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17-3618
目的探讨肾衰加贫血患者实施透析期间输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毒症贫血患者58例,根据输血时间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透析后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实施透析期间进行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生化指标与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透析的贫血患者,可采取透析期间输注红细胞悬液治疗,透析后输注洗涤红细胞,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期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21-4222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尿毒症贫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透析期输血治疗组和透析后输血治疗组,各24例。两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血液肌肝、钾离子及红细胞浓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将观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升高值均在13mmol/L以上,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患者头昏、乏力、心悸等缺氧症状明显减轻,两组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后尿素氮、血液肌肝均显下降(P<0.05)。尿毒症患者透析期输注红细胞悬液和透析后输注洗涤红细胞均为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现察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后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争对照组,实验组榆注BX-A洗涤机洗涤冰冻解冻红细胞1~3 μ,并对洗涤后的红细胞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输注2 w内4~6℃贮存的普通红细胞1~3 μ,然后对两组患者输注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及输注前后输血相关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后24.72 h RBC计数,MCV,HGB,MCHC,PLT含量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BE计数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72h ALT,TB,CR,K ,BUN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前后无尿常规改变及输血相关副反应.结论 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安全有效,无输血相关副反应,因而大大缩短了临床上救治稀有血型患者输注冰冻红细胞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HPD)组与常规血液透析(CHD)组,HPD组使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CHD组使用低通量F6透析器治疗,观察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K+、Na+、Cl+、Ca2+、P3-、BUN、Cr、PTH、Hb、HCT.治疗1年后,复测血P3-、BUN、Cr、PTH、Hb、HCT,及两组存在的并发症.结果HPD组与CHD组相比,BUN、Cr清除率无显著差异;HPD组与CHD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D组与CHD组相比,Hb、HC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PD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其机制与HP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清除的大、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4种不同种类的红细胞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C、D 4组,A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B组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C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D组患者输注去白洗涤红细胞,比较4组患者输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结果 A、B、C、D组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80.0%、93.3%、93.3%,C、D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输注后的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间、A组与B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制品和去白洗涤红细胞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后尿素清除指数改善情况,血清Urea、Cr改善情况,β2-MG清除情况,血清白蛋白、电解质清除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后β2-MG、血清Urea、C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K+、Ca2+、P-含量显著低于透析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更佳,不引起蛋白质丢失,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in G,IVIG)的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病93例,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1例)和C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采用单次高剂量(1 g/kg)给药方式输注IVIG,B组采用2次低剂量(0.5 g/kg)给药方式输注IVIG,C组给予等体积安慰剂治疗;观察3组患者光疗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贫血发生率、换血率及胆红素脑病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少于B、C两组(P0.05),且B、C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3组血清T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 h和48 h A组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5),治疗72 h后A组所有患者血清TBIL水平均低于34.2μmol/L;治疗前3组间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72 h后A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P0.05)。治疗后A组(6.45%)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16.13%)、C(25.81%)两组,B组贫血率明显低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换血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次高剂量IVIG输注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BIL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贫血及换血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在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5月我院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114例,均行大量输血治疗,按输血过程中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不同分为A组(n=47)、B组(n=39)、C组(n=28)。A组采取高比例血浆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1),B组采取中比例血浆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处于1:2~1:1),C组采取低比例血浆输注(血浆与红细胞比例<1:2)。比较3组住院时间,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液制品输注情况及输注前与24 h后血常规指标(PLT、Hb)、凝血功能指标(APTT、PT、Fg)水平。结果3组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输注24 h内血小板、冷沉淀、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输注24 h后Hb水平与输注前比较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B组、C组的PLT水平均较输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注24 h后PLT水平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B组、C组的APTT、PT水平均较输注前提高,Fg水平较输注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注24 h后APTT、PT水平低于B组、C组,Fg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比例控制在1:1之上,可防止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减少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注浓缩红细胞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安全用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400例输注浓缩红细胞的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量分为A组(输注浓缩红细胞1U)200例、B组(输注浓缩红细胞2U)200例,比较两组在输注前、输注2d后、输注7d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A、B组在输注2d后CD3~+、CD4~+、CD8~+、CD4~+/CD8~+变化均降低,输注7d后恢复性升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前A、B组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d后、输注7d后A组CD3~+、CD4~+、CD8~+、CD4~+/CD8~+均高于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注浓缩红细胞可加重机体的免疫抑制,作为临床工作者应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安全选择浓缩红细胞输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有效临床输血方法.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B组输注洗涤红细胞.