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深动脉为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5 cm处起自股动脉后外侧,向内下,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数条穿动脉及肌支.腹壁下动脉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处稍内侧发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深环内直肌鞘后层之间[1].  相似文献   

2.
用人尸体64具,观察输尿管128侧;活体人肾盂、输尿管及膀胱X线造影正位片20侧、计输尿管40侧。对这168侧输尿管的体表投影进行观察与测量,是按腹部分为九区的方法,用游标卡尺分别在肾下极、髂嵴最高点、髂前上棘三个水平,测定:(1)通过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与腹中线间距;(2)腹直肌外侧缘至膜中线间距;(3)输尿管外侧缘至腹中线间距,借以确定输尿管行程的体表投影部位。观测结果:168侧输尿管外侧缘的诸测点,均在通过腹股沟韧带中点垂线以内。如以腹直肌外侧缘作为腹部分区的标志线,128侧尸体的输尿管超出腹直肌外侧缘者,仅上测点1侧,下测点9侧。输尿管在腹中部的行程大部分经过脐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标本 5 1具 (男 4 1,女10 )、10 1侧 ,解剖、观察腹沟韧带 ,腹直肌外侧缘 ,腹壁下动脉起点、行程和闭孔支。测量腹壁下动脉起端外径和腹股沟三角 (Hesselbach’sTriangle)的境界。 结果 腹股沟三角的a -b间距男、女性分别为 5 .4 3± 1.2 9cm和 4 .99± 1.2 3cm ;b -c间距分别为 6 .98± 1.35cm和 6 2 5± 1 0cm ;c -a间距分别为 5 0 3± 0 73cm和 4 82± 0 5 9cm。男、女合计 ,a -b ,b -c和c -a间距分别为 5 35± 1 3cm ,6 84± 1 34cm和 4 99±0 71cm。腹壁下动脉起端外径为 0 2 4± 0 0 4cm ,起点在腹股沟韧带平面以上者占 5 9 4 1% ,平均距腹股沟韧带上 1 0 6± 0 6cm。异常闭孔动脉出现率为 14 85 % ,平均直径为 0 2 3± 0 0 8cm。结论腹股沟三角的境界无性别和侧别差异 (p >0 0 5 ) ;通过腹部 3点 1面可确定腹股沟三角的体表投影。腹壁下动脉的外径和长度足以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异常壁孔动脉出现率较高 ,其直径与腹壁下动脉相近 ,在股疝手术时容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上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剖宫产术、肾切除术等手术作腹壁切口时,注意髂腹下神经和切口的关系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3具(66侧)教学用的成人尸体上对髂腹下神经的行程进行了研究。用游标卡尺测量分析了该神经在穿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时距一些骨性点的距离。结果髂腹下神经在腰大肌外侧1/3处穿出,经髂嵴最高点与第12肋尖端的中份,穿过腹横肌腱膜,距髂前上棘内侧4cm处,在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穿腹内斜肌,最后在腹股沟韧带上方2.5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走行,并被腹外斜肌腱膜覆盖,在距耻骨联合上缘5cm处,它的终末皮支穿过腹外斜肌腱膜。结论在阑尾切除术时为了避免切断髂腹下神经,切口应选择在距髂前上棘至少4cm处;在作低位的旁正中切口时切口应在距腹股沟韧带3.5cm处进行;在作肾切除术时,在腰大肌外侧缘上1/3处易找到髂腹下神经。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浅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3.8 mm,距股深动脉起始处2.42cm发出,发出后行向外侧0.85 cm后继而行向下,分支分布于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2.右旋髂浅动脉起于旋股外侧动脉,距股动脉0.85 cm发出,起始处外径1.8mm,发出后行向外上,分布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3.正常情况下: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附近分为髂嵴支和腹壁肌支(升之),前者分布至髂嵴及附近肌及皮肤,后者分布至肌。本例右旋髂深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0 mm,距腹股沟韧带1.22 cm,以短干发出后分为上、下两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2.4 mm、2.2 mm。上支向上穿腹股沟韧带后行向外上,分布于髂肌和腹横肌的下份内面,上支起始段还发出两较大分支,分布于耻骨肌;下支行向外上于腹股沟深面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此二肌的下份。  相似文献   

