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敦煌“大阳旦汤”与《金匮》阳旦汤关系考牟慧琴甘肃中医学院(730000)敦煌医学卷子自出土以来,其历史研究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不断得到中医专家的肯定。他不仅弥补了隋唐时期医学文献的空白,更为我们研究古代经典医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敦煌出土的《辅行诀...  相似文献   

2.
阴旦汤考证     
《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方》)中载有阴旦汤,其组方为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黄芩,后世医家多宗此说。而在近代出土的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中,阴旦汤为黄芩汤加生姜。阴旦汤的组方究竟如何变化,笔者试综合历代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学界普遍认为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即为《汉书·艺文志》所载《汤液经法》,《辅行诀》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以五行体用制化图为核心,融合阴阳五行学说,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经方的组织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临床诊疗方法。《辅行诀》所载外感天行疾病用方有阴旦、阳旦、青龙、朱鸟、白虎、玄武六名,且各有大、小汤之分。阴阳二旦与四神不同,二旦补体即为助用,助用即可补体,而四神补体即为泻用,泻用即可补体,此阴阳调和,阴平阳秘之妙要也。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红彦  刘喜平  李沛清 《中成药》2002,24(7):544-545
目的:探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考及与阳旦汤的关系。方法:以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医籍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桂枝汤类方与阳旦汤类在主治,组成,剂量,方名和方义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桂枝汤可能源于古《汤液经法》之“小阳旦汤”,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进一步探讨桂枝汤类方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四神汤”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盘根 《河南中医》1996,16(3):138-140
“四神汤”即青龙、白虎、朱鸟、玄武等大小8个古代经方。在张仲景著作中可见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4个经方,缺大小朱鸟汤,白虎汤、真武汤又分大小。作者通过对敦煌出土的古医书卷子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考察,发现其四神汤大小8个古佚经方俱在,与《伤寒伤》、《金匮要略》所记四神汤对照分析,认为《辅行诀》及仲说所记皆源于“汤液经法”,且仲景《伤寒论》中四神汤8方一方不缺,只是有的方子为避道家之称,改为方中主药而命名  相似文献   

6.
于畅 《光明中医》2010,25(10):1768-1769
桂枝汤被称为阳旦汤,柴胡汤被称为阴旦汤。我们提出两类治则治法,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法,以柴胡汤为代表的阴法。这里论述的阴阳不能直接理解为阴血阴津和阳气,而是影响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气机运行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运用开阖枢理论的"少阳为枢"思想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小阴、阳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桂枝汤、黄芩汤有新的理论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阳旦症与阳旦汤巫君玉北京市中医医院100010阳旦症名,一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问曰,“症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一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第二十一》:“虽久,阳旦症续在耳,可与阳旦汤。”阳旦汤仅于此条《金匮》文见到,但未列...  相似文献   

9.
黄芩汤橐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自古临床多用于热痢,然常有黄芩汤不治痢疾而治他病,可知其应用范围应当更为广泛。笔者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阴旦法为切入点,结合黄芩汤用药特点,确定其病机为上焦热郁、中焦胃虚、下焦饮逆,并以此为基础,探究黄芩汤临床应用的相关症状,拓宽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的五脏大小补泻方对《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体味泻、用味补、体用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进行让《辅行诀》自己诠解自己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对于方剂学理论在新的高度上更进一步发展与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本,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蕴涵着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结合《素问》中疾病传变次序原文,可知疾病五行传变的基本规律,即:阳实传我生,阴实传生我,阳虚传我克,阴虚传我克。  相似文献   

12.
从药物性味、症状、临床应用三方面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二旦、四神汤组方原理进行分析,认为二旦汤和四神汤主要针对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胜而制定的方剂,五运六气学说是上述诸方组方的原理。  相似文献   

13.
阳旦汤释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培成  罗晓红 《四川中医》2001,19(11):14-14
《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旦汤,有方无药,历代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经多年研究验证阳旦汤是桂枝汤原方外,更增桂二两,加附子一枚。  相似文献   

14.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简称《辅行诀》)一卷,于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旧题梁代陶弘景撰。通过考证《辅行诀》中出现的"神识""默契"这两个佛教词汇,对《辅行诀》的成书年代提出了新的观点。《辅行诀》中的泻肺汤、调中补心汤出现了"神识"这一佛教词汇,书中指出这两个汤方抄录于《汤液经法》。《汤液经法》见于《汉书·艺文志》,当时佛教尚未兴盛,所以,泻肺汤、调中补心汤是否源于《汤液经法》,可疑。另外,"默契"是佛教禅宗词汇,根据禅宗兴盛于唐末以后这一事实,确认此必非梁代陶弘景之言,当为宋以后人所补入。最后,通过结合道教、佛教的发展史,解释了"辅行诀"取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之谜。  相似文献   

16.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梁·陶弘景所著的中医方书,由民间中医张大昌于20世纪70年代捐赠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后,经王雪苔、钱超尘等专家的抢救式整理并公开的遗书,目前所见均为手抄本。《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转引了已遗汉代之前方书《汤液经法》的诸多内容,并附有一张关键原理图,即“汤液经法图”。该图在脏腑虚实理论框架下,描述了脏腑虚实辨证,以及由辛、咸、甘、酸、苦五味配伍及五味合化配伍而进行组方治疗的原理,又称为“五味补泻体用图”。全图结构工整对称,搭配巧妙,其逻辑性和严谨性强于《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的相关内容,能够基本准确地解释《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所载大小补泻诸方和《处方正范》中所载十二神方的配伍原理,并且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方具有密切联系。本文介绍“汤液经法图”的历史渊源与来历,详细剖析其组成结构和内涵含义,并以大小补泻诸方和十二神方为例,分析其组方配伍的应用方式,为开展“汤液经法图”的全面研究与复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系统熵聚类方法对敦煌《辅行诀》中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传承敦煌方药辨治内科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敦煌《辅行诀》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算法及复杂网络系统熵聚类方法挖掘分析。结果:整理敦煌《辅行诀》所载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4味,总用药频数达320次。在支持度个数为8、置信度为0.8的条件下,得到药物组合共12个,关联规则为4个;当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时,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为5对。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5个新处方。结论:(1)敦煌《辅行诀》核心药为甘草、白芍、干姜、黄芩、生姜、人参、旋复花、五味子、大枣等,是组成敦煌《辅行诀》治疗天行病的大小阴旦汤主干药。(2)总结出了5个新处方及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体系,为临床辨治中医疾病用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运用《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治疗脾胃虚弱,并创制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但遣方用药之依据所述简略,理解较为困难.《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为梁代陶弘景所撰,于敦煌藏经洞流出后毁佚,经多方辗转,最终张大昌及其弟子手抄卷流传至今.通过对比《辅行诀》和《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关于五脏苦欲补泻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小补泻汤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五脏小补泻方蕴含着深刻的数术思想,秘藏着统一的运算模式。只要熟记诸药之精五行互藏之位,就可以根据这一数术模式进行推理而不需强记;同时为用数术思想研究《伤寒论》组方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敦煌医书《辅行诀》方剂中五脏归经用药配伍规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临床运用敦煌方药辨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五脏归经对脏腑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整理《辅行诀》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6味,总用药次数为336次。归经配伍体系是归肺脾心三经补气药为甘草、人参;归心脾肾经的三经温里药为干姜;归肺脾二经发散风寒药为生姜;归脾肝二经补血药为白芍药;归肺经温化寒痰药为旋复花;归肺经发散风寒药为桂枝;归脾经清热燥湿药为黄芩。结论:《辅行诀》方药归经频次最高药物是治疗天行病小阴旦汤的基本组成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