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汗非独阴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汗,指寐时汗出,觉时汗止之证。盗汗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虚证论治,尤责之于阴虚。关于这一点,历代医家也持不同的见解,如《丹溪心法·自汗》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相似文献   

2.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但《景岳全书·汗证》曰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1 ]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 ,既可单独出现 ,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汗证时 ,一定要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由于《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方严谨。笔者常用这些方加减治疗汗证 ,每获良效。现择病例几则介绍如下。例 1 ,王氏 ,女 ,72岁。 2 0 0 3年 5月 6日就诊。患者自诉近…  相似文献   

3.
<正>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即止的一种病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本证虽无性命之忧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而对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案而受到重视。盗汗一词最早见于《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盗汗也。"盗汗属阴虚之说大概起于明代时龚廷贤《寿世保元、汗症》日:"盗汗者寐中汗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因虚则生内热而阳气偏旺,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而卫表暂不密内热迫津外泄而盗汗。《丹溪心法、自汗》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自汗盗汗亦有阴阳之症不得自汗必阳虚盗汗必阴虚也。"出汗病机《素问、阴阳别论》已阐明"阳加于阴谓之汗。"吴鞠通云:"汗也、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相似文献   

4.
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至汗液外泄失常的临床上常见病证。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措》中就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一般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丹溪心法》中说:“自汗属气虚,阳虚…,盗汗属血虚,阴虚。”但细究医史,结合临床可发现亦非尽然。正如《景岳全书·汗证》中说:“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现就白长川主任治疗上述少见汗证验案三则整理如下。1阴虚自汗 胡某,男,6…  相似文献   

5.
盗汗乃卧则汗出,醒则汗止。前人一般认为是阴虚所致,故多治以滋阴清热。但我在实习中观察到,盗汗阴虚者有之,阴不虚者亦有之,其重点不在阴虚与否,而在阴阳失调。证实了张景岳所云的:“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故对盗汗的辨治,须以辨阴阳为要则,以调阴阳为主法。  相似文献   

6.
自汗、盗汗为临床疾病的常见症状。《临症指南医案·汗》指出:“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阐明了治疗汗症之大概。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治疗自汗、盗汗分类较详,然其大法不外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肝泄热等法。未闻自汗有属阴虚,盗汗反属阳虚之说。 笔者曾医李姓患儿,双眼肌无力,上睑下垂,面色不华,形体瘦弱,动则自汗,舌淡红而脉细弱。初进补气升提、固表止汗之剂,如:参、芪、龙牡、浮麦之类,十余剂后无寸效。在技穷之后改用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自汗在症状表现上又可分为大汗出、微汗出、汗出、手足濈汗出、头汗出剂颈而还、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等。现将《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证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盗汗,系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后汗止之证。《内经》称其为“寝汗”,至《伤寒论》、《金匮要略》方称为“盗汗”,后人多沿袭这一名称。盗汗乃内伤杂病和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虚证论治,尤责之于阴虚。然临床实践表明,盗汗病因多端,既非纯属虚证,也绝不止阴虚一端,更有阳虚、血虚、风邪、热邪、湿热、瘀血、食积等多种不同情况,临  相似文献   

9.
盗汗,《内经》称为寝汗,它既可作为单一的病理现象出现,又能在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发生。一般认为盗汗属阴虚,而《景岳全书·汗症》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本人临床所见,凡营卫不和、寒盛阳衰,脾肾亏损,心火亢盛等均能导致盗汗,现把自己的临床辨治体会及案例,总结如下。1营卫失调、气阴两虚《素向·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批出营阴要由卫阳的固守,阳气需赖阴精以滋养。若体虚邪袭,阴阳失调,营卫不得相顾,肌表疏松,则营阴失却卫气之守护,随之外越而为汗。杨某,…  相似文献   

