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26)、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Ⅱ组,n=28),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 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Ⅰ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在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疗效。方法:新发心房颤动患者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后共97例,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Ⅰ组)47例和胺碘酮联用培哚普利组(Ⅱ组)50例,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维持窦性心律情况及左心房内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6个月两组间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9个月后,Ⅱ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Ⅰ组患者,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房内径在治疗6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初发性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的转复效果以及口服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心房颤动转复后远期窦性心律的维持。将89例患者随即分为胺碘酮组(n=48例)和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n=41例)。观察静注胺碘酮对房颤终止的效果。48小时内转复率70.8%。胺碘酮加培哚普利组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左房内径缩小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培哚普利对初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胺碘酮组,对左房扩大的延缓及心功能改善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58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倒.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干预,观察培哚普利对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结论 ACEI可减小Pd、Pmax,同时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与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在治疗后3个月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LVEDD、LVESD显著下降,LVEF增加显著,与培哚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治疗老年性CHF较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预防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郭建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03-10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0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组)53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51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律效果。结果试验组房颤治疗后1周的转复率为96.2%,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平均内径为(36.28±3.12)mm,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转复率及治疗后半年的窦性心率维持率,同时还具有延缓心室重塑的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将70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n=35)和胺碘酮+福辛普利组(治疗组,n=35),治疗随访时间为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以及治疗后3、6、9及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9和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心室内经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福辛普利与胺碘酮联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和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以及左房内径影响均优于胺碘酮单用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2006年12月12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培哚普利+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24h、3d和7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情况。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继续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评价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胺碘酮组60例心房颤动患者治疗24h、3d和7d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分别为66.7%,75.0%和86.7%,培哚普利+胺碘酮治疗组的转复率为68.3%,81.7%和95.O%。两组在7d时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1.7%和88.3%(P〈0.05),两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8.26&#177;1.35)mm和(36.14&#177;1.23)mm(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均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否改善胺碘酮维持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口服胺碘酮转律成功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服用 ACEI分为 ACEI治疗组(23例)和非 ACEI治疗组(31例),随访 1年,分别于 3个月、 6个月、 9个月和 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于转律后 24h、 6个月和 12个月分别做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 P波离散度,于转律后即刻、转律后 12个月分别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 E/A比值等.结果在随访的第九个月和第十二月, ACEI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 ACEI治疗组(60.87%和 29. 03% P<0.05; 52. 17%和 22.58%(P<0. 05)于随访的第十二个月, ACEI治疗组的 P波离散度较非 ACEI组显著缩小(37.50± 7.54和 48.57± 3.78 P<0.001).心脏超声随访发现, 12个月时 ACEI治疗组的左心房直径显著缩小(3.23± 0.15和 3.50± 0.28 P=0.009)、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E/ A比值)(P=0.039).结论 ACEI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改善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房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86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12月测血压、服药前和服药后12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FS无改变,LVD、IVST、LV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P〈0.01),E/A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厄贝沙坦、培哚普利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而且能明显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与小剂量胺碘酮配伍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80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坎地沙坦组(B组,n=59),胺碘酮+依那普利组(C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3个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和C组(P<0.05)。治疗6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终点时,A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6%,B组为83.6%,C组为81.5%(P<0.05)。C组刺激性干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s的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分别与坎地沙坦和依那普利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但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治疗。在治疗的第4、8、12、16个月确认窦性心律维持例数;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8、12、16个月测量患者左房内径。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8、12、16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4、8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16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用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A组,n=61)、胺碘酮+替米沙坦组(B组,n=60),治疗随访时间为1.5年,比较两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心房内径大于B组(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配伍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加缬沙坦组(治疗组,34例),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共66例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6、12个月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6、1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房颤)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心脏病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n=37)仅给予胺碘酮治疗,Ⅱ组(n=42)给予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及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及复发率。结果在转复成功率和减少房颤复发(随访6个月)方面Ⅱ组明显优于Ⅰ组(59.45%vs 73.80%,26.08%vs 15.38%)(P〈0.05);左心房直径Ⅱ组治疗6个月后为(39.4±0.42)mm,12个月后为(33.5±0.50)mm,与治疗前[(46.7±0.53)mm]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在药物或电复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l拮抗剂(AT1)厄贝沙坦可以提高房颤的转复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仝峰  杨琴  司大妞 《中原医刊》2011,(14):63-65
目的评价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12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螺内酯组(A组n=41)、胺碘酮+厄贝沙坦组(B组n=41)、胺碘酮+螺内酯+厄贝沙坦组(C组n=41),随访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经。结果试验终点时,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70.0%、B组69.2%、C组87.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左房内径大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厄贝沙坦单药加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具有相同的疗效,但两药联合优于单药疗效,并能进一步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1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 厄贝沙坦组(Ⅱ组,n=46).治疗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8.4%,与Ⅱ组(90.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18个月,Ⅰ组窦性维持率分别为72.1%,65.1%,60.5%,55.8%.Ⅱ组分剔为88.6%,86.4%,81.8%,79.5%,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Ⅱ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房颤(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的相关性。方法 75例慢性Af患者,经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药物复律后,用胺碘酮200-300mg/d维持治疗,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三组。A组:LA31-35mm32例;B组:LA36-40mm25例;C组:LA≥41mm18例。观察1年,终点为Af复发。结果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81.2%;B组为60.0%(与A组比P〈0.01);C组为38.8%(与A组比P〈0.01)。结论临床可根据左心房大小预测房颤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4例。A组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B组联合给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治疗。结果 B组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73.52%vs52.94%,P〈0.01),至6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亦高于B组(88.00%vs66.67%,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和坎地沙坦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