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胆脂瘤也称表皮样囊肿,肿瘤为在胚胎晚期继发性脑细胞形成时,将表皮带入导致。囊肿缺乏血管,包膜菲薄,内部常含有脂肪胆固醇结晶。胆脂瘤上表皮层表面翻向囊内,不断有细胞角化脱屑形成新的囊肿内容,导致肿瘤逐渐增大。胆脂瘤可发生于颅内各个部位,但临床多见于桥脑小脑角区。该部位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且能沿着各种间隙生长,给手术的彻底切除及术后护理带来困难。2000年10月至2007年2月我院共手术切除桥脑小脑角胆脂瘤22例,经过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观察及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凯  游超  韩林  郭东生  鲍文公  雷霆  李龄 《中国康复》2007,22(3):191-19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胆脂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区胆脂瘤25例,其中单纯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17例,另8例生长累及幕上鞍区、斜坡、第三脑室或对侧桥脑小脑角区;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7例,翼点入路4例,颞下入路3例,对应的半球入路1例;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可见部分,再用神经内镜探查并切除残留肿瘤,对于术后仍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则尽早配合康复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3例(92%)。术后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21例(84%),部分改善4例(16%)。术后遗留有面瘫、麻木、神经痛等患者经配合理疗和针刺后恢复较好。结论:内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胆脂瘤,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桥脑小脑角肿瘤主要包括:听神经鞘瘤、脑膜瘤、胆脂瘤等,靠近脑干,解剖关系复杂而重要,是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术后相对并发症较多,为临床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精心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桥脑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的关键.我院2002-2006年,我院收治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肿瘤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上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珍珠瘤,是颅内较少见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其生长缓慢,好发于在颅内中线结构的脑底部蛛网膜下腔,因此,早期很少出现临床症状。我科自2002年7月~2008年7月共收治颅内上皮样囊肿患者45例,经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手术后的积极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胆脂瘤形成的原因,方法:经乙状窦后进入桥小脑角,将胆脂瘤表面蛛网膜切开,剥起胆脂瘤自切口处刮出,并将碎屑冲吸干净。结果:11例全部治愈,除1例原动眼神经麻痹未恢复处,其他症状体征均消失,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9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桥小脑角胆脂瘤的首选疗法,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小脑桥脑角肿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位于桥脑外侧与小脑半球腹侧之间,其中以听神经瘤较为多见,其它还有脑膜瘤、胆脂瘤、蛛网膜囊肿等。  相似文献   

7.
1例巨大胆脂瘤摘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脂瘤又称珍珠瘤或上皮样囊肿 ,简称 IEC(intrucranialepidermoid cyst) ,由胚胎神经管发育过程中残留的皮肤组织发展而成。发病部位以小脑桥脑角最常见。肿瘤大多于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第 ~ 对颅神经、小脑及脑干损害征和颅内压增高征 ,严重者发生脑疝而死亡。我科于 1999年 8月收治了 1例经 MRI诊断为左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并脑积水的患者。该患者肿瘤巨大 ,部位较深且位于重要功能区 ,手术危险性大 ,术后并发症多 ,致残率高。经过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预见性观察和全方位的护理 ,疗效良好 ,患者病愈出院。现将…  相似文献   

8.
颅内血肿形成或严重脑牵拉伤是颅内肿瘤术后早期再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32例,均在肿瘤切除术后一周内再手术.现分析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则~62岁,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幕上肿瘤25例,分别为脑膜瘤9例(蝶骨嵴脑膜瘤3例、大脑镰旁脑膜瘤4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垂体腺癌4例,颅咽管瘤2例,侧脑室内肿瘤5例,大脑半球转移瘤2例,胚生殖细胞瘤、畸股瘤及丘脑肿瘤各1例。幕下肿瘤包括斜坡脑膜瘤及脊索瘤各2例,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四脑室内胆脂瘤各1例。幕下肿瘤均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相似文献   

9.
颅内胆脂瘤是先天性非真性肿瘤,部位以桥小脑最常见[1]。颞骨岩尖部位是颅内最深处的结构,周围都是关系人体重要功能乃至控制生命的中枢。颞骨的形状如同一个圆椎形的山峦,岩尖部位就位于“山峦”顶峰,其毗邻结构包括:人体生命的颈内动脉、颈静脉、海绵窦、面神经等。此部位出现病变如不手术,随时可出现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我科于2005年12月收治了1例先天性岩尖胆脂瘤患者,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于1月11日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先天性岩尖胆脂瘤患者,男性,25岁,…  相似文献   

