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adence 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 technology,CPS)观察研究32例膀胱占位性病变的造影剂灌注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SonoVue及CPS技术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腹膜后占位性病变30例(良性10例,恶性20例)常规超声检查后进行超声造影,描述病灶内造影剂灌注情况、造影剂进入方式(分为周边型和中央型两型)、血管形态级别(分为0级、1级、2级及3级4个级别),比较这些指标在腹膜后良、恶性占位性病变中有无差异,并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 腹膜后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造影剂灌注情况,1/5例良性实质性病变造影剂灌注缺损,而恶性实质性病变11/20例病灶内可见造影剂灌注缺损.造影剂进入方式分析,恶性病变中中央型14/20例,良性病变中周边型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血管形态级别分析,血管形态级别良性病变中0级7/10例, 1级2/10例,3级1/10例; 恶性病变中0级1/20例,1级3/20例,2级8/20例,3级8/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常规超声诊断恶性病变的漏诊率为40.00%,准确度为66.67%; 超声造影将造影剂进入方式和血管形态级别并联,恶性肿瘤的漏诊率为10.00%,准确度为86.67%.结论 超声造影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对3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病人经外周肘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 Vue行超声造影检查,依据病变的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开始消退时间对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并分析不同类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增强模式。结果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病变类型:恶性病变21个(肝细胞性肝癌14个,胆管细胞性肝癌1个,转移性肝癌6个),以穿刺病理或随访MR/CT临床诊断良性病变11个(肝血管瘤9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个,肝硬化结节1个)。超声造影正确诊断恶性病变21个,正确诊断良性病变10个。恶性病变开始增强时间(12.76±2.68 s vs. 16.12±3.82s)、达峰时间(23.18±3.57 s vs. 42.78±10.46 s)、开始消退时间(40.69±8.42 s vs. 78.35±14.63 s),大部分恶性病变明显早于良性病变,但有小部分不同类型病变间有交叉。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是胰腺疾病患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常规超声检查虽能较灵敏地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但定性诊断较困难,尤其对局限性炎性包块与恶性肿瘤常常误诊。近年来,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应用广泛,新一代CEUS剂为血池造影剂,  相似文献   

5.
脾脏占位性病变25例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总结脾脏占位病变诊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结果 25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B超诊断率为85%(17/20),CT鉴别良恶性正确率为82%(9/11)。20例行脾切除,4例肿块切除或脾部分切除,1例活检。术后病理类型,良性占位性病变15例(60%)恶性10例(40%)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5年以上2例,均为早期病例,结论 影像检查是脾脏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后腹腔镜完成9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结果9例全部成功,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望成为治疗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沈宁江,王书成,卢传新,欧阳甲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并且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轻且多样,体征又不典型,致使临床能作出早期诊断者甚为少见,其主要原因是误诊为其它疾病。随着MRI、CTM(脊髓造影CT)的临床应用,使本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30例脊柱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麻下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途径取脊柱占位性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不同直径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多点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于10%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及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 30例均成功穿刺取材,其中28例获得明确诊断:原发恶性肿瘤7例,脊柱转移性肿瘤13例,化脓性脊柱炎2例,脊柱结核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椎体血管瘤1例,修复性肉芽肿1例;2例未能明确诊断,采取切除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转移性腺癌(肺源性)1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3.3%(28/3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于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安全、活检阳性率高特点,是诊断脊柱占位性病变的理想方法,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飞速发展,MRI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近年来随着中高场强磁共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MRI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已在国内外文献中有所报道。本文就MRI在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造影剂应用方面做以概述。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性结节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肝脏影像学的发展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手段的改进,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认识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发现肝脏占位(定位诊断)已不是什么难事,而对每一例肝脏占位进行定性诊断则成为影像、临床及病理医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1.
心脏占位性病变多模态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占位性病变常发生于心脏各腔室及其相通大血管,来源复杂,分型繁多,多数起病隐匿、发作急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心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多模态影像学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脾占位性病变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提高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总结经验体会。结果 50例脾占位性病变主要靠B超和CT发现,其中良性占76%(38/50),恶性占24%(12/50)。31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发生严重感染,余无手术并发症。良性病变疗效好,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 影像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对病变发现容易,定性,确诊难。脾脏炎症性病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原发性碑肿瘤原则上一旦发现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3.
胰头占位性病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是否需要病理学诊断一直是胰腺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指南与共识均指出:术前判断胰头占位性病变具有手术切除指征,则无需病理学诊断.但对于可能切除的胰腺癌拟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拟行放化疗的患者、剖腹探查发现胰头占位性病变不可切除拟行姑息性短路手术的患者必须有病理学诊断后方可施行手术.外科医师在做出临床决策时,应注重多学科团队模式的运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正确与辩证地看待指南和共识,以有效提高对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和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B超和CT检查,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施行脾切除术或联合器官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选择化疗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至2013年6月.结果 脾脏占位性病变多无特异性症状,其中以左季肋区不适、胀痛为首发症状的4例,其余10例患者均无症状.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14,其中并存疾病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2/5.术前B超检查14例,明确诊断9例.CT检查9例,明确诊断7例.14例患者中,右侧卵巢癌、双侧卵巢癌与乙状结肠癌患者均与术后孤立性脾转移相关;其他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不相关.合并左半结肠癌及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合并肾癌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转化患者和合并高血压及胆囊结石的脾淋巴管瘤患者的并存疾病和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同期发现.其余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先后发现.14例患者中行单纯脾切除10例,行脾切除联合其他脏器切除4例.5例经病理检查明确的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根据并存疾病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全身凶险性感染发生.14例患者中,2例脾肉瘤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出现全身转移;合并右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3年出现横结肠转移;合并双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2年出现腹腔广泛转移;合并乙状结肠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术后4年死于腹腔肿瘤复发;合并左半结肠癌、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因左半结肠癌分期早,随访6年仍生存.其余9例并存疾病为良性疾病的患者随访时间内均生存.结论 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依靠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在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后采取外科治疗安全可靠,预后由并存疾病的进展和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肿瘤性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谱勒超声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3月至1994年10月对28例肾脏占位性病变作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20例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检出率明显高于8例良笥肿块检出率,P〈0.001。结果表明多谱勒超声结合B超可作为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定位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胸部超声诊断为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使用超声定位穿刺活检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记录穿刺活检成功率、诊断正确率、良恶性肿瘤率、良恶性肿瘤最大直径和超声定位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100例(95.24%)穿刺活检成功并获取到满意标本。其中恶性病变为68例(68.00%),良性病变32例(32.00%)。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正确率为96.00%。术后并发症率为5.71%。结论超声定位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具有创伤小、确诊率高、安全、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和超声活检诊断,并以病理诊断为参考依据。分析乳腺占位病变超声诊断价值和乳腺占位性病变超声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比较超声活检诊断和乳腺占位性病变超声引导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引导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活检诊断和乳腺占位性病变超声引导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别(P<0.05),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优于超声诊断。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不仅诊断效果理想,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诊断过程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了诊断准确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3岁。因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1周于2005年7月20日入院。既往有近10年高血压病史,最高收缩压160 mm Hg(1 mm Hg=0.1 33 kPa),间断服用降压药。查体: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体束CT(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对照,评价CBCT引导下纵隔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穿刺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对31例患者共行穿刺活检31次,技术成功率100%(31/31)。30例穿刺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一致,1例穿刺病理检查未能定性。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30%(26/27)、100%(4/4)和96.77%(30/31)。本组出现气胸、血胸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结论 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定性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准确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我院的4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26例,恶性肿瘤21例。开腹行脾脏切除术30例,腹腔镜下行脾脏切除术17例。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