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某大学连续16年新生入学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在8%~17%之间。属于乙肝感染的高发状态。为探讨在大学生人群中注射乙肝疫苗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的效果。[方法]连续16年在新生体检中对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进行乙型肝炎疫苗0,1,6程序注射,还对一年一度体检的非新生群体中乙肝免疫无应答者及低应答者进行再免疫。[结果]抽检近3年该大学学生血清乙肝标志物,在校学生的抗-HBs水平保持在57.82%~78.24%之间,大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前后抗体阳性的覆盖率有很大的差别,免疫后大学生的抗体阳性的覆盖率大幅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05。接种疫苗者无发现乙型肝炎新发病例。[结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说明在大学生青年人群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于控制乙肝高流行状态,减少我国乙肝感染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张掖市<5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现状和免疫抗体水平.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1 178名0~4岁儿童血清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水平. [结果]HBsAg阳性率1.19%,不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县(区)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高于城镇儿童;抗-HBs阳性率66.55%,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区)儿童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低于城镇儿童. [结论]国际疫苗免疫联盟(GAVI)项目乙肝疫苗(HepB)接种达到了预期的免疫效果.今后HepB免疫重点人群是农村地区儿童、母亲HBsAg阳性儿童;有必要对4岁以上儿童开展乙肝疫苗(HepB)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方法]对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及凝血功能正常,彩超肝脏声像图未见异常的患者,不论乙肝三系统为任何模式,只要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均进行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在12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中,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为48%(21/43),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为33%(17/5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4%(3/21),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阳性患者HBV-DNA无一例阳性.不论乙肝三系统为任何模式,定量检测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泰州市乙肝免疫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以及乙肝免疫效果.[方法]用系统随机抽样法在全市6个市(区)5个年龄组监测人群1660人和1组对照组人群322人,共抽取1982人,采用酶联吸附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标化ELISA检测结果.[结果]泰州市<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5个年龄组人群HBsAg阳性率平均为1.45%,抗-HBs阳性率平均为68.31%.随年龄组增加,抗-HBs阳性率呈下降趋势(x2=50.40, P<0.01).不同市(区)监测人群抗-HBs阳性率存在差异(x2=97.44, P<0.01),海陵区抗-HBs阳性率(87.87%)是高港区(55.41%)的1.6倍.免疫规划实施后人群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9.16%、1.45%和68.31%,免疫规划实施前的14~19岁人群分别为98.45%、3.73%和50.60%, 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在两组人群中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泰州市5个年龄组监测人群HBsAg阳性率平均为1.45%(0.00%~2.65%),14岁以下人群抗-HBs阳性率随年龄组升高而下降(83.95%~57.66%),不同市(区)人群抗-HBs阳性率存在差异,乙肝免疫规划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人群HBsAg携带率和提高抗-HBs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彦  范辉忠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29-229,231
[目的]了解本地区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2001~2004年出生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阳性率(RLA法).[结果][1]2001~2004年出生的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为2.66%,比未免疫人群(10.95%)下降了75.7%(X2=22.91,P<0.01);[2]免疫人群抗-HBs阳性率达65.95%,高于未免疫人群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7,P<0.01);[3]在计划免疫后的第5~7年起显现了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和抗阳性率下降的迹象.[结论]需进一步观察计划免疫4~5年后,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抗-HBs阳性率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患者手术、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的情况。方法:对13377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8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7.4%,抗-HCV阳性率0.3%,抗-HIV阳性率0.04%,抗-TP阳性率1.8%。乙肝二对半检测的模式有12种。结论:在手术、输血前进行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仙居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状况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1 277名1周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且从未加强免疫过的中小学生进行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58%、45.73%和6.03%;HBs Ag、抗-HBc阳性率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均P0.01),抗-HBs阳性率则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1 277名学生抗-HBs平均水平为11.24 m IU/m L;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5年~、8年~、11年~、14~16年抗-HBs平均水平分别为16.55、15.02、7.99和6.22 m IU/m L;基础免疫后11年~和14~16年的抗-HBs水平均低于免疫后5年~和8年~。男、女生HBs 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乙肝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应加强中小学生的乙肝血清学监测,对乙肝标志物阴性的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阳市卧龙区健康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麻疹、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免疫水平,为评价免疫效果,及时制定疫苗针对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随机抽取卧龙区5个街道(乡镇)4个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共363人,进行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调查363人,乙肝抗-HBs、麻疹IgG抗体、风疹IgG抗体、乙脑抗体、A群流脑和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1%、92.29%、84.02%、89.26%、88.15%和85.67%,不同种类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卧龙区6岁以下年龄组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较高,18岁以上年龄组乙肝、麻疹、风疹、乙脑、流脑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HBsAg和抗-HBs及ALT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淑华  何茶叶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48-4350
[目的]了解每年入校大学新生HBV感染情况,抗-HBs产生情况及ALT阳性人群的处置情况等,以便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搞好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每年入校新生进行HBsAg、抗-HBs检测,HBsAg阳性者,再进行ALT检测。[结果]7届大学新生,HBsAg总阳性率为5.99%,其中男性阳性率为7.17%,女性阳性率为4.52%,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5,P﹤0.01)。抗-HBs阳性率为57.6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1.35%,女性阳性率为63.26%,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57,P﹤0.01)。ALT检测,男性和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6.00%、1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05)。[结论]学院要加强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广泛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在大学生中乙肝疫苗的接种,防止乙肝在大学生中流行。  相似文献   

10.