10.
盗汗,乃系阴阳失调,腠理不固,寐中汗出,醒后自止之证。医者常拘泥盗汗属阴虚之说,使辨治失之偏颇。笔者不揣浅陋,根据临床经验,将辨治盗汗归纳为10法,特录于下,望同道斧正。1滋阴降火法 肾主五液,入心为汗。由于房室不节,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讨论了汗证的概念、分类,重点阐述了自汗和盗汗的中医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而提出盗汗不尽是阴虚内热所致,也有阳虚盗汗之说,并列举了临床两个实例进行说明,见解独到,理论指导临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郑伟达教授认为治疗汗证应首辨寒、热、虚、实,自汗与盗汗皆以营卫不和为其根本,在此基础上,自汗多兼肺脾气虚、里热蒸迫、心血不足、阴虚火旺等证,盗汗则以阴虚火旺、心血不足居多。郑伟达教授治疗汗证喜以桂枝汤为主,自汗多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盗汗多用桂枝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自汗特效方与盗汗特效方为郑教授临证治疗汗证常用方剂,辨证加减,恰当施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外因和内因皆可引起机体阴阳水火失调而导致出汗症状:自汗者,汗自出,属阳虚,宜玉屏风散加牡蛎、浮小麦之类,以实表补阳;盗汗者,睡而汗出,醒而汗收,属阴虚,宜当归六黄汤,以补阴清火.又汗为心液,宜补其心,以人参养荣汤主之;液主于肾,宜补其肾,以左右归饮、六八味丸主之等不一而足本文旨在辑论各种汗证之因果而为汗证之辨证求因论治起抛砖引玉之微力而已矣!  相似文献   

14.
汗症有盗汗自汗的不同,汗是指睡中不自觉的出汗,醒后汗即止,常因阴虚所致。自汗指日昼夜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汗自出,动则益甚的病症,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文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王琼 《大家健康》2013,(1):79-79
中医上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山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7.
邹澍宣  罗洋 《开卷有益》2008,(12):31-31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证。汗证包括自汗与盗汗。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一、治疗原则治疗本病当辨证施治,分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自汗多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夏永良老师临证辨治盗汗的特色及经验。 [方法] 通过跟师随诊,整理夏师治疗盗汗的病案,选取四则典型验案,结合历代医家论述,分析并总结夏师辨治盗汗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结果] 夏师认为盗汗之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营卫失和,具体病机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阳热为汗出的内在动力,阴虚内热、湿热内蕴、阳明热盛等阳热偏盛之证均可致盗汗;汗出受到卫气的调节,卫气虚弱则肌腠无所固护,如阳气亏虚、气血亏虚之证可致盗汗;气血津液的正常敷布运输受阻,如痰湿阻滞、瘀血阻滞之证亦可致盗汗。临证时辨证重在辨虚实,虚者多见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实者多见里热、湿阻、血瘀,多因素相兼、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治疗以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为原则,遣方用药上以合方为主,配伍化裁,并酌情加以收敛止汗之药治其标,疗效确切。[结论] 夏师辨治盗汗从虚实两端入手,随证施治,疗效突出,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医杂志》2006年第5期专题笔谈一栏“仙鹤草治疗盗汗”一文,读后深有同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每遇盗汗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或在治疗盗汗罔效时,往往配合仙鹤草30-60g,效果甚佳。但仙鹤草用量必须在30g以上,最大剂量可用到90g,药量恰当,疗效显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中病。盗汗一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出现,也可为单一病理现象出现,一般认为盗汗属于阴虚,但也非必定阴虚,故《景医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故仙鹤草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盗汗证。病案举例:刘×,男,50岁,企…  相似文献   

20.
从病例谈自汗、盗汗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材及大多数医家认为,自汗多见于阳气亏虚,盗汗多见于阴虚,而临床所见自汗盗汗之类型复杂多样,远不止于此两种类型。通过病例,分析了自汗盗汗的另外两种临床常见类型,一是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二是外邪内热引起的盗汗。临床诊疗应不拘泥于常见病机,而应以细辨其方证的内在病机为主,方能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