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6例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都采用强化治疗措施,治疗组:注射方案为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加临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对照组注射方案为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普通胰岛素加临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达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达标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低血糖2例,对照组发生低血糖3例,2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有效加快治疗达标时间,降低达标胰岛素用量,同时也不增加低血糖发生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2),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8)。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相当,可良好地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法对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糖尿病病人 48例 ( 1型糖尿病 14例 ,2型糖尿病人 3 4例 ) ,随机分为CSII组和对照组 ,CSII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 ,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和睡前注射中效诺和灵。结果 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 ,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有效的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 ,更快、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谢宝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86-5787,5789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停用原口服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瑞格列奈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18.35±4.56) U/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6±6.51) U/d (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 (P< 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能在保持患者血糖平稳的同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且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甘精胰岛素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用于II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血糖控制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1例接受外科手术后的II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LAN组)16例,常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组(MSII组)19例,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16例。LAN组患者术后使用甘精胰岛素,视空腹血糖变化情况调整其剂量,患者如进食则于餐前给予短效胰岛素。MSII组术后用静脉胰岛素输注,患者进食后可逐渐采用传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R+R+R+NPH)。CSII组每天24 h持续泵入短效胰岛素,禁食期只给予基础量,进食后给予基础和餐时量。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酮症发生率。结果:各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LAN组治疗后血糖低于MSII组,与CSII组无明显差异;LAN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而与CSI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I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禁食或进食不规律阶段,使用常规胰岛素治疗,血糖波动较大且患者依从性差;甘精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手术后降糖效果显著,能迅速、平稳控制血糖且患者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患者易接受的用于II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R在初发二型糖尿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因初发二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300例,并按患者选择胰岛素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50例)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对照组(150例)采用人胰岛素治疗初发二型糖尿病,最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餐后血糖的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低血糖并发症方面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发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当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可以快速降低患者血糖,而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何翔 《现代保健》2011,(16):124-125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拜唐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饮食治疗、适当运动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拜唐平25~100 mg,口服,三餐前服用,同时在晚上注射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每天0.2 U/kg.对照组患者在早餐、晚餐前30分钟注射诺和灵 30R,起始剂量为每天0.4 U/kg.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胰岛素每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拜唐平能够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能够及早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祁东光 《现代保健》2012,(22):128-129
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A组(n=35)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前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n=35)患者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胰岛素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B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旭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445-2446,2450
[目的]观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来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94例为实验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每组均采用胰岛素泵(CSII)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检测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空腹血糖值比较及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达到目标血糖值,但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0.24,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5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糖波动值差异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糖波动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王志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63-764,768
[目的]观察采用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等常规治疗,同时2组患者均给予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输入治疗,对照组采用诺和灵R早、午、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2组均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血浆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并根据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日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75.58%,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显效率为52.23%,总有效率为75.58%。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平稳的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赖脯胰岛素与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方法以2009年6月—2012年5月在该院接受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给予短效胰岛素,B组给予赖脯胰岛素,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l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与A组相比较,B组FPG、HbAlC改善程度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优于短效胰岛素,在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ral hypoglycemic drugs,OADs)治疗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预混胰岛素30/70单独或联合使用OADs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n=30)和对照组(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OADs)(n=20),各组均依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s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三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HbA1c、FBG、三餐2hPG均有所下降(P均〈0.01);治疗组BMI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BMI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FBG、午餐2hP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BMI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期间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可使FBG和HbA1c显著改善,不增加体重,简便易行,且降低了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短效人胰岛素通过持续皮下输注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188例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短效人胰岛素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全天8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门冬胰岛素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4.2±1.8)d]短于短效人胰岛素组[(6.0±2.5)d],P<0.01;门冬胰岛素组三餐后2 h及睡前血糖均低于短效人胰岛素组(P<0.05).凌晨3时及三餐前血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胰岛素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低血糖的风险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和普通胰岛素强化降糖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诺和锐组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普通胰岛素组用普通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均胰岛素用量,住院总费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诺和锐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均低于普通胰岛素组(P<0.05),但住院总费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诺和锐疗效优于普通胰岛素,且住院总费用并不高于普通胰岛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7例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对照组用赖脯胰岛素三餐前及甘精胰岛素晚上睡前常规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根据病情合适的糖尿病饮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2±1.2)mmo1/L,餐后2h血糖为(9.4±1.2) mmol/L,睡前血糖为(9.4±1.3) mmol/L,对照组分别为(8.5±3.0)、(10.0±2.4)、(10.2±2.4)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5.4±2.5)d,胰岛素用量为(43±9)U/d,而对照组分别为(12.8±3.8)d、(55±10)U/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更利于此类患者血糖控制及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4例符合本次临床研究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77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治疗,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装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分早、中、晚三餐前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用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根据监测血糖值调整胰岛素剂量;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FPG、2hPG组内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 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的是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是预混岛素治疗.经过16周后,观察患者的FPG、2hPG、HbAIC、低血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HbA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HbAIC方面比对照组的效果更佳(P<0.05).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的方法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将其应用于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秋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3,(19):105-105,107
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联合速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所有患者均符合胰岛素的应用指征,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多次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BG、2h-B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日均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军 《工企医刊》2014,27(6):1081-108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PPG、Hb A1c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FPG、P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治疗后的Hb 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低血糖发生率及日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几率,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每日一次皮下注射,更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1~2018-12我院60例GDM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连续治疗4 wk。观察2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2 hPG、HbA1c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血清RBP4、Hcy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GDM患者,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血清RBP4、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