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髋关节疾病致双髋疼痛,行走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期双髋人工关节置换可减轻患者反复手术带来的痛苦,减少手术费用,易为患者所接受。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对12例行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现将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8年至2002年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28例,均获成功。对于手术后10-14天拆线出院的患者,我们进行了出院前特殊指导,家庭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解决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纠正畸形等方面有其优越性,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康复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系统的术后护理及康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对233例249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75例,女158例.年龄56 ~ 79岁,中位数64岁.股骨颈骨折118例,股骨头坏死42例,骨性关节炎35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32例,肿瘤2例.双侧髋关节置换术16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217例.术后随访观察神经损伤情况.结果: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其中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神经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即出现踝背伸障碍,肌力Ⅳ级,整个小腿外侧、足跟部、足背部痛觉减退;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药甲钴胺片治疗,3个月后患者感觉逐渐恢复,但遗留小腿外侧及足部轻微感觉障碍;继续随访1年,患肢感觉正常,但踝背伸肌力仍为Ⅳ级.另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也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药甲钴胺片治疗,3个月后活动逐渐恢复,6个月后完全恢复;继续随访2年,患肢感觉肌力正常.1例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1周无明显神经损伤症状,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后出现大腿前侧痛觉减退,股四头肌力量减弱为Ⅳ级,彩超检查确诊为髂腰肌止点部位血肿,停用抗凝药物,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周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彩超见血肿消失,术后6个月患肢感觉肌力仍正常,随后失访.结论:除电刀损伤、挤压伤外,下肢过度延长、术中过度牵拉、电热效应、血肿压迫也是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采用术前和术中联合测量下肢长度、术中暴露坐骨神经并适当保护、使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避免电刀局部灼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负压引流等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神经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分析10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HO发生情况,男33例,女68例.年龄22 ~ 89岁,中位数66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64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1髋,类风湿关节炎5髋,强直性脊柱炎2髋,其他髋部疾患6髋.合并症: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5例,脑梗塞4例,肺部疾患7例.结果:本组101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108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1例56髋,股骨头置换50例52髋.术后8例8髋发生异位骨化,男5例,女3例;年龄41 ~ 89岁,中位数73岁;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环死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1例;全髋关节置换5例,股骨头置换3例;异位骨化发生时间为术后28 ~ 50 d,中位数40 d;发生于小转子者6例,发生于大转子者2例;按Broo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2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低,男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小转子部是异位骨化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DTV)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50例患者分成3组,A组(50例)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盐水;B组(50例)为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C组(50例)术后用5%GS250 mL 川芎嗪240 mg静滴,1次/d,3组均连用7 d,术前及用药后7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A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0%,B组为6%(和A组相比P<0.05),C组为12%(和A组相比P<0.05);在发生血栓的病人中,近端血栓与远端血栓的比率A组为4:1,治疗组为1. 5:1.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DVT的发生,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积极、系统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男11例,女21例;年龄58~83岁,中位数72.5岁;膝骨关节炎13例,股骨头坏死5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14~28 d,中位数19.5 d;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汤联合舒芬太尼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2例术后予舒芬太尼镇痛;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镇痛方法基础上加用活血止痛汤。2组均术后7 d后统计镇痛疗效。观察2组术后6 h(T0)、12 h(T1)、24 h(T2)、48 h(T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情况,并比较2组术前、术后24 h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还原黏度(RWBV)、血浆黏度(PV)及全血黏度(BV)]和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变化,以及2组术后追加镇痛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 12%,对照组总有效率78. 8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T0~T3时刻,2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均呈现降低趋势,且T2~T3时刻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2组术后24 h FPG、NE及Cor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均升高(P 0. 05),且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 0. 05)。2组术后24 h PV、BV(低、中、高切)及RWBV(低、中、高切)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均升高(P 0. 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 0. 05)。术后治疗组按压镇痛泵使用次数和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活血止痛汤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30例36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 ~ 65岁,中位数5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1.7±3.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 ~ 84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术后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3例;术后发生陶瓷内衬破裂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2例;术后出现“咯吱”异响但未行翻修术3例;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Harris评分提高至(89.1±2.9)分.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髋,良14例17髋,中2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片口服,连续服用2周。观察2组患者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3.803,P=0.025;F=25.584,P=0.000;F=26.099,P=0.000);2组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 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271,P=0.605;F=1.653,P=0.204;F=0.930,P=0.339);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312,P=0.104;F=0.528,P=0.591;F=0.351,P=0.694)。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时间效应(F=3.814,P=0.052);2组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6,P=0.936);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92,P=0.786)。观察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股静脉2例,静脉1例;对照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股静脉1例,静脉1例;2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2组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9.33±87.74)mL,(455.76±76.88) mL;t=-0.302,P=0.764;(273.33±108.07)mL,(263.33±115.92)mL;t=0.346,P=0.731;(269.68±72.36)mL,(271.59±66.96)mL;t=-0.106,P=0.91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3.
杨世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0):65-66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6例阳性,1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2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7例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5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I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最常用的成人髋关节重建手术,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适用于几乎所有髋关节疾病引起的慢性不适和显著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iabilityInsurance)等险种,其中与机动车辆相关的险种和日常生活中的火险是最重要的保险形式和保费来源。从国内市场需求来看,一般责任险(Liability Insurance)种类繁多,但需求量较少;而建筑险(Construction Insurance)和工程险(Construction All Risks Insurance)因澳大利亚经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0~70 min,中位数5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100 mL,中位数60 mL;1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转科治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42个月,中位数15个月,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和Harris标准评定法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46例,良9例,可4例,差1倒,优良率为91.7%.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丹参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丹参注射液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4年8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5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60例,围手术期给予丹参注射液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均行患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3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1.1%,用药组中有11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4.3%,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可以解决关节疼痛及畸形,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使患者早期活动,恢复下地走路的功能。术后患者由于采取被迫卧位及其他诸多因素,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烦躁与忧虑。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术后的舒适,最快地促进患者的最佳康复,是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笔者尝试将舒适护理用于THR术后护理,现报告如下。1 THR术后亟需解决的问题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也是舒适护理需求最迫切的问题[1]。术毕麻醉清醒后,考虑诸多因素,一般停用镇痛泵,此时患者往往因切口疼痛而烦躁不安。鉴于康复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