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和病毒标志物变化的自然经过,不同临床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与肝炎病毒再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移植患者的病毒感染,尤其是病毒性肝炎的复发感染由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给患者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目前相应的防治措施也已成为确保患者及移植物存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展肝移植的各国医疗中心就这些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及防治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 1.肝移植后HBV复发感染的抗病毒治疗:(1)干扰素α:干扰素α可被用于移植后乙型肝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由于该药物具有潜在的诱导免疫排斥作用,多数学者不主张使用干扰素治疗肝移植后复发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但是也有… 相似文献
3.
大约95%输血后肝炎和50%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该病毒与黄病毒族(flavividae group)有关,具有正链 RNA 基因。覆盖整个糖蛋白基因克隆的完整的核苷酸序列业已搞清。HCV 基因包含大约1万个核苷酸,有短的非翻译的5’和3’区,结构蛋白在5’端,而非结构蛋白在3’端。聚蛋白的主要产物是非糖基化核壳体蛋白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丙肝)肝移植后大部分会出现丙肝复发,疾病进展快于移植前,并有特殊的发病机制.影响复发的因素有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供者和受者人白细胞抗原匹配情况、复发时间、供者年龄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等.移植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以取得病毒阴转为目标,2/3的患者移植后HCV RNA阴性;移植后丙肝复发可用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病毒,但持续病毒学应答仅30.2%.特异性靶向抗HCV治疗可能为肝移植后丙肝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
汪涛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9(8):338-340
丙型肝炎病毒 cDNA 克隆的成功对丙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各种类型的诊断试剂不断推出,大大促进丙型肝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约为3%,大约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15万例,慢性HCV感染者体内常能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通过对HCV与自身免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了解慢性丙肝发展的自然史,同时对指导丙肝诊断和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由于存在肝外HBV复制 (例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骨髓 ) ,再加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发生率高达 80 %。肝移植后 3年内HBV的再感染率与术前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术前HBeAg阳性、HBVDNA阳性 (杂交法 )的患者再感染率最高为 83 % ,术前HBeAg阴性、HBVDNA阴性 (杂交法 )肝硬化者为 5 8% ,术前同时合并HDV感染者为 32 % (HDV可干扰HBV的复制 )。但是 ,暴发性乙型肝炎病人虽然术前病毒复制活跃且肝损害严重 ,但其复发率最低 (16 % )。肝移植…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时若受体可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移植肝会迅速感染HCV,称为HCV复发。HCV复发可导致移植肝纤维化进展、肝硬化等,显著降低移植肝存活率。有效清除HCV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移植术后患者只要可检出HCV RNA,均应抗病毒治疗,并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目前与免疫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DDI)较少、安全性高的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已被推荐用于移植术后患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DDI等选择不同方案。现对肝移植术后HC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从美国Chiron公司推出丙型肝炎诊断试剂以来,国内外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研究和生产已有很大进展。近年来又相继建立了多种检测HCV感染的方法。大大推动了丙型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工作。笔者以此为基础,对某地献血员及受血者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HBsAg阴性,ALT 25U/L以下,首 相似文献
11.
1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余竹元,郑宁(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居我国癌症死亡的第三位,除已知的乙肝病毒(HBV),黄曲霉毒素及饮水污染为重要的致癌因素外,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2):131-136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14.
15.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脏疾病姚小丹,黎磊石自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存在被证实且被认定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以来,HCV感染引起了临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在肾脏病学领域,HCV感染与晚期肾脏疾病(ESRD)及某些类型的肾小球疾病之间的联系已成为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隐匿性丙型肝炎(OHC)的诊断及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例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V抗原;将组织裂解后提取核酸,采用套式RT-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11例患者血清ALT为87±9.6U/L,AST为68±7.4U/L;血清抗-HCV和HCV RNA阴性;肝组织病理学分级为G0S03例,G1S04例,GoSll例,G1S13例;免疫组化检测HCVAg(++)3例,(+++)8例,而HBsAg和HBcAg阴性;5例肝组织HCVRNA阳性者,HCV RNA〉1.0×10^3 copies/ml 2例,〉1.0×10^4copies/ml 3例;基因分型1b型3例,2a型2例。结论我国存在OHC患者,以1b和2a基因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18.
丙型肝炎特异性诊断的比较及其意义探讨邢益平,S.Bowdcn,S.Locarnini自Choo等首先发现并应用融合蛋白C100-3诊断丙型肝炎以来,一些新的检测特异性抗体或直接检测病毒核酸的诊断方法相继问世,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患者胰腺组织中HCV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HCV C33c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对23例丙型肝炎患者尸解的胰、肝组织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其中胰腺5例阳性(21.7%),肝组织14例阳性(60.9%)。HCVAg染色颗粒均见于细胞浆内,胰腺组织中的HCVAg阳性细胞呈单个或簇状弥散分布,同时还在部分胰岛及导管上皮细胞内可见阳性表达。进而用地高辛素标记的HCV cDNA探针,对其中9例做了在 相似文献
20.
上海等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基因型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海等地区丙型肝为患者HCV基因型的分布,方法:以一种新的HDV基因分型方法-线探针试验(INNO-LiPA)对来源于上海等地区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显示96例患者中以1b型为主(占77.6%)其次为2a/2c(占8.62%)并发现1a4a和4e基因亚型,82例感染单一型(1b)基他14例为混合感染,有一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5个亚型,对其中39例病人应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