6.
<正>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左睾丸动脉起点及走行,左睾丸静脉数目,右睾丸动脉走行,右肾上腺下动脉起点均同时存在变异(图1,2),此类多变异共存现象较为罕见~([1]),现报道如下。左肾动脉发自腹主动脉左侧壁,向左水平走行2.2 cm发出上、下2干。左睾丸动脉发自左肾动脉上干,其起点距左肾动脉起始处1.8 cm,起始外径1.4 mm,向左走行8.4 cm至左肾外侧缘下行,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精索。左睾丸静脉有内、外2支,内支外径为3.6 mm,出腹股沟管腹环沿腰大肌外侧上行垂直注入左肾静脉。外支外径为  相似文献   

7.
异常闭孔动脉报导较多,出现率在20%左右,多与腹壁下动脉合干起白髂外动脉,经闭孔管进入股内侧肌群,而与腹壁下动脉合干起自髂外动脉,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内侧区供应内收肌群的异常闭孔动脉尚未见有报导。现将在制作教学标本中发现一例报导如下。男性,约60岁,重庆地区人,左侧除起  相似文献   

8.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双侧锁骨下动脉行径变异。左锁骨下动脉经前斜角肌前面达第一肋外侧缘,其长度为6.39cm,直径0.70cm;左斜角肌肌腹最大宽为1.05cm,抵止腱宽1.85cm。右锁骨下动脉穿经右前斜角肌两部之间,该肌前部肌腹最大宽2.99cm;后部肌腹最大宽为0.87cm;右前斜角肌抵止腱宽2.99cm;前后两部间裂隙最大宽0.39cm,高6.95cm,右锁骨下动脉长3.42cm,直径0.87cm。双侧臂丛及锁骨下静脉行径未见异常。双侧锁骨下动脉行径同时变异实属罕见,此种情况下,提示临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锁骨下动、静脉穿刺时应引起注意双侧锁骨下动脉行程变异一例@…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解剖一78岁男性尸体时,观察到右侧髂外动脉分支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髂外动脉走行于髂腰肌、腰大肌和髂肌的表面,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出移行为股动脉,到达大腿前内侧至大收肌,髂外动脉发出腹壁下动脉和变异支。腹壁下动脉与变异支根部距离1.81mm,变异支从髂外动脉发出下行1.15mm后发出第1分支,外径0.03mm,第1分支行向阴囊。主干继续下行4.06mm后发出第2分支,外径0.20mm,第2分支又分别向内侧和下内侧分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指导学生局解操作过程中见到一例左侧髂总静脉缺存,左髂外静脉直接上行注入下腔静脉,现报告如下:童尸、男性,约四岁,身长78.5cm。左髂外静脉起端位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髂外动脉内侧。它经左髂外动脉背侧至第五腰椎体外侧,继沿主动脉腹部左侧上行至第二腰椎水平处斜向右上方,经腹主动脉腹部前面,在第一腰椎体下缘汇入下腔静脉。左髂外静脉全长14.5cm、口径0.7-1.0cm,汇入前接受左肾静脉及左肾上腺静脉。左髂内静脉位于左  相似文献   

11.
以腹壁下血管为蒂设计的肌皮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34侧成人标本上,观测了腹壁下血管。由腹壁下动脉发出的肌皮支在前部形成内外两列、上下4~5排的血管束,在脐周围呈放射状分布。腹壁下动脉上部的肌皮支穿过腹直肌鞘后走向外上方,指向肩胛骨下角。腹壁下血管与其他分布至腹前外侧壁的血管呈分层吻合,以此为基础可设计多种肌皮瓣。  相似文献   

12.
<正> 21岁的女病人,以腹壁疝入院。全麻下腹正中切口长28cm的术野中,直到腹直肌内侧缘,未见腹白线。作腹直肌前鞘纵行减张切口多处,腹正中上联合缝合腹直肌前鞘后鞘。术后三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3.
用固定后的成年尸体27具(男18,女9)解剖显露腹壁下血管,对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位置、长度、管径、行程等作了观测;对静脉观测了在其汇合前的行程、支数和管径(将动、静脉压扁后测其外径)。结果如下。一、腹壁下动脉的起源、发出部位、长度,外径:54侧腹壁下动脉均为单支型,其中53例发自髂外动脉,发出部位: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者50侧,仅3侧在其后方。起点至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右侧为14.0±8.0(0~47.5)mm,左为15.1±8.0(0~40)mm。罕见1例(左侧)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9.8mm处起自旋股内侧动脉,折向上行,穿腹股沟韧带深面达腹前壁,入脐外侧襞。腹壁下动脉长度(自起点至分出终末支处):右侧134.1±23.6(100.0~  相似文献   

