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1例腹膜透析并发横膈胸膜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原因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药物是常见的原因之一。我院2000年5月-2005年12月共护理药物性锥体外系表现患者7例,观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海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
横膈胸膜漏导致胸腔积液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和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的少见却严重的并发症[1,2]。据文献报道在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患者中其发生率仅为3%~6%[1],在儿童中发生率为2%~3%[3~5]。成人多见于女性,女∶男=3∶1。腹透液横膈胸膜腔漏将导致大量胸腔积液,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和腹透超滤量减少。胸水几乎都是单侧,大部分位于右侧,如果停止腹膜透析,胸水大多可以在3d之内逐渐吸收。2005年2月,我病房收治1例由于动静脉瘘血管狭窄改为腹膜透析,但腹透过程中并发横膈胸膜漏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总结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例 :患者男性 ,3 1岁 ,全身多处电烧伤及无尿 3 1h入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行抗体休克治疗。入院查体 :体温3 8℃ ,脉搏 13 2次 /min、呼吸 3 8次 /min、血压 13 0 / 110mmHg(下肢 )。烦躁、全身肿胀、两肺呼吸音较粗糙、心率快促。双上肢呈屈曲位 ,创面分布于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横膈胸膜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观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2009年收治的5例CAPD并发横膈胸膜瘘患者,对其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应用美兰或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DPTA)加入2000 ml透析液后,将透析液留腹8 h以上,引流出蓝色胸水或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mTc-DPTA确诊。结论应用核素诊断横膈胸膜瘘敏感度高,不良反应小。暂停腹膜透析一段时间后可再行间断性腹膜透析(IPD)。 相似文献
7.
8.
患者,女,28岁.住院号318888。入院前4天足月分娩一男婴,产后胎盘娩出不全致大出血约1000毫升。血压50/0mmHg。4小时后经当地医院输血、输液、清宫等治疗,血压回升至110/70mmHg。产后第二天尿少,每日100~150ml。经用大剂量速尿静注无效,逐渐出现全身浮肿,呼吸困难,心悸伴高烧及腹痛。以 ARF、心衰并腹腔感染收入我院。体查:贫血貌.BP130/80mmHg,P100次/分。端坐位。全身浮肿。颈静脉怒张。两肺闻哮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00次/分,律齐。腹部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肝大肋下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心力衰竭8例12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心力衰竭8例12次报告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514031)邱维强心力衰竭是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常可导致病人突然死亡,在尿毒症死亡原因中占第二位,但又是可逆因素之一。我们施用腹透抢救8例12次,其中急性肾衰3例3次,慢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回族,48岁,住院号6851。诊断:尿毒症于1994年3月24日在我科行腹膜透析植管术(采用Tenckhoff管),并行CAPD(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前BUN73.06mmool/L,Cr1546μmol/L,BP37~40/24~27kPa,K~+5.46mmol/L,透析16个月后,血BUN18.00mmol/L,Cr494.5μmol/L,K~+ 4.47mmol/L,BP18~23/11~13kPa,总蛋白46.36g/L,白蛋白31.80g/L,球蛋白14.5g/L,16个月来均未发生过化学性及细菌性感染,患者生活自理,血压稳定,血BUN、Cr值下降明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5岁。因反复水肿2年余,加重伴心悸气促1周步行入院。血压20.7/14.6kPa,尿素氮27.5mmol/L,血肌酐734.5μmol/L。B超示双肾瘘缩,左肾囊肿。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期,左肾囊肿。经保守治疗1月无效,改用腹膜透析(腹透液由天津市和平制药厂出品),期间病人因几次腹腔内感染而腹透液引流不畅,乃加用商渗透析。半年后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日常活动量减少,卧床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抢救药物中毒并呼吸停止2例山东平度市人民医院崔黎明病例报告例1:女,42岁。自服苯巴比妥200片(6g)、白洒100ml,6小时后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98次/分,呼吸12次/分,血压11/8kPa,深昏迷,瞳孔2mm,光反应消失,...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男,45岁。因左足背毒蛇咬伤后尿少5天于1981年9月28日入院。5天前被毒蛇咬伤后左足迅速肿胀,伴噁心呕吐,经公社卫生院行局部切开,静注祈门蛇药针。后感纳呆腹痛,腹泻暗褐色稀便,1日3~4次,小便初为葡萄酒色并进行性减少,呈点滴状,入院日尿量仅2~3汤匙。体检: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78毫米汞柱,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巩膜无黄染,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心肺(-)。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左足背有一约2×1.5厘米大小切开皮肌之创口,表面披薄脓苔,整个左下肢呈可凹性浮肿。并 相似文献
15.
患者孙×,女,38岁,工厂化验员,1982年9月6日就诊。患者于四年前,多次经有关医院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屡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近一个月来,每早必泻,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腹部疼痛。腰膝痠软,面色晦滞,体倦乏力,肌肤不泽,口唇色紫,舌质隐青,边有瘀点,脉沉涩。四诊合参,证属五更泻,气滞血瘀故也。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10克、当归15克、川 相似文献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