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上因某些疾病不能进饮食的病人均需采用鼻饲法补充营养、水分,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鼻饲器具,主要是胃管和一次性注射器,这些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因没有明显的刻度标记,仅凭临床经验估计,一次性插入成功率低,病人痛苦大,一次性注射器的乳头与胃管粗细不符,衔接不紧密,易引起鼻饲液渗漏。为此,我们研制了带有刻度、调节夹、封管帽的胃管及配套的食物注入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琳  彭家华  范林 《当代护士》2013,(11):187-187
鼻饲法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一次性胃管是患者进行胃肠营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进行喂药和注入米汤、菜汁以维持患者的基本需要,保证患者机体营养的供应.另外胃管也可减轻胃肠道内压力、引流出胃内的气体和液体,促进胃手术后伤口的愈合.但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给患者进行鼻饲时,以往常常用止血钳夹闭鼻饲管尾端,再用纱布和橡皮筋缠绕,操作不方便,且患者在用力咳嗽和排大便等过程中,由于腹压增加,导致胃内容物返流造成纱布污染.传统的胃管夹闭方法缺点:操作步骤繁琐,必须先用止血钳夹闭胃管,尾端再用纱布和橡皮筋缠绕;  相似文献   

3.
鼻饲营养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对患者营养支持起重要的作用。其操作方法简便,但也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常规方法用的鼻饲管材质是橡胶的,质硬、易腐蚀老化、留置时间短、管径细、易堵塞、鼻饲饮食种类单一;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固定在患者鼻翼侧及耳垂处,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局部易红、肿,在洗脸或出汗时胶布易弄脏、脱落,需要经常更换。本文介绍一种硅胶鼻饲管及改进的固定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供各级医院使用的病床大部分都没有设计挂床边引流袋的装置,现在各级医院主要使用铁钩、系带等挂床边引流袋,但其具有不牢固、不安全、占空间、费时间、不美观等缺点,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病床两边各有4个孔的特点,自行设计与制作了挂床边引流袋的装置,用于挂床边引流袋,它简化了操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经临床试用1年,效果满意。深受护士、患者的欢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次性三通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方便于输液、各种注射泵、输液泵的连接等,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我科将三通阀与鼻饲胃管连接,解决了常规鼻饲胃管注入方法上的不足,经临床1000余次的实践,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方法确定鼻饲胃管在胃内后,固定好胃管,在普通橡胶鼻饲胃管和一次性鼻饲胃管末端连接一个一次性三通阀,再接50mL。注射器或输液器注入流质饮食。一次量流食注完后,  相似文献   

6.
鼻饲法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它是为危重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生命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2003年7月-2007年6月,我们对148例需要鼻饲的患者进行观察,传统的鼻饲法由于灌注的速度过快引起胃残留量过大,胃排空延迟,以致发生误吸。为减少误吸的发生,我们将传统鼻饲法进行了改良,经临床应用,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饲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的一项护理技术,用于昏迷、不能由口进食或绝食病人,供给其食物、药物和水分,以维持其营养和治疗的需要。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鼻饲多采用注射器抽吸法,在整个鼻饲过程中要反复反折胃管、分离注射器、抽吸流质饮食,然后再排气注入胃管;既繁琐、费时费力,又容易增加注射器、流质饮食和胃管接口处的污染机会。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使得整个过程有点拖泥带水,不那么干净利索,现就几个常见问题的处理技巧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胃管插入后,常规固定法是:用胶布双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常规固定法的缺陷是:(1)舒适度低,硬质的胃管固定在鼻翼及面颊部常使患者感到不适;(2)易脱落,面颊部汗腺、皮脂腺分泌,固定的胶布容易松脱,导致胃管滑出;(3)过敏,部分患者对胶布有过敏反应。临床护理中我们曾用手术丝线牵引固定于眉心,克服了舒适度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胶布固定鼻饲管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申英华  邢海云 《护理研究》2009,(10):2751-2751
鼻饲法是一种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是对于病情危重、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为保证其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传统鼻饲管的固定方法存在胶布容易松脱,病人体位改变或胃内压力增加后,胃管易滑脱,增加病人不适等缺陷。为此,我们对鼻饲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良,采用双胶布法固定鼻饲管,2008年1月-2009年1月共采用此种方法固定鼻饲管85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留置胃管过程中检验环节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胃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传统的留置胃管操作步骤都是将胃管置人预定长度后再检验胃管是否在胃内,并列出了检验胃管是否在胃内的三种方法。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三种检验方法结合起来,选择胃管置人长度在20cm时进行快速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留置鼻饲管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鼻饲管常规采用胶布交叉固定于患者的两侧鼻翼,但因鼻部位置的特殊性,胶布容易脱落,造成管道滑脱,重新置管会给患者增加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我科于2009年1月起对鼻饲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2材料与方法(1)材料:取5cm×4cm透气无纺医用胶布1张,  相似文献   

13.
硅橡胶鼻饲管在我科已使用多年,但在固定方法上尚有不足。以往的固定方法是将鼻饲管上方管口折叠用胶布缠绕、粘紧后再用腔布固定在面颊孔部,为了防止脱落再粘贴一冬,在鼻饲管出前鼻孔处还需固定一条。这样,面雏最少也要粘贴3~4条胶布,外观很不美观。  相似文献   

14.
陈明芳 《现代护理》2008,14(1):140-140
插胃管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合理的操作方法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而且也能使护理工作简便易行。由于解剖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插胃管时会误插入气管,尤其是给不能配合吞咽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时,误插率更高。为此,我们改进了插胃管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已在全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贝朗三通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方便于输液及各种注射泵、输液泵的连接。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我科将贝朗三通与鼻饲空肠管连接,解决了常规鼻饲空肠管注入方法上的不足,经临床多次实践,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方法确定鼻饲空肠管在胃内后,固定好胃管,在鼻空肠管(复尔凯)末端连接一个贝朗三通阀,可再接一次性输液器注入肠内营养乳剂输入,另一通道可接一次性输液器注入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也可接注射器。一次量注完后,用温水冲净三  相似文献   

16.
闫俊平 《全科护理》2008,6(24):2216-2217
静脉输注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当针头刺入血管见到回血打开调节器时,常常见到有少量空气顺着头皮针快速进入血管,有时病人改变体位或活动输液肢体时,也会见到少量空气随着液体进入血管,给病人带来恐慌和危害,同时也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据我们观察,这些微量空气主要集中在输液器末端及头皮针的接头处,并且与排气方法有关。我们对240例输液病人采用两种排气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排气方法能明显减少微量空气进入血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克荣  ) 《全科护理》2014,(11):1024-1024
鼻饲管置管是一项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胃管可以给予病人肠内营养,注入药物和水分,又可行胃肠减压。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大多采用硅胶胃管,其前端及侧面均开孔,柔韧有余而硬度不足,置管时至会厌处易打折,尤其是吞咽障碍或不配合的病人极易导致置管不顺利甚至置管困难,从而反复插管引起病人鼻咽部黏膜损伤出血,增加病人痛苦。我科自2010年3月以来采用内置导丝协助鼻饲管置管,成功率为98%,明显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减轻了病人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肌肉注射是临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教科书上,此种操作在进针时需甩动手腕,将针刺入肌肉。现在临床使用的均是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器较原先轻,针尖较原先锋利,我科对原有的进针方法稍加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式胃管辅助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胃管是临床用于胃肠减压和鼻饲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长期以来使用单纯的胃管插管,既要注意插管时病人情况,又要时刻注意插管刻度,稍不留神易致过深或过浅,同时用于固定胃管的胶布,由于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