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某大学连续16年新生入学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在8%~17%之间。属于乙肝感染的高发状态。为探讨在大学生人群中注射乙肝疫苗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的效果。[方法]连续16年在新生体检中对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进行乙型肝炎疫苗0,1,6程序注射,还对一年一度体检的非新生群体中乙肝免疫无应答者及低应答者进行再免疫。[结果]抽检近3年该大学学生血清乙肝标志物,在校学生的抗-HBs水平保持在57.82%~78.24%之间,大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前后抗体阳性的覆盖率有很大的差别,免疫后大学生的抗体阳性的覆盖率大幅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05。接种疫苗者无发现乙型肝炎新发病例。[结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说明在大学生青年人群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于控制乙肝高流行状态,减少我国乙肝感染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入学4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追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萍  韦莹 《中国校医》2004,18(2):164-164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是大学生入学体检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也是高校防疫工作的重点.本文追踪本校99级400名大学生在校4年期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的情况变化,以探索在大学生的群居生活中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338名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成人不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18年后免疫记忆情况。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采用0、1、6个月免疫程序后免疫成功的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免疫后18年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s和抗-HB水平。结果 接种CHO细胞20μg、CHO细胞10μg和酵母10μg成人18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6.67%、62.32%、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268.47、118.51、209.27 mIU/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0,P<0.01)。CHO细胞20μg组女性的抗-HBs阳性率高于男性(χ2=14.16,P<0.01);CHO细胞20μg>35岁年龄组抗-HBs阳性率高于其他2组(χ2=8.27,P=0.02)。酵母10μg组发现2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3.17%。结论 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云南省华宁县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的效果,为提高我县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结合华宁县具体情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随机抽取769例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结果调查的769例健康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7.1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0.39%、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5.81%,乙肝疫苗接种保护率为94.56%。不同乡镇、不同年龄组间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华宁县健康人群乙肝疫苗接种保护率较高,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显著,还要加强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巩固乙肝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茸前大学生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比例和产生抗体的学生的比例,提醒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重视乙肝,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如此,乙肝还是个社会问题,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群体,这一小群体很有代表性,了解他们的状况能侧面反映社会的状况.[方法]对某校近5年每年新生体检的抽血化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在2004年以后明显升高,而患乙肝的学生也在2004年以后有减少的趋势.[结论]预防乙肝需要国家支持,全民动员,全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3~6岁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来我院体检的2004-2007年出生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的阳性率.结果 共检测3~6岁儿童651人,其中HBsAg阳性人数4人,阳性率为0.61 %,抗-HBs阳性人数397人,阳性率为60.9...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某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了解大学本科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检测2005年本科新生HBsAg和抗-HBs(金标法)。结果HBsAg阳性率3.56%,男生4.62%高于女生2.26%(χ2=10.7 424,P<0.01);抗-HBs阳性率62.69%,男生59.96%低于女生66.05%(χ2=10.4750,P<0.01);HBsAg、抗-HBs均阴性者33.75%,男生35.42%高于女生31.69%(χ2=4.1 030,P<0.05)。不同地区的学生HBsAg阳性率有区别。结论该校2005年本科新生HBsAg阳性率较低;女生对乙肝病毒呈“高免疫、低感染”的特征;检测HBsAg、抗-HBs可以大致反映学生中的HBV感染及免疫状况,使防病及免疫接种更具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健康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探讨影响人群抗-HBs的因素。 方法 对0~,1~,5~,10~,20~,30~,40~59岁组人群进行HBsAg、抗-HBs检测,并探讨影响人群抗-HBs的因素。 结果 石家庄市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43%和64.78%,人群抗-HBs阳性率具有年龄别差异(χ2=104.674,P<0.001),其中0~组最高为93.29%;男性(70.33%)高于女性(60.22%)(χ2=12.747,P<0.001)。不同免疫规划阶段人群抗-HBs阳性率也有差异(χ2=40.227,P<0.01)。乙肝疫苗首针是否及时接种、是否全程免疫以及最后一针乙肝疫苗免疫时间是影响抗-HBs的重要因素(χ2=166.871,P<0.001、χ2=19.668 P<0.001、χ2=64.180,P<0.001)。 结论 石家庄市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应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并适时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2003~2004年乙肝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群乙肝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03、2004年河南省计划免疫综合监测点的1 136人进行了免疫监测(血清检测HBsAg、HBsAb).结果:2003、2004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3.30%和88.20%;HBsAb阳性率分别为56.00%和69.70%;HBsAg携带率分别为5.24%和3.05%.结论:该省应加大对乡村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免疫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感染树鼩中乙型肝炎病毒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人HBV在树鼩体内感染,并探讨Nested-PCR在树鼩感染模型研究中的意义。