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前诊断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肋骨骨折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平均(39.67±5.28)岁。对所有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型裂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2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复查后均确诊为肋骨骨折,且共计骨折189处。经检查诊断骨折类型,其中线性46处,不完全性28处,错位性83处,粉碎性32处。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片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27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74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92.06%)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6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整体检出率极高,三维立体图像可有效降低诊断漏诊及误诊,适合临床检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骨关节创伤性疾病患者,120例患者均给予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检查,分析成像结果对骨关节创伤性疾病的诊断情况,以手术所见或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120例疑似骨关节创伤性疾病患者手术所见或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86例患者确诊,其中X线平片检查显示60例、CT横断面扫描显示77例、CT三维重建显示85例。CT三维重建确诊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查、CT横断面扫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骨关节创伤性疾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漏诊率、误诊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及影像学情况,并分别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DR(甲组)与6排螺旋CT检查(乙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果。结果 (1)首次检查情况:甲组首次检查检出率为86.25%,明显低于乙组100.00%,χ~2=11.812,P=0.000;(2)不同体位DR胸片检查情况:正斜切线切片检出率92.50%、正位片78.75%、斜位片70.00%、切线位片66.25%。(3)多层螺旋CT不同三维重建方法检查情况:MPR显示率100.00%、MIP显示率100.0%、VR显示率72.50%。结论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膝关节创伤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创伤合并骨折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X线检查均在膝关节创伤后8h以内进行正位、侧位平片照射,X线检查后7~15d以内再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并比较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创伤患者诊断准确率;记录并观察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各部位骨折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创伤患者的确诊率(100.0%)显著大于X线检查确诊率(8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3,P0.05);X线检查结果中,疑似骨折患者共7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证实此7例均有骨折,其中髌骨骨折3例,股骨下端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X线检查共误诊或漏诊4例,其中纵行髌骨骨折患者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例,误诊及漏诊病例均经多层螺旋CT的多层平面重建处理确诊。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优势显著,可从各方位直接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部结构及创伤后的骨折情况,弥补了X线片的不足,提高了膝关节创伤的诊断率,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01—2015-01间收治的高度怀疑为胸廓骨折的51例患者作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容积扫描,构建三维重建图像。同时作X线平片检查,评估多层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出胸骨体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21例,肋骨骨折6例(共144处骨折,其中42处骨折复查提示骨痂变),肩胛骨骨折15例。X线平片未检出6例肋骨骨折。结论在胸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方案,可获取精确的三维图像,确诊不同类型骨折,且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06—2012-11 60例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经平片和普通CT扫描检查未清楚显示损伤情况,后所有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专业工作站进行MPR(多平面重建)和VR(容积再现)的三维重建。结果经MSCT三维重建具体诊断为:单处肋骨骨折损伤22例,多发肋骨骨折损伤38例,伴肋软骨骨折损伤5例,伴胸骨骨折3例;共155处损伤,完全骨折122根,不完全骨折33根;其中410肋骨折比例77.42%明显高于其他位置,腋段骨折比例50.79%明显高于前肋、后肋骨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的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摄片)与16排螺旋CT检查在急诊胸部创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90例均给予DR摄片、16排螺旋CT检查,以临床诊断、影像复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DR摄片、16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结果,对比DR摄片、16排螺旋CT平均检查时间、射线剂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成像质量。结果 90例胸部创伤患者胸腔积液35例、心包积液41例、肺挫伤45例、肺不张12例、纵膈损伤10例、皮下气肿7例、血胸48例、气胸39例、肋骨骨折76例;螺旋CT对胸部创伤疾病有着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螺旋CT对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挫伤、肺不张、纵膈损伤、皮下气肿、血胸、气胸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摄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肋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摄片与螺旋CT平均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射线剂量、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DR摄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成像质量显著优于DR摄片,Ⅰ级成像质量人数显著高于DR摄片,Ⅱ、Ⅲ成像质量人数显著低于DR摄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急性胸部创伤诊断符合率高、成像质量优、患者满意度高,对创伤部位定位精确,可准确评估创伤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输尿管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输尿管梗阻病变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图像减薄,层厚2.5mm,层间距2.5mm。所有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后输尿管图像与CT轴位平扫图像及X线平片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泌尿系图像清晰显示输尿管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能以最优形式清晰、立体地显示输尿管解剖结构及空间位置关系,对诊断输尿管梗阻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的发病和诊断特点。方法:回顾3例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的病例,特别是其诊断过程和影像学资料,了解早期获得正确诊断的思路。结果:3例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的患者均未在急诊得到正确诊断,在观察咽后壁肿胀情况、动态观察X线平片、行CT尤其是三维重建CT检查后得到诊断。结论:平片观察枕颈区椎前软组织肿胀情况,对可疑病例进行CT检查特别是三维重建CT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创伤性寰枕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0例疑似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数字X线摄影术(DR)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的结果。