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输血治疗后,临床指标相较于输血前均有一定的变化,而B组变化最大,最符合标准指标;B组总有效率为100%,远高于A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输血中,其临床效果优于行悬浮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能提高输血安全性,大幅度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失血病人接受不同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失血病人2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128例,A组给予2~8U红细胞悬液输注,B组则采用大于10 U的红细胞悬液输注,比较分析两组输注前后多项血液学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PT、APTT、Fg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输注前后PT 、APTT、Fg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 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Hb、HCT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PLT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红细胞输注前后Hb、PLT、HCT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血钾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血钙、血钠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红细胞输注前后血钾、血钙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血钠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加强血液学指标监测,对急性失血病人输血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确保患者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串联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对改善尿毒症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高通量透析,B组行HP串联HDF,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后及治疗12周前后测定甲状旁腺素(PTH)、血尿素(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钙(calcium,Ca2+)、血磷(phosphorus,P3+)、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压及促红素用量,观察两组改善继发性甲旁亢各指标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PTH、Hb、HCT 、BUN、SCr、Ca2、P3+、促红素第1周用量、血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后PTH、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前PTH、Hb、HCT、BUN、SCr、Ca2+、p3+、促红素第12周用量、血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治疗后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串联HDF能有效改善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尿毒症血透析患者46例,依照患者的收治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UN、Cr、RRF的改变状况,以及出现一级终点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Cr、R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UN、Cr、RR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BUN、Cr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RRF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0);观察组出现一级终点事件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黄芪注射液,能够增强BUN、Cr的降低效果,延缓RRF的降低速率,延缓尿量的减少进程,值得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的临床作用。方法将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88例,按使用透析器种类的不同和透析后是否应用左卡尼汀分为A(低通量透析器组)、B(低通量透析器+左卡尼汀组)、C(高通量透析器组)、D(高通量透析器+左卡尼汀组)4组,每组22例。A组给予F7透析机透析(3次/周,4小时/次);B组给予F7透析机透析(3次/周,4小时/次),配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5mg/次)。C组给予FX60透析机透析(3次/周,4小时/次);D组给予(口服,2.5mg,1次/日)FX60透析机透析(3次/周,4小时/次),配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5mg/次)。对比4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容积)。结果透析后3个月与透析后6个月D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透析后6个月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高于(5.26±0.27、102.38±14.8、0.35±0.05)透析后3个月(4.58±0.24、78.26±18.21、0.25±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D组患者白蛋白高于A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6个月D组患者白蛋白(43.15±6.35)高于本组透析后3个月(34.25±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改善尿毒症患者贫血症状满意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对37例不同类型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0U(2 000mL),输注红细胞悬液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在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检测结果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均较输血前显著降低(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较输血前有显著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应及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减少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稀释引起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分析血液回收在大量异体红细胞悬液输注中的临床价值及对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本院于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三年间收治的急症大出血患者。通过将患者一般资料导入计算机,应用数字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不应用血液回收直接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和研究组(50例,悬液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进行输注)。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后24 h临床症状存在率,生化检测中血气、凝血功能及体温变化及输注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可知,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输注后24 h,研究组患者血气中pH,K+,LA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同时患者凝血情况中APTT、FIP及体温也得到明显改善,以上数据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输注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对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异体红细胞悬液前采用血液回收进行洗涤,输注后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血气指标与凝血功能,并有助于患者体温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危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3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7例.A组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治疗;B组患者接受去白红细胞悬浮液输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交叉配血困难,在危急情况下可选择成分输血,护理人员应仔细做好各方面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卢腾  陈文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19-2020
【目的】探讨人工肾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2例,采用HD+HP治疗组(A组)16例;采用单纯HD组(B组)治疗16例,均2次/周;HD+HP组治疗2~2.5h后再单纯透析2h,治疗前后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电解质、血压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皮肤瘙痒症明显改善率81.3%(13/16),而B组皮肤瘙痒症改善率仅37.5%(6/16),A组与B组内治疗前后Cr、β2-MG、PTH较治疗前及B组同期下降显著(P〈0.05)。【结论]HD联合HP治疗尿毒症可有效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及清除中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完成6个月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尿毒症患者,将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B组。比较两组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磷水平、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透析6个月后,两组β2-MG、血磷水平均低于透析前,且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模式,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模式能有效清除β2-MG及血磷,透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CAPD)和血液透析(IHD)对尿毒症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影响及对其肾素活性、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清除率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尿毒症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CAPD组和IHD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肌酐(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肾素活性(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RA、ET、AngⅡ和24 h动态血压。结果:①治疗6个月后两组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6个月后CAPD组24 h平均血压、RA、ET、AngⅡ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IHD组无明显改变(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透析方式均可以很好的清除尿毒症小分子毒素,改善尿毒症贫血状态和毒素水平。②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更有利于清除肾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从而能更好地控制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