14.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右侧睾丸动脉起始于右肾动脉,右侧睾丸静脉汇入右肾静脉。具体报道如下:右侧睾丸动脉(长度:45cm,直径:0.10cm)在其距肾动脉起始3.1cm处以锐角起自于肾动脉,经腰大肌和输尿管前面外下行进入右腹股沟管至右侧睾丸。观察左侧睾丸动脉及静脉,其起始及走行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右侧腹直肌完全缺失并不伴有其他器官系统变异尸体的腹部解剖过程,腹壁肌群及其供血情况。 方法 解剖并观察尸体腹壁肌、血供、神经支配,对比两侧腹直肌发育和形态差异。 结果 该尸体右侧腹直肌缺失,腹直肌鞘完好,腹壁上动脉和腹壁下动脉仍在腹直肌鞘内走行并相吻合,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T7~T12)由鞘内穿出达皮下。左侧腹直肌发育正常并有代偿性增生。男尸腹壁未见疤痕和手术切痕,腹内器官无缺失,腹膜除肝区外无黏连。 结论 该尸体右侧腹直肌缺失可能是胚胎发育第6周之前出现异常所导致。目前腹直肌肌皮瓣常用于多项外科重建手术,全面了解腹直肌的相关变异,对于扩展重建手术的应用范围和作好术前准备,确保手术成功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在解剖1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股神经自内向外由3个根在腹股沟韧带稍上方汇合而成,此种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在腰大肌深面,距髂嵴上方垂直距离为3.0 cm处,由第1腰神经前支和第2腰神经前支汇合后形成的神经干向下与第3腰神经前支汇合形成一神经干,该干下行,在距髂嵴上方垂直距离为1.0 cm处,该干先发出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外侧根两个分支,其中外侧根起始处横径为2.78 mm,在距腹股沟韧带上方垂直距离为6.4 cm处穿出腰大肌外侧缘,沿髂肌表面斜行向外下方;后该干继续下行至第5腰椎上缘水平,与第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40具成人尸体(男30具,女10具),逐层解剖并用三角板、游标卡尺、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腹股沟韧带长(12.0±0.5)cm,宽0.6 cm;腹股沟管长(4.7±0.6)cm;腹股沟镰长(2.2±0.8)cm。腹股沟镰表现为四种类型:联合腱型55侧、结合型12侧、腹横肌腱膜型4侧、肌-腱膜混合型9侧。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异常占11.3%。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9±0.7)cm,横径(1.4±0.38)cm。结论腹横筋膜深层较浅层薄弱,加强和重建腹股沟管后壁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0侧腹股沟区进行了解剖观察。腹股沟韧带平均长12cm,宽0.6cm;腹股沟管平均长4.7cm;腹股沟镰有四种类型:(1)联合腱型占66%;(2)肌一腱膜混合型占15%;(3)结合肌型占14%;(4)腹横肌腱膜型占5%。有10%的腹壁下动脉行程异常,其中 S 形(高位弯曲)和 L 形(低位弯曲)各5例。腹股沟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成一个“梨状窝”,其平均纵径为2.9cm,横径1.4cm。加强和重建后壁,现已被认为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睾丸自体移植受体血管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1具防腐固定的尸体,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后,对睾丸动脉、腹壁下动脉及其分支进行了观测。表明睾丸自体移植时腹壁下动脉的腹直肌缘支适于作端端吻合,腹壁下动脉本干适于作端侧吻合。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中发现左侧睾丸副动脉,细致解剖,结果左侧睾丸动脉、副动脉出现率、行程与肾蒂的关系均为少见型,故报道如下。 左睾丸动脉于左肾静脉下方1.0cm由腹主动脉前外侧壁出发,起始处外径1.2mm,于肾静脉与肾动脉之间穿行向上,勾绕左肾静脉上缘,由其前方下降,经腰大肌前面斜向外下方走行,穿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内经睾丸门入睾丸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