10.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珍珠瘤,它起源于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层,为胚胎3-5周当神经管闭合时,原始上皮组织包埋其内发展而成【1】。颅内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起源于外胚层组织的先天性肿瘤,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以下,病变多位于中线部位的硬膜下、硬膜外或脑内,位于后颅窝的占2/3,以小脑蚓部、第4脑室及脑池内多见【2】。梗阻性脑积水,是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因素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通路在第四脑室以上受阻,使脑脊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或小脑延髓池)的通路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现象。我院于2013年3月收治1例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相关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内胆脂瘤是先天性非真性肿瘤,部位以桥小脑最常见[1].颞骨岩尖部位是颅内最深处的结构,周围都是关系人体重要功能乃至控制生命的中枢.颞骨的形状如同一个圆椎形的山峦,岩尖部位就位于"山峦"顶峰,其毗邻结构包括:人体生命的颈内动脉、颈静脉、海绵窦、面神经等.此部位出现病变如不手术,随时可出现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头颅CT检查示小脑蚓部颅内血肿,头颅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示小脑蚓部脑内血肿,MRA无明显异常,进一步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给予后正中入路开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不良表现。结论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脑中线异常病例的产前声像图、胎儿MRI等影像学表现,探讨产前超声、MRI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在产前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中晚孕系统超声检查检出胎儿脑中线异常如大脑镰缺如、透明隔缺如、侧脑室及丘脑融合、第三脑室扩张、小脑蚓部缺如、小脑延髓池增宽、脑中线囊肿、脑中线偏移等,同时检出其他颅内、外结构异常,必要时加用MRI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等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产前超声共检出脑中线异常胎儿14例,根据产前超声、MRI、染色体分析结果诊断为前脑无裂畸形3例,其中2例为18号染色体异常;脑积水4例,其中2例合并其他异常;小脑延髓池增宽4例,其中1例为经典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合并心脏异常,1例随访至1岁未见异常;脑中线囊肿2例;脑实质出血致脑中线偏移1例。结论脑中线异常是多种胎儿颅内病变的主要超声表现之一,通过超声观察分析不同脑中线异常的特征、并结合其他颅内外伴发表现,以及MRI、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结果,有助于对胎儿颅内结构发育异常进行更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总结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行血肿清除术,其中28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死亡19例,存活65例,出院后随访6月,按格拉斯哥(GCS)预后评分结果:19例完全恢复正常,15例轻度残,13例中度残,15例重度残,5例植物生存。结论颅内小脑幕上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脑伤的治疗方法中是能快速降低颅内压、并发症最少、最简单、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冯茜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1):3022-3024
目的:探讨全程神经内镜下桥小脑角胆脂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例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采用全程神经内镜下手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5.0 h,出血量50~100 ml,平均60 ml。术前症状完全消失。经头部MRI复查显示未见肿瘤残留,术后康复良好。结论做好术前访视和手术用物、特殊器械及手术间的准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术中专职护士熟悉医生的手术需求,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管理好术中标本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技巧切除大型桥小脑角肿瘤22例(其中听神经瘤11例,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瘤2例,胆脂瘤1例),并就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听神经瘤全切8例,次全切3例;8例脑膜瘤全切5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1例;2例三叉神经瘤均次全切除;1例胆脂瘤全切。术后脑出血再次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大型桥小脑角肿瘤手术具挑战性,良好的显微手术技巧能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正>室管膜瘤是一类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室管膜瘤是比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可发生于成人和儿童,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9%[1-2]。室管膜75%位于幕下、25%位于幕上,幕上多见于侧脑室;幕下可发生于第四脑室顶或侧壁的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内;桥小脑角区罕见[3]。发生于桥脑小脑角区的室管膜瘤容易被误诊为听神经瘤,目前国内外文献对此类室管膜瘤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左侧桥脑小脑角室管膜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机理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七年来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后发生的23例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结果:本组23例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内血肿2例。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21.7%。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后,对术前头颅CT检查提示对侧有颅骨骨折或小脑挫伤灶,而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或术后病情变化者应考虑对侧迟发性血肿可能,宜尽早钻孔探查或复查头颅CT,迅速作出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则可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年来对28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桥小脑角胆脂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其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的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约占2/3[1]。胆脂瘤比其它肿物更易引起三叉神经痛,可能与胆脂瘤产生化学刺激及病程迁延有关。本文总结了自2003年9月至2007年10月间19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细致的观察、护理,对术后的疗效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7~49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至14年,平均4、8年。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痛,右侧11例,左侧8例,单纯Ⅰ支2例,Ⅱ支4例,Ⅲ支5例,Ⅱ支 Ⅲ支7例,Ⅰ支 Ⅱ支 Ⅲ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