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3例Evans 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10~68岁。病程1周至7年。其中紫癜或紫斑11例,鼻衄8例,龈血4例,黑便5例,呕血1例,黄疸4例,畏寒或发热11例,肝脾肿大4例,肝肋下1~4cm,脾肋下3~7cm。Hb<2.5g/L4例,3~6g9例。红细胞0.9~2.28×10~(12)/L。白细胞3~57×10~9/L。血小板<50×10~9/L10例,>50×10~9/L3例。网织红细胞除2例<5%,余11例均>5%。11/13例均见有核红细胞。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12例,增生极度活跃1例。粒:红比例倒置9例。多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见。7例作Ham’s试验阴性,12例作Coombs 试验阳性。7例做免疫球蛋白测定,1例IgA、IgM 明显高于正常。3例C_3测定1例低于正常。3例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均低于正常。3例CIC 测定1例明显增高。本病有贫血、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故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部分病例曾误诊为急性  相似文献   

2.
慢粒为白血病常见类型,我院近几年收治23例白血病中有两例为慢粒,后急变,其中1例为急淋变,另1例为急粒——单变,均为少见类型,现报告如下: 例1,女,38岁。1990年2月来我院门诊。查体:肝脾触及不满意。血像:白细胞38.0×10~9/L,幼稚粒细胞0.12,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9,血小板510×10~9/L。骨髓像: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为10:1,诊断为慢粒。自服马莉兰年余,同年7月停服马莉兰后,出现牙龈出血,低热,下肢沉加重来院门诊。查体:肝脾触及不满意,体温37.4℃。血像:白细  相似文献   

3.
<正> 例1:女,6岁。因乏力、苍白一年入院。体检:贫血貌,心肺(-),肝肋下2cm,脾肋下14cm,白细胞240×10~9/L,原始粒+早幼粒10%,中幼粒16%,晚幼粒7%,杆状17%,中性分叶35%,淋巴3%,血色素60g/L,血小板25×10~9/L。骨髓象:原始粒+早幼粒12.2%,中幼粒22.8%,晚幼粒17.6%,杆状核20.8%,红系受抑,淋巴比例偏低。入院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口服马利兰,两周后肝脾无缩小,末梢白细胞达700×10~9/L,原始粒+早幼粒达43%,考虑慢粒急变,再次骨穿,提示原始+早幼粒20%,诊断为慢粒急粒变。改用HOAP治疗六周,肝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1年9月起,采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布加氏综合征(BCS)6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3~44岁,平均33.3岁。病史最短者1年半,最长9年。术前6例均有肝脾肿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胸腹壁浅静脉怒张等。4例肝硬化面容,1例小腿静脉曲张形成溃疡。白细胞计数5例低于4.0×10~9/L,最低者1.7×10~9/L。血小板计数5例低于70×10~9/L,最低者21×10~9/L。凝血酶原时间6例均延长,HBsA 均阴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急性红白血病是红细胞系伴随粒细胞系恶性增生性疾病。我们对在我院确诊的15例红白血病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1.7~70岁。征状及体征头昏乏力10例;具贫血貌13例;胸骨压痛10例;皮肤出血点8例;鼻衄4例;发热8例;肝脾肿大8例;脾肿大3例;淋巴结肿大4例。2实验室检查2.1血象本组中Hb30~100g/L,其中6例呈重度贫血,5例中度贫血,4例轻度贫血;WBC总数大多在(1.9~18)×109/L之间,有2例高达120以上,有5例减低者;BPC(100~120)×109/L6例,(80~90)×109/L4例,60×109/L以下者5例;网织红细胞8例较高。外周…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是多能干细胞水平引起的克隆性恶性肿瘤 ,而干扰素能使慢粒患者ph1(+)克隆生长受抑。本院自 1997年 1月以来 ,应用MA方案联合干扰素(IFN α)治疗CGL1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CGL均经临床血象及骨髓象确诊 ,均为初治。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30~ 6 2岁 ,平均 38岁 ;入院前病程 1~ 6周 ;体检均有脾肿大 ,左肋下 6~16cm ;血常规检查 :Hb平均 86 g/L ,WBC平均 2 15× 10 9/L ,PLT平均 36 0× 10 9/L ;骨髓检查 :均符合CGL慢性期改变。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经…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4岁。因流产后阴道流血不止、面色苍白1月,于1997年2月5日首次入院。查体:胸骨压痛,表浅淋巴结不大,肝、脾肿大。血常规:Hb70g/L,WBC37.9x10~9/L,幼稚细胞0.4,pc99×10~9/L。骨髓象:原粒 早粒=17.2%(NEC)。B超示:肝脾肿大。肝功、肾功正常。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加速期(以下简称慢粒加速期)。经HA方案(三尖杉酯碱4mg/日静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伤寒病的临床表现与血象和骨髓象的相关性,我们搜集1988年2月至1992年2月四年中收治的经细菌和/或血清学明确诊断伤寒的住院患者33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5~13岁3例,17~35岁27例,40~51岁3例。血象:WBC 以4~10×10~9/L 为正常。33例中4.2~9.9×10~9/L 8例,14.1×10~9/L 1例(以上为WBC 正常及增高组);0.55~385×10~9/L24例(WBC 低下组);外周全血细胞减少者9例;WBC 小于1×10~9/L3例,最低者0.55×10~9/L。骨髓均采自发热期,经两人共同阅片,其中3例因严重稀释未作分类。结果WBC 减少组24例中有10例腹泻。肝脾肿  相似文献   