曹仲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38-1939
[目的]对安康市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05年6510例高考生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标志物(HBV-M)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安康市中学生HBV感染率为28.34%,其中HBsAg阳性率为5.04%,单纯抗-HBs 占总检人数的17.01%;有多例HBsAg阴性但HBeAg仍阳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农村学生HBV-M的阳性检出率为34.92%,明显高于市区学生的HBV-M阳性检出率26.89%(P<0.01).[结论]这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开展预防性体检,加强中学生乙肝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茸前大学生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比例和产生抗体的学生的比例,提醒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重视乙肝,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如此,乙肝还是个社会问题,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群体,这一小群体很有代表性,了解他们的状况能侧面反映社会的状况.[方法]对某校近5年每年新生体检的抽血化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在2004年以后明显升高,而患乙肝的学生也在2004年以后有减少的趋势.[结论]预防乙肝需要国家支持,全民动员,全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2.
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HBVM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接种以来 ,山东省人群中乙肝感染指标和感染模式的变化情况 ,为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 ,制订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全省 11个县 (市区 )的 74 19人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 ,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 :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2 8.2 1%。 HBs Ag、抗- HBs总阳性率分别为 5 .0 5 %、 4 5 .2 6 % ,其中未接种组为 5 .88%、 36 .14 % ,接种组为 2 .96 %、 6 8.4 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抗 - HBs阳性率城市均高于农村 (P<0 .0 1)。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的提高抗 - HBs阳性率 ,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率 ,是控制乙肝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区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以下常住人口304人,通过入户调查并采集调查者血清,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HBV感染现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3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3%。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s、抗-HBc及HBV阳性率分别为0.66%(95%CI:0.25%~1.57%)、46.71%(95%CI:41.10%~52.31%)、1.64%(95%CI:0.24%~3.04%)及2.30%(95%CI:0.62%~3.99%)。HBV阳性率较1992年下降了85.96%。[结论]由于新生儿和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种,15岁以下人群呈现HBV低感染高保护的特点。对7岁组儿童加强HBV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相似文献   

14.
吴瑜霞 《现代医院》2004,4(8):55-55
目的 了解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 (HBV)、丙型肝炎 (HCV)和丁型肝炎 (HDV)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用相关的试剂盒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2 17例体检人员HbsAg的阳性率为 8 3% ,抗 -HBs阳性率为 5 7 6 % ,抗 -HCV阳性率为 1 8% ,抗 -HDV(IgM ,IgG)阳性率为 0 99%。结论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 ,同时也存在丙型、丁型肝炎的感染 ,提示我们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近年已有学者提出戊型肝炎的肠道外传播途径,深圳市散发性戊型肝炎的高发区,本研究以乙型肝炎作为肠道包传播途径的标记探讨该病在我市的传播途径。研究发现抗-HEV IgG阳性率与乙型肝炎标记物及输血史,手术史等无相关性,提示我市散发性戊型肝炎以肠道途径传播而非肠道外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6.
南方某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与危险因素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部队与地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型别与发病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驻广东、广西两所部队医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01例进行了血清学分型与发病因素调查。结果:101例中部队病人42例,甲型肝炎(HA)52.38%,乙型肝炎(HB)40.48%,丙型肝炎(HC)7.14%。部队病人甲肝的发病因素主要为肝炎接触史(OR=10.63),不洁饮食史(OR=7.70),出差旅游史(OR=5.71)。乙肝与丙肝主要与肝炎接触史(OR=25.0,4.0)有关。地方病人59例,其中HA32.20%,HB40.68%,HC18.64%,混合感染8.47%。甲肝主要与肝炎接触史(OR=5.95)、不洁饮食史(OR=6.06)、出差旅游史(OR=5.15)有关。乙肝主要与肝炎接触史(OR=5.50),家庭成员既往肝炎史(OR=4.20)有关。丙肝与肝炎接触史(OR=8.33),输血史(OR=3.75)有关。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部队人群应以甲肝为主,地方人群应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17.
邓卫武 《现代医院》2012,(Z1):38-41
目的分析不同厂家试剂检测人乙肝表面抗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几率。方法三水区人民医院收集150份表面抗原阳性标本和当天新鲜标本164份共314份实验标本,分别用A、B、C、D四个国内主流酶免试剂检测系统和郑州安图生物化学发光和酶免试剂来检测人乙肝表面抗体和表面抗原,以金标准来对各厂家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几种厂家乙肝表面抗体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达到了98%以上,差别不大。其中,安图酶免试剂的跃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00%)最高,为99.49%。国内各厂家的不同试剂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几率几乎没有差别,均为2%左右。结论在标准规范的操作方法下,7种国产表面抗体试剂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但是比例都比较小,按照正常的检验标准来说,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不同浓度的免疫方案.[方法]按照3个浓度(1、2、5)剂型组的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分别免疫1、2、53个剂型组(疫苗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动物,免疫后28d采血,检测抗-HAV、抗-HBsAb抗体.[结果]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组,抗-HAV90%、抗-HBsAb60%;2组,抗-HAV100%、抗-HBsAb60%;5组,抗-HAV70%、抗-HBsAb50%.[结论]甲乙型肝炎不同浓度的联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经垂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肝外定位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子宫内传播率与受染子的HBV的肝外定位。方法:选择25名女性HBV携带得与其终止妊娠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应用HBVS基因与C基因引物,以巢式PCR检测HBV DNA。结果:25名女性携带者的胎儿中10例发生HBV的子宫内传播,传播率为40.0%,受染子代的肝外HBV DNA检出率以白细胞为最高,其次脾脏、肺脏、心脏,此外从肾脏、脐带、皮肤、肌肉等多种组织、器官也可检出,结论:HBV可在肝外多种组织,器官定位,肝外定位可能对病毒的保存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