时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比例高,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9.3%.提示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归经与神经免疫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神经免疫网络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便于开展中药功能研究和中药资料数据查询的数据库.方法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构模式,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前台语言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输入中药相关信息和中药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相关信息,以<中国药典><中药学><中药学教参><中华本草精选本><中药药理学教材><中药药理学>和<新编中药志>等为主作为相关信息的来源.结果 可对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药理作用等数据进行多种方式的模糊查询和管理;本数据库系统结构还可与其它中药数据库兼容,数据相对完备,且数据形式有利于数据挖掘;通过在中药功能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关研究信息,发现了数据库需要完善的内容.结论通过完善,实现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的便利应用和实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方颗粒是现代制药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用经过炮制合格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成型的单味中药颗粒.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中药单味饮片没有改变.用中药配方颗粒代替传统中药饮片供临床应用,在辨证论治、随方和药、随证加减等方面与原中药饮片相同.但因其携带方便,不需要煎煮等优点.迅速被医生和患者所接纳.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笔者对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用药有2个最重要的特色:一是药材炮制成饮片后方能入药,中药的性 、味、归经等功效属性均源自饮片;二是饮片需经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复方配伍后使用,这样才能以君、臣、佐、使的和合之力发挥最佳疗效。炮制是形成性、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的重要阶段,也是中药临床应用的必经过程。炮制的自身发展也经历了从临床用药需求到药性形成需求的升华,从简单净制处理到水火共制成就药性的演变,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到生物变化的递进,从产地粗加工到减毒增效、改性存效的精妙工艺传承。从炮制称谓演变开始,系统梳理炮制方法变迁、炮制目的演进、炮制工艺的传承,以期勾勒出本草经典中蕴含的中药饮片炮制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凭借整体观和两千多年来临床使用天然药物的实践经验,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独特优势.中医药诊疗思想和丰富临床经验中的"整体"特色孕育了以"网络"和"系统"为特色的新一代研究模式.该模式在生物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网络药理学"为人工智能与中西医学交叉研究、分析海量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2.
网络靶标:中药方剂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梢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5):2017-2020
目前中药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理解中药方剂复杂化学体系与病证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作者通过多年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系统生物学角度对该问题提出“网络靶标”这一新的概念与方法.网络靶标概念指的是将病证生物分子网络当作靶标,由此设计和预测最佳的药物干预方式.网络靶标方法旨在将病证、方药映射于生物分子网络,然后在网络上对病证与方药的关系进行机制性的计算、分析与预测,以期发现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阐释方剂配伍规律与方证关联,并进行组方用药的理性设计.该文概述作者课题组在网络靶标方法及其在中药方剂中的应用进展,希望能为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Network pharmacology is a powerful tool to reflect the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effects,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oxic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The ingredients of TCM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control of TCM products, are those fundamental chemicals that exhibit biological activities. A great amount of effort has been made by scientists in that fie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CMs, though the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their quality and the TCM theory and compatibility rules remain ambiguous. Now som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must be applied to predict and explore the quality marker (Q-marker) for quality control, as well as to clar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CM, which may give new insight into rational ground of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quality control and assessment system. In this review paper, authors focus on the prediction of quality markers of TCMs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three aspects: (1) from network medicine to network pharmacology, (2) complex network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3) predicting TCM quality marker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uthors proposed the research pattern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biological and medical networks, and further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substantial basis of TCM formulae, and the idea of “effect-ingredient-target-fingerprint” to predict and recognize the TCM Q-marker was the ultimate goal. In addition, authors yet noted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oxicology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oxicity study of complex TCM systems and the prediction of TCM toxicity markers.  相似文献   

14.
药物靶标预测技术在中药网络药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药理学逐渐兴起,特别是"网络靶标"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中医药新的研究热潮。其所强调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和中医药理论不谋而合,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医药的深刻内涵,包括中药作用机制解释,药效物质的寻找,君臣佐使配伍机制阐释等,更加适合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和实际。而如何高效快速地识别大量的药物与靶标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则成为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药物-靶标相互预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而高通量的手段,能够减少成本,快速预测成分靶标,为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应用奠定基础。事实上,针对庞大的化合物和靶标数据库,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技术都被开发出来,并用于预测药物和靶标的关系,且已经有许多虚拟筛选技术成功的应用于网络药理学中。根据预测原理的不同,药物-靶标相互预测技术和策略大致可以分为4类,即基于配体的预测方法,基于靶标的预测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和组合应用的预测方法。该文就药物靶标预测方法及其在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应用现状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中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胸痹在现代医学主要属于冠心病范畴,中医药治疗胸痹疗效显著。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胸痹方剂核心中药配伍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文献。其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药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配伍。最后,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中药配伍进行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中药配伍治疗胸痹的潜在作用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胸痹的核心中药配伍其作用的潜在信号通路为钙离子和cGMP-PKG信号通路。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是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的一类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中药治疗CKD的有效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高通筛选及网络分析等技术,建立“药物-基因-靶点-疾病”网络,系统阐述机体与药物间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与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特点相契合。通过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治疗CKD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CKD的氧化应激状态、调节炎症反应、减缓肾脏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在CKD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对中医药治疗CK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通量技术与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解决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技术瓶颈。方法:根据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分析了有关通量研究技术,总结了课题组在网络药理学的指导下利用通量技术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结果:快速制备、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以及组合药靶网络对于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毒性成分排除、药物分子机制研究均有重要价值,是中药现代化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关键技术。结论:高通量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可提高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体内ADME过程和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药理学应用到中药研究中,有利于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水平,但是,鉴于中药有效物质的复杂性特点,进行体内过程分析,明确进入体内的成分,是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前提。为此,提出体内ADME过程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范骁辉  肖舜  艾妮  廖杰  程翼宇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634-2638
类方集历代名医应用之精华,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该文以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附子汤、厚朴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等5个小青龙汤类方为例,采用网络方剂学研究策略,在系统的化学组成辨识基础上,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探讨其化学组成与主治异同之间的关联,初步揭示了小青龙汤类方在宣肺平喘、助阳解表方面的功效物质组。这一研究实例表明,网络方剂学可为诠释仲景方组方的科学内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任玲  曹焕泽  纪文岩 《河南中医》2021,41(4):622-62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筛选赤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以赤芍为关键词对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进行检索,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类药性筛选出赤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找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靶基因.将赤芍作用靶点与疾病靶基因取交集,构建赤芍-有效成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