9.
陈川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743-743
我院于1997年1月~2002年1月诊治继发白血球减少症患儿32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我院诊治白血球总数降低患儿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例个月~3岁11例,3~12岁21例;其中急性上呼吸感染1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幼儿急疹5例,支气管肺炎5例,间质性肺炎1例,小儿急性肠炎7例。有21例患儿首次血常规检查WBC 2.0~4.0×10~9/L;9例首次WBC4.0~10.0×10~9/L、2例WBC>10.0×10~9/L,后面两种情况进行治疗2~3天后复查血常规WBC<4.0×10~9/L。  相似文献   

10.
例1,男,19岁。纳差、恶心、乏力伴浓茶色小便18天。查体:体温正常,轻度贫血,巩膜微黄,肝脾肿大,触痛。黄疸指数16u,血清谷丙转氨酶200u(改良金氏法),尿胆红素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3.85×10~(12)/L,白细胞3.8×10~9/L,涂片未找到疟原虫。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保肝治疗一周无效,查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6×10~9/L。即行骨穿推片找到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抗疟治疗20天,痊愈出院。既往无疟疾发作史。无疫区居住史。例2,男,21岁。持续高热伴全身酸痛、鼻塞3天。查体:体温39.8℃,急性热病容,鼻塞无涕,肝脾肿大,无触痛。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4.25×10~(12)/L,白细胞10.2×10~9/L,中性0.76,  相似文献   

11.
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严重的影响了治疗过程。我们以现代药理为依据,中医的传统理论为基础,自制“益髓丸”,以辅助放射治疗的顺利完成。1 一般资料:①本组共有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3岁~68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均低于4×10~9/L,平均3×10~9/L。2.2~2.9×10~9/L4例;3.0~3.8×10~9/L 21例。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们就诊了1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16岁。全身乏力约4个月,贫血貌,时有牙龄出血,体温正常,肝脾、心肺未见异常,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0×10~9/L,血小板48×10~9/L,网织红细胞3.8%,外周血未见幼稚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呈油滴状,骨髓增生中度低下,粒系增生不良,粒:红  相似文献   

13.
何云绮  史荣  登科 《贵州医药》2001,25(4):313-3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外周血象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130例肝硬化病人的血红蛋白 (Hb)、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T)数值。观察脾肿大程度与血象变化的关系及并发感染时白细胞及分类的变化。结果 10 5例 (80 8%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细胞减少 ,减少程度与脾肿大有关。脾正常组 (A组 )、脾轻度肿大组 (B组 )、脾中度及重度肿大组 (C组 )的Hb值分别为 94 6± 2 8 2g/L、82 6± 2 6 1g/L、70 1± 2 2 0g/L(P <0 0 5 ) ;PLT分别为 79 2± 2 6 1× 10 9/L、6 0 6± 19 9× 10 9/L、5 5 9± 15 4× 10 9/L ,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比较P <0 0 1,B组与C组比较P>0 0 5 ;WBC分别为 3 96± 1 2× 10 9/L、3 16± 1 1× 10 9/L、2 47± 1 0× 10 9/L(P <0 0 5 ) ;伴有感染时 ,WBC >10× 10 9/L者 16例 (2 4 2 % )。WBC≤ 4 0× 10 9/L的人数 ,无感染组 (6 4例 )占 82 8% ,感染组 (6 6例 )占 16 7% (P <0 0 0 1)。白细胞不增高的病人 ,中性粒细胞≥ 0 75者 ,无感染组 17 1% ,感染组80 % (P <0 0 1)。结论 80 %以上肝硬化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细胞减少 ,减少程度主要与脾肿大有关。合并感染时 ,白细胞增高者仅 2 4 2 %。凡肝硬化病人WBC≥ 4 0× 10 9/L且中性粒细胞≥ 0  相似文献   

