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特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变”,多数学者同意Goodwin的分类:(1)肥厚型心肌病(梗阻型及非梗阻型),(2)充血型心肌病(扩张型),(3)闭塞型/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本型特点是心肌明显肥厚,可为心腔各壁普遍性肥厚(对称性肥厚)或以室间隔肥厚为主(非对称性肥厚)。肥厚肌块常向心腔突出  相似文献   

2.
在以心肌病变为主及其它少数疾患的病人中,常发现有左心室心肌肥厚。由于心肌肥厚可以是引起其它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其它疾病造成的结果。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正确的鉴别诊断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下分述各型左室心肌肥厚的特点,以资鉴别。肥厚型心肌病 本病又分为两种类型[1]。①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不成比例,室间隔∶左室后壁≥1.3,左室流出道存在压差(即流出道梗阻),有人报告左室流出道压差最高可达297kPa(223mmHg)。对无明显压差者亦可在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诱发左室流出道压差。②肥厚型…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起搏治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及晚期传导系统受累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脏疾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而分为梗阻型(obstruetive)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型(nonobstructive)肥厚型心肌病。其主要治疗包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以室壁肥厚、室壁僵硬度增加、左室流出道梗阻和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根据其解剖、病理生理和血液动力学特点,本病的命名颇多,如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肥厚  相似文献   

5.
王俊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49-155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非梗阻型心肌病.1976年由日本学者首次发现,该病主要以左室乳头肌以下心肌肥厚为特点.此病男性多见,发病年龄15~80岁,以30~60岁较多,中国人发生率较高,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几乎均异常,现将我院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肥厚型心肌患者46例,其中肥厚梗阻型18例,肥厚非梗阻型28例,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病理性Q波、电轴偏转伴发心律失常及典型超声表现。结论重视超声心动图表现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尤其对无症状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同时对临床随访观察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桃枝 《哈尔滨医药》2013,33(2):149+151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1]。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晕厥等,猝死率为50%[2]。经皮经腔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是近年来介入治疗该病的一个新领域。由于PTSMA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人为的造成心肌梗死,可能引起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并发症,所以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防止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我科收治1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采用PTSMA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省原发性心肌病的发现逐年增多,临床上报告多数为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2种,而缩窄型则罕见。本院最近收治1例肥厚型心肌病,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且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心肌活检证实,后经心外科手术切除流出道梗阻部分,临床症状缓解,红细胞增多症消失。一般肥厚型心肌病,病理上以室间隔增厚与左室壁肥厚不成比例为特征,临床上有梗阻与非梗阳2型,而引起右心室梗阻者较少见。现将病例报道于下,并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梗阻型与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彩超分为梗阻型(n=34),非梗阻型(n=22),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梗阻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以及两组的比值均明显高于非梗阻组(t=3.42、2.74、2.98,均P<0.05;梗阻组Holter异常Q波、ST-T缺血改变、室性早搏较非梗阻组均明显升高(χ^2=8.43、7.96,t=3.86,均P<0.05);梗阻组临床预后[心力衰竭7例(20.59),心源性猝死6例(17.65)]较非梗阻组[心力衰竭3例(13.64),心源性猝死3例(13.64)]显著较差(χ^2=8.48,P<0.01).结论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脏彩超与Holter有更多的不良表现,可能导致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阻塞分为梗阻性、非梗阻性和隐匿性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由于二尖瓣或腱索延长及虹吸作用向前移动,导致左室流出道狭窄或梗阻;隐匿性肥厚型心肌病一般情况下无左室流出道受阻,仅在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下才出现阻塞现象;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除室壁增厚外,无左室流出道梗死。  相似文献   

12.
肥厚型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指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心肌肥厚,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此病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心电图可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部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低,临床上易误诊为冠心病。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AHCM患者15例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AHCM,男性12例,…  相似文献   

13.
姜克庆  董军凌 《江苏医药》1995,21(6):381-382
报告65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表现。根据肥厚部位不同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七种亚型,对各种亚型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根据对左室流出道梗阻征象的有无,进行了血液动力学分型。室间隔肥厚的部位及程度与血液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发现有一型肥厚型心肌病,其心室肌肥厚的部分不在左心室靠近基底的一半、中部、室间隔,而是在心尖部,被称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自日本学者Yamaquhi等首先报道以后,渐为人知。它可归属于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型,即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发病年龄15~70岁,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男女发生率比例为2:1~12:1。  相似文献   

15.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晕厥和猝死.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常为不对称肥厚并累及室间隔;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本病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肥大、形态特异、排列紊乱。本病病死率较高,多见于青年人,而老年人较少见[1]。由于其许多症状与冠心病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双腔起搏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几个注意事项郭辉刁绍先(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市221002)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腔变小、舒张顺应性减低和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为特征的心肌病,目前病因未明。以往主要使用β受体阻...  相似文献   

18.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又称原发性梗阻型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等。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较为少见的类型,确切的发病率不太清楚,美国某地区每年以心导管为主的综合性检查2800例以上,发现本病占1%。从患者第一级亲属(first degree relative——父母、兄弟姊妹和子女)的调查表明,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控制的心肌遗传缺陷,其特征为室间隔明显地增厚。大量肥厚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心肌病(包括梗阻型和非梗阻型)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心肌病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临床上一般多采用Goodwin的分类法:(1)肥厚型心肌病(再分为梗阻型及非梗阻型两类);(2)充血型心肌病;(3)闭塞型心肌病;(4)限制型心肌病。近年来由于心血管检查诊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性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使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现有所增多,现将我院近两年来经临床及特殊检查确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高血压肥厚心肌病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笋生  况小平 《江西医药》2001,36(3):225-227
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病人左室发生明显向心性肥厚,伴心腔缩小,收缩排空过度,呈现严重舒张功能障碍,其生理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类似肥厚型心肌病(OHCM),TOPOL等称之为“高血压肥厚心肌病”(HHCME),因此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现就我院检出的12例HHCME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