结果 MSCT三维重建技术的Kappa值,手术最终确定结果的一致性,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均明显高于DR检查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三维重建检出分型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DR技术,MSCT三维重建分为旋前外展型(PAB)、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外旋型(SER)复位质量明显高于DR技术,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踝关节骨折的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35例后踝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对局限性线样骨折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平片,而且三维重建可以更全面、立体地观察骨折全貌及伴随病变的特征,弥补了X线平片和轴位CT扫描的不足. 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踝关节骨折的特征,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数字X线摄影(DR平片)与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准确率明显高于DR平片,P0.05;而在诊断Ⅴ型、Ⅵ型上无明显差异,P0.05。DR平片检出胫骨平台骨折例数为75例,占90.36%与多层螺旋CT检出96.38%(80/83)相比较,χ~2=2.434,P=0.118;而分型符合例63例,占75.90%,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诊断96.38%(80/83),χ~2=14.586,P=0.000。两种方法在诊断伴髁间隆突骨折、伴腓骨小头骨折正确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可利用平扫与重建技术来更好的显示患者骨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且可正确分型,更好的检出腓骨小头和髁间隆突等合并症,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接受腹部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为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效果;同时,就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体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腹部X线平片相比,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检出率更高,漏诊率和误诊率均更低,P <0.05。多层螺旋CT对绞窄性肠梗阻和肿瘤所致肠梗阻的检出率均为100%,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36.17%,54.67%),P <0.05。多层螺旋CT的图像清晰度、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操作复杂度评分明显低于腹部X线平片,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及体验方面均优于腹部X线平片,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准确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胸部正斜位检查和MSCT扫描,CT采集数据后进行薄层处理、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VR)重建,将重建结果与X线平片对比观察。结果 MSCT不同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X线漏诊的肋骨骨折线和X线不能显示的肋软骨骨折。MSCT不同重建技术与临床符合率高。MSCT与X线平片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SCT各重建技术之间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能提供更多直观、立体的信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选本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分别接受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检查。结果 CT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型诊断、整体分型检出率、骨折检出率、髁间隆突骨折检出率、腓骨小头骨折的检出率显著优于DR检查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由此可以知道,应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率高,而且诊断分型的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创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骨创伤患者11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采用X线片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多排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检查后,对两组影像学诊断结果以及患者诊断的满意度、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影像学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分析:图一为X线片图像,所显示的是患者右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图二为多层面重建图像,图像清晰,所显示的是骨折情况,以及关节受累情况;图三为表面遮盖重建图像,图像清晰、立体、直观,图像从多个角度显示缓和骨折的情况。结论在骨创伤患者中采用多排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提供更多骨创伤的相关信息,协助临床医师指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计划,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对于患者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及肋软骨方面的临床效果、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肋骨、肋软骨骨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和X线检查,记录并评估CT重建技术与X线检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准确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肋骨骨折共165根,肋软骨骨折共39根。单发骨折患者为26例,占32.5%,多发骨折患者为54例,占67.5%。CT三维重建检查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整体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t=8.9203,P0.05)。肋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率显著高于数字化X线检查,肋软骨骨折方面,CT三维重建检查的漏诊率显著低于X线检查(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可以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肋骨微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采用薄层重建,常规采用骨算法重建层厚1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调入3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数字化X线摄影均未见明确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出56处骨折,其中,多发骨折28例,单发骨折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可作为肋骨微细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显示肋骨无错位细微骨折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术前X线检查+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观察组行术前、术后股骨近端CT三维重建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CT三维重建数据、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SA、股骨截面位移面积与正常截面积之比、FNAA以及NSA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以及短期内固定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的临床应用观察。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能够有效对患者骨折病情进行评估,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肩部损伤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58例肩部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CT薄层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组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比较分析。结果多平面重组可更全面显示骨折断面信息和微小病变,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骨折范围和方向。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发现病变的细节和程度,更直观和立体地显示肩部损伤的情况,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