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放置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确定最佳的测定条件。方法采集29例血标本,即刻分离血浆,每例标本分成2份,分别置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测定PT和APTT,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及APTT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PT与APTT的测定结果均延长。结论PT与APTT在4℃、20℃条件下适宜保存的时间分别为4 h和2 h。建议PT与APTT测定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度在干化学法测定尿隐血中的影响。方法: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收集18~50周岁尿隐血阴性、亚硝酸盐阴性、白细胞阴性、镜检无红白细胞的体检者尿液132例(每例5mL)。其中男119例,女13例。尿液标本首先在室温(23℃)环境下用BW-500尿液分析仪测定,再将尿液标本以及试剂条密封放入4℃冰箱中,20min后取出进行干化学法测定,分析对比两种温度下尿液干化学法测定的结果。结果:尿隐血用干化学法测定,在4℃环境下相比室温(23℃)环境下会出现假阴性或者阳性强度降低的现象。结论:不论是高级别医院还是基层偏远的医院,尽量要安装空调器进行温度调节,保证室温衡定,减少误差。温度必须保持在18~28℃之间,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的上、下限,均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真空采血管,采取门诊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30例,无黄疸、脂血和溶血,即刻以3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分离乏血小板血浆,上机测得的结果分别与在室温(20~25℃)和4℃放置2小时、4小时、6小时的血浆标本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在室温下还是4℃冰箱,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血浆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不受放置时间和贮存温度的影响。结论:凝血四项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和分离血浆,及时检测,2小时不能及时检测的将分离的血浆密闭保存于4℃冰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室温下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有无影响.方法:3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EDTA-K2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30 min、2 h、8h 采用WD-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论:静脉血的血常规化验最好在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室温下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有无影响.方法:3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EDTA-K2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30 min、2 h、8h 采用WD-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论:静脉血的血常规化验最好在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有无影响。方法:同时采集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用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EDTA—K2抗凝置室温(18—22℃)分别即刻、30min、2h、6h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2h内测定的血常规各项参数四项比较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置6h后血小板计数与即刻测定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测定应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血标本在不同保存条件(温度和时间)对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60例门诊病人静脉血标本,观察4℃、室温(24℃)条件下,在采血后即刻、4h、8h、12h、24h、48h和72h血标本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变化。结果:室温保存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及"分群"在12h内与即刻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从24h开始各项参数与即刻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保存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HRF 72h内与即刻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FR、LRF、MRF从48h开始与即刻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检测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时,应在标本离体后室温保存12h内、4℃保存2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8.
溶血对血清胰岛素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溶血对胰岛素结果的影响程度及解决措施。方法 将 4种不同溶血程度的溶血标本 ,放置在 4 ,2 5 ,37℃ 3种不同温度下 1h后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标本的胰岛素浓度 ,再以胰岛素结果的测定值百分比表示影响程度。结果 溶血标本 (Hb 4 .0g/L以下 )于 4℃下放置 1h后 ,可保持 90 %以上的胰岛素。极轻微的溶血标本 (Hb≤ 0 .5 g/L)在 37℃下放置 1h后 ,就可使胰岛素浓度明显降低 ,重度溶血 (Hb≥ 4 .0 g/L)可使胰岛素浓度降低5 0 %以上 ,同 4℃标本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轻微的溶血标本 (0 .5 g/L≤Hb≤ 1.0g/L)置于 2 5℃下 1h后 ,胰岛素浓度可保持 90 %以上 ,但重度溶血仍可使胰岛素浓度降低 2 0 %以上 ,同 4℃标本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温度可明显改变溶血对胰岛素结果的影响程度 ,采用低温措施可显著减少溶血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由于溶血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建议在血标本的分离、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室温下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取5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EDTA-K2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30min、2h、8h采用WD-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2h内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与即刻测定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放置8h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的血常规测定最好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测定结果在肝素锂抗凝血浆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方法将60份新鲜肝素锂抗凝全血标本立即离心分离血浆,按即时,1、2、3、4、5h测定血糖,并与即时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标本放置1h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2h以上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用肝素锂抗凝全血血浆标本,室温放置1h对血糖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血糖标本应在抽血后1h内完成血糖测定以保证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尿常规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患者76例并收集其尿液样本,分别在标本采集0h、2h、4h、6h、8h进行检测并分析尿检结果。结果:在室温下放置4h后尿Na检测值明显高于即刻检测值,放置6h后尿WBC-MFSC明显低于即刻检测值,CREA、UA明显高于即刻检测值;放置8h尿TP明显高于即刻检测值。