14.
炔羟雄烯异(?)唑(Danazol,DNZ)系人工合成的男性化作用减弱的雄性激素。1986年我院应用该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6例,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6例ITP 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9~64岁,中数年龄43岁。除2例儿童外,余皆为成人。治疗前血小板(BPC)10~69×10~9/L,中数值26×10~9/L。起病仅数日者3例,余均为慢性ITP。初治3例,复治13例。部分病例临床有牙龈出血、鼻衄及月经过多。11例为难治性ITP,病程长,经多种升血小板药物,包括强的松和/或长春新硷等治疗无效或仅短暂有效。1例已经脾切除。治前均经骨髓穿刺检查,符合ITP。治疗前6例作血小板相关IgG(PAIgG)测定(ELISA 法)为12~661ng/10~9血小板(正常值为17~161ng/10~9血小板),4例增高。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1.BPC<100×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羟基脲治疗致足部皮肤顽固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关兴  陶瑞芳 《江苏医药》2001,27(10):779-779
羟基脲为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等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治疗效率高 ,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小 ,而下肢皮肤溃疡为不常见的毒副作用。本文报告 4例如下。临床资料4例均男性 ,初诊时间 1991~ 1994年 ,年龄平均 37 5 (2 6~ 5 0 )岁。血象Hb(80~ 90 ) g/L ,wbc(180~ 2 34 4 )× 10 9/L ,plt(78~ 2 2 4 )× 10 9/L。肝肿大 2例 ,脾肿大 3例。胸骨压痛 4例。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 4例 ,分类均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为主。 2例作Ph染色体均阳性。诊断均为CML慢性期。 4例均以羟基脲 (0 5~ 3 0 )g/d治…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 PNH)并发脑血管病者在国内较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7岁。于1987年10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晨起酱油样尿,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1~2天,当时未引起注意。约半年后月经量增加、面色苍白,乏力,每于感冒、劳累后出现酱油样尿,每次持续2~3天。化验:RBC2.16×10~(12)/L、Hb 50g/L、WBC 5.1×10~9/L、Ptc 59×10~9/L、Ret7%。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制备胰岛素抗血清的新方法。每只免疫动物的胰岛素用量为200~300μg.免疫时间60天。经放射免疫分析,10株抗血清的50%B/T稀释度均大于1:10万,最高者达1:26万。用计算机进行Scatchard分析,10株抗血清的Ka_1均大于1.5×10~(12)L/M,Ka_2均小于4×10~(?)L/M。[Ab~·]_1,在0.5~1.6×10~(-12)M/L之间,[Ab~°]_2均大于1×10~(-11)M/L。10株抗血清与前胰岛素、胰多肽和胰高血糖素进行放免分析,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并发恶性淋巴瘤(恶淋)临床少见,现将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2岁。以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左上腹包块10余天为主诉于1987年12月26日入院。体检: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4.67/9.33kPa。神志清,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一)。腹平软,肝左叶于剑下2.5cm、脾于肋下8cm可触及,NS(一)。实验室检查:Hb55g/L;WBC250×10~9/L。分类:早幼粒0.04,中幼粒0.09,晚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发生率高,中性粒细胞<1.0×10~9/L时,48%~60%出现感染发热;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重症感染增加;中性粒细胞<0.1×10~9/L时,致死性感染增加,16%~20%发生败血症。在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0岁、教师。因齿龈出血、头晕、乏力、心悸二周於1991年3月7日入院。该患因患银屑病,服乙双吗啉二年。查体:T 37.4℃、P112次/分、BP 17/10 KPa.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淡红色钱币状斑丘疹,边界清楚表面附有银白色鳞屑。于正常皮肤还可见少数米粒大小出血点。胸骨压痛(—),肝脾和浅表淋巴结不大。血常规:Hb 63g/L、Rbc2.27×10~(12)/L、wbc 5.4×10~9/L早幼粒0.86,分叶0.01,淋巴0.13,TPC 60×10~9/L。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分。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未见巨核细胞,偶见血小板。粒:红≈18.1:l,粒细胞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