[方法]用本实验室自繁树鼩,无感染史,年龄在1d龄至4月龄的树鼩,经肌肉、腹腔或者股静脉等多种途径接种人HBV(约含1×107HBV DNA copies/ml)。接种后定期抽血,用Nested-PCR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情况。[结果]在111只感染了人HBV的树鼩血清中,经Nested-PCR检测,共有46只树鼩检测出HBV DNA,动物感染的阳性率为41.44%(46/111)。其中1~30d龄的66只树鼩检测出HBV DNA的有33只,阳性率50%;31d龄至4月龄的45只树鼩检出HBV DNA的有13只,阳性率28.8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ested-PCR检测过程中,所有的动物血清的第1轮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第2轮PCR扩增则出现阳性结果。Nested-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为目的基因(HBV C区)的序列。[结论]选择幼年树鼩感染HBV,可提高树鼩的感染率;Nested-PCR比普通PCR方法更敏感、更特异,能有效的提高树鼩血清中HBV DNA的检出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为研究树鼩感染人HBV模型建立了一种良好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HBVM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接种以来 ,山东省人群中乙肝感染指标和感染模式的变化情况 ,为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 ,制订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全省 11个县 (市区 )的 74 19人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 ,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 :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2 8.2 1%。 HBs Ag、抗- HBs总阳性率分别为 5 .0 5 %、 4 5 .2 6 % ,其中未接种组为 5 .88%、 36 .14 % ,接种组为 2 .96 %、 6 8.4 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抗 - HBs阳性率城市均高于农村 (P<0 .0 1)。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的提高抗 - HBs阳性率 ,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率 ,是控制乙肝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区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岁以下常住人口304人,通过入户调查并采集调查者血清,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HBV感染现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7.3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7.83%。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s、抗-HBc及HBV阳性率分别为0.66%(95%CI:0.25%~1.57%)、46.71%(95%CI:41.10%~52.31%)、1.64%(95%CI:0.24%~3.04%)及2.30%(95%CI:0.62%~3.99%)。HBV阳性率较1992年下降了85.96%。[结论]由于新生儿和青少年乙肝疫苗的接种,15岁以下人群呈现HBV低感染高保护的特点。对7岁组儿童加强HBV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相似文献   

15.
周立斌  王健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21-622,624
[目的]了解医学生HBV感染状况及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4名医学生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以PCR检测HBV-DNA.[结果]医学生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57%(9/94)、3.19%(3/94).其中HBsAg( )、 HBsAg(-)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1%(1/9)、2.35%(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1.54%(3/26)、3.85%(1/26),女生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82%(6/68)、2.94%(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乙肝疫苗者和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抗-HBs、 HBsAg、 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10%(74/77)、7.79%(6/77)、1.30%(1/77)和14.29%(1/17)、17.65%(3/17)、11.7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HBV感染,感染水平略低于一般人群.乙肝疫苗有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对预防高校学生因集体群居密集生活而易导致的交叉感染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垂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肝外定位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子宫内传播率与受染子的HBV的肝外定位。方法:选择25名女性HBV携带得与其终止妊娠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应用HBVS基因与C基因引物,以巢式PCR检测HBV DNA。结果:25名女性携带者的胎儿中10例发生HBV的子宫内传播,传播率为40.0%,受染子代的肝外HBV DNA检出率以白细胞为最高,其次脾脏、肺脏、心脏,此外从肾脏、脐带、皮肤、肌肉等多种组织、器官也可检出,结论:HBV可在肝外多种组织,器官定位,肝外定位可能对病毒的保存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乙型肝炎病毒灭活效果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氯消毒剂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作用,结果表明,灭活10倍聚合酶链反应灵敏度的Dane颗粒中核酸,需要有效氯2500mg/L作用30分钟以上,研究有机物对灭活作用的影响表明,1%小牛血清可使氯破坏作用减弱。由此推测,Dane颗粒中核酸对含氯消毒剂有较高的抵抗力,并讨论了含氯消毒剂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灭活机理。  相似文献   

18.
梁红  胡同平  张文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48-3049,305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究血清前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26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中的血清标志物及血清前S1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结果]HBeAg(+)的322例血清标本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83.54%(269/322),HBeAg(-)的404例血清标本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26.48%(107/404)。PreS1Ag与HBV-DNA的符合率为82.92%(602/726)。[结论]PreS1Ag检测可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诊断试验,在临床上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转化、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厚君  武建辉  张晴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2-4163
[目的]调查焦作市城乡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免疫效果,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焦作市城乡确定调查对象1906名,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市区乙肝接种率为98.89%高于农村的96.62%,抗-HBs阳性率平均为58.50%,HBsAg阳性率为2.62%,抗体无应答率为9.54%。[结论]乙肝疫苗效果显著,需加强农村地区的接种工作。对于无应答者,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手段以提高他们的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