结论:将尿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可对尿常规检测中部分物质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需进一步规范尿检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冷冻保存对生化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血清标本分别放置4℃和-20的℃环境中保存4 h后,检测128例病人8项生化指标,并与放置前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样本放置在-20℃条件下4 h后与放置前即刻测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样本放置在4℃条件下4h后与放置前比较,UA、AST、TP、Alb、TC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没有变化.结论 我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尽量在4h内对标本进行检测,若需要保留标本时,最适宜在-20℃条件下密闭储存,这样才能确保保存后的标本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取酒精测定标本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血液标本后,分别在加入不同种类抗凝剂、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放置位置条件下,检测即时和保存后的血液酒精水平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温度、时间、抗凝剂、放置位置4种因素对血ETOH结果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血清和血浆空白血液ETOH结果无显著异常(P>0.05),水平放置血浆ETOH值与直立放置比较明显下降(P<0.05);三种抗凝剂对血液ETOH结果无明显影响,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温敞开瓶盖情况下30minETOH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h明显下降(P<0.05),密封情况下血浆ETOH含量24h无明显改变(P>0.05),3d和7d明显下降(P<0.05),血清均无明显变化;在2~8℃密封保存条件下3d内ETOH结果无明显改变(P>0.05),7d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标本或肝素锂、氟化钠、EDTA抗凝的血浆标本均可用于检测血液ETOH,标本最好即时或在30min内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则应放2-8℃冰箱密封直立保存。  相似文献   

14.
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尿酸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昕  金幸  姜春善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72-2372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尿酸测定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的尿酸水平,观察与立即分离血清测定组比较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血液标本室温(25℃)下放置2 h以上尿酸结果有显著性变化(P<0.05),4℃冰箱放置的标本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标本室温下体外放置随时间的延长,尿酸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为确保尿酸检测的准确性,采血后应及时分离血清或放4℃冰箱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冷冻保存对生化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血清标本分别放置4℃和-20的℃环境中保存4h后,检测128例病人8项生化指标,并与放置前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血清样本放置在-20℃条件下4h后与放置前即刻测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样本放置在4℃条件下4h后与放置前比较,UA、AST、TP、Alb、TC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没有变化。结论我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尽量在4h内对标本进行检测,若需要保留标本时,最适宜在-20℃条件下密闭储存,这样才能确保保存后的标本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探讨静脉血样本在不同的放置时间内对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采集的正常健康受检者的静脉血样本42例,经EDTA-K2抗凝后,放置在室温(18°C~25°C)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即刻、30min、2h、6h的时间段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记录检测结果。结果:以即刻检测的血常规结果为参照,2h内各时刻间检测血常规的所有参数结果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将静脉血样本放置在常温下6h后,进行血常规测定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细胞百分比等对比即刻检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外其他参数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结果在常温下放置超过6h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应尽量在2h内进行血常规测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佛手茎尖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芳  徐鸿华  贺红 《中草药》2009,40(11):1806-1810
目的 为佛手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 对佛手茎尖进行了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并对保存后的茎尖进行微嫁接试验,获得再生植株.结果 佛手茎尖在含5%DMSO和5%蔗糖的MS培养基上预培养48h后,切取3~4 mm的茎尖,室温(25℃)下装载液(60%PVS_2)预处理30 min,0℃下玻璃化液PVS_2处理80 min,投入液氮保存24 h后取出,在40℃水浴快速化冻,室温下分别用1.2 mol/L蔗糖和MT基本培养基洗涤2次,每次10 min.保存后的茎尖经TTC法检测,成活率达81.25%;将茎尖嫁接到黑暗培养基的砧木上,再生率可达52.94%,且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经PCR检测不含黄龙病病原.结论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可用于佛手种质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于凤冈县人民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103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幼儿实施末梢血检验,将取得的血液样本分别于即刻、30 min、2 h以及4 h实施血常规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血液样本在室温下放置且检验,相较于即刻检验的方式,放置30 min及2 h下,血液样本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即刻检验的方式比较,放置4 h后血常规检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具有明显区别,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末梢血放置时间与血常规检验的结果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临床检验中放置的时间不能高于2 h,进而保证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为幼儿疾病的早期治疗能够奠定良好基础,需要科学控制常规检验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 h、2 h、4 h和8 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 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P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和4 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结果与2 h时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 h、2 h、4 h和8 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 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P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和4 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结果与2 h时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