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为消化道、精神状态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症候群,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与多种因素有关。IBS隶属于中医学泄泻、便秘、下痢等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最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关系。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小肠、大肠、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的疏泄功能、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及肾的温煦功能失调,均可引起IBS的有关临床症候。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分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与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IBS属祖国医学中之泻泄、腹痛范畴.泻泄之作,多责之于脾胃与大小肠病变,肝胆病变亦可导致.脾虚湿胜为泻泄之主要病机.笔者总结多年临床,将其分为3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肠道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易激综合征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久病伤肾是主要病机,IBS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肝的功能失调最为密切。临床常见证型:肝气乘脾型、脾虚肝旺型、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治疗上应从肝论治,参以他法。  相似文献   

4.
黄妙珊 《求医问药》2014,(21):28-2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腹痛和排便异常为表现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便秘"、"腹痛"、"泄泻"和"郁证"的范畴。此病的病位在肠,其病因与患者存在肝脾不和、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因素有关。本文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15%~20%,国内IBS发病率不详,北京地区为7%[1]。现代医学认为IBS主要与精神因素及饮食和药物因素有关,治疗上多采用镇静安神及对症治疗,但疗效尚不理想。中医药对IBS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IBS的中医药治疗近况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IBS在中医学中属于“泻泄”、“腹痛”、“便秘”、“瘕”、“聚”范畴。其病因多与情志因素有关。长期抑郁不舒,肝气郁结,…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与脑、胃肠道密切相关的临床综合征,脑-肠轴被认为参与其发病.本研究立足中医基础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阐述中医对脑-肠轴的认识、脑-肠轴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进而基于脑-肠轴探讨IBS的中医病机变化.研究分析认为IBS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外感六淫密切相关,而以上诸因又影响着脑的生理功...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与精神因素有关,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学基础为胃肠动力异常。临床表现以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为主要特征。中医学上属“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认为发病机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常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而诱发或加重。  相似文献   

8.
白兆芝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白兆芝教授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其在病因、病机、分型、治疗、调护各方面的见解。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虽可涉及外感、内伤等方面,但终可导致脾虚不能运化,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不畅,升降失司而发病。肠易激综合征病位主要在小肠,与肝脾密切相关,也可波及胃、肾、大肠等脏腑。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热郁、食积、气滞、湿阻,其中以湿邪最为重要。病理性质多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小肠气机阻滞,气血运行失畅。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辅以心理疏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肠易激综合征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张小萍从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胃肠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及伴有其他神经衰弱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在我国女性略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脾、肾、肝诸脏失调有关.治疗多以抑肝扶脾补肾之法.导师张小萍教授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0.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原因,引起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失调有关,治疗以通下为主,但老年人便秘,不可过用猛进攻伐之剂,以免犯虚虚之戒,变生他症,近三年通过临床辨证论治,对老年人便秘治疗理气润肠、增水行舟、疏肝健脾补肾为主地治疗本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便秘属临床常见且多发病种,由于现代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及生活的精神心理压力等因素,近年来便秘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文章通过整理研究李延教授的学术著作及大量原始医案,系统的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便秘的临床经验。文中从李延教授对便秘病机的认识入手,李延教授认为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与肺、肝、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当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时都可能会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便秘的病机主要可归纳为胃肠积热、气滞痰阻、阳虚寒凝、气血津液不足四类。临床实践中常以清热润肠,疏肝理气、温中泻下、益气养血等治法治则以通便。并总结李延教授治疗便秘常用方药配伍及加减化裁特色,同时附验案举例。系统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便秘的临证思维和诊治特色,对于临床上便秘施治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机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以通润肠腑为主,兼顾调理气血阴阳,来达到通便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病机以复方加减及针灸推拿等随症治之,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少,依赖性小,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便秘的病位在大肠腑,其发病与气血津液及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失调有着紧密联系.本文以便秘为例,从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角度阐释便秘患者的五脏生克制化关系,并据此选穴配穴,施以相应补泻手法,为针灸治疗便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笔者现就近10 a来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对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但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  相似文献   

15.
马骏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多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不足等;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实各有侧重,实证以湿热蕴肠、损伤肠络为主,虚证以脾虚湿盛、运化失健多见;该病病位在大肠,涉及小肠、脾、胃、肝、肾、肺诸脏;治疗当分活动期与缓解期,消补兼施,尤其久泄宜先消后补,以通为治。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频率、排便形状改变和排便后症状改善为特征的—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认为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精神刺激及情志因素是促进本病发生、发作和恶化的主要因素。该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郁证”范畴,多由于情志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病机的讨论及临床辨治的分析,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湿邪、七情内伤、饮食、劳逸、体质因素等因素有关,气血失调,湿邪蕴脾为其主要病机.在临床上应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原则,及早防治,辨证用药,力图治病与安胎并举,改善有利于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妇科临床常见疑难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肝、脾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湿、血瘀和痰瘀互结等病理产物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肝之为病是育龄期女性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之一.治疗上肝、脾、肾三脏兼顾,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并伴有明显的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关系密切。从肝脾论治本病是中医药防治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分析情志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入手,探讨调肝理脾治疗本病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邓大鹏 《中外医疗》2010,29(25):124-12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结直肠炎症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包括感受外邪,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肾阳虚等方面,本病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气滞血淤。久病则气损及阳,出现脾肾阳虚.故我们认为本病的关键是脾胃功能障碍,其病位在大肠,涉及的脏器为脾,肝,肾,脾虚湿盛是本病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应从脾论治,健脾化湿为主,佐以和中理气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