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二者患病率最高者均在200人/105左右.国内近年报道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二者病例总数已超过2万,其中尤以UC为多,是主要的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变得复杂而棘手,因此,受到同行普遍重视.有研究指出,初诊时的UC大约有50%最终证实为感染性结肠炎(IC),而CD与肠结核相互误诊率有的高达70%,对此不可掉以轻心.传统的治疗对UC和CD的缓解率分别为80%和70%左右.在维持缓解方面,有报道指出即使最佳的维持治疗方案也仅能使复发率降低50%左右.国人维持治疗意识差、药物种类有限,短期治疗后停药更易导致疾病复发.UC与CD最终分别有1/3与2/3的病例需要手术,使疾病致残率高,生活质量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应对IBD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显示,34%~45%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和43%~56%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尽管糖皮质激素对于80%的CD及UC患者有效,但糖皮质激素对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长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初始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邓卫萍  钱家鸣 《胃肠病学》2010,15(12):705-708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尽管治疗IBD的药物层出不穷,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行手术治疗。CD的术后治疗和UC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预后非常重要。本文就CD的术后治疗和UC手术时机的选择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下称IBD)主要包括克隆(Crohn)病(下称(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下称UC).UC在国外常见,自50年代以来,年发病率为5/10万,在发展中国家有增加趋势.国内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IL)-25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1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6例克罗恩病(CD)患者及13例对照者的内镜肠黏膜活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IL-25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技术分析IL-25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同期收集20例UC、24例CD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IL-25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及CD患者肠黏膜组织内IL-25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IL-25阳性细胞在正常肠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表达,同时黏膜内的肠上皮细胞也存在IL-25低表达,UC及CD患者肠黏膜IL-25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UC及CD组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显示UC及CD患者血清中IL-25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IL-25在IBD患者肠黏膜及血清中表达显著降低,提示IL-25表达缺陷与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25有可能成为IBD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TM5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血清水平及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TM5在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56例,其中UC患者36例(UC组),CD患者20例(CD组),排除IBD的其他胃肠疾病患者25例(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30例,HE染色、免疫组化法(SP)测定肠道标本hTM5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hTM5在UC患者中表达阳性,CD组、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未见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UC组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D组分别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M5在UC组、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48.2%、10%、0、0,U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TM5诊断UC的灵敏度为47.2%,特异度为97.3%。UC患者血清hTM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TM5阳性有利于UC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欧洲与美国分别约有100万患者,患病率达40/10万~100/10万。近年来CD的增加更为明显,与UC的发病率、患病率几乎相当。在我国,近20年来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及疾病转归。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使用激素治疗的IBD患者890例,对激素治疗30 d及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0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01例,克罗恩病(CD)患者489例,其中共有81例(81/401,20.2%)UC及154例(154/489,31.5%)CD患者使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激素治疗30 d时,UC患者完全缓解57例(57/81,70.4%),部分缓解22例(22/81,27.2%),无效2例(2/81,2.5%);CD患者完全缓解94例(94/154,61.0%),部分缓解45例(45/154,29.2%),无效15例(15/154,9.7%)。随访1年末,UC患者持续应答53例(53/79,67.1%),激素依赖26例(26/79,32.9%);CD患者持续应答102例(102/151,67.5%),激素依赖26例(26/15,17.2%),手术23例(23/15,15.2%)。激素短期及远期疗效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AZA/6-MP)与CD患者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关(P=0.03)。结论大部分IBD患者对激素治疗有效,UC患者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优于CD,随访1年32.9%UC及17.2%CD患者呈激素依赖,15.2%CD患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IL-27 p28 mRNATL其蛋白、IL-27受体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CD和UC中的发病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中IL-27 p28基因及蛋白、IL-27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与健康者作对照.结果:IL-27 p28 mRNA在CD患者中的阳性率和灰度分析表达较UC患者明显增高(X2=6.64,P<0.05;t=11.01,P<0.01),IL-27受体阳性率和灰度分析在CD患者较U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增高(阳性率:X2=10.91,P<0.016,X2=18.84,P<0.016).IL-27蛋白阳性率和灰度分析在CD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UC患者(X2=5.24,P<0.05;t=3.37,P<0.05),并且IL-27mRNA的表达与蛋白质表达密切相关.结论:IL-27 p28及其受体的上调,可能有助于CD患者炎症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未明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炎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我国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的:回顾性分析IBD患者的人口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1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766例IBD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家族聚集性等人口资料。结果: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D和UC患者的男女比分别为2.02∶1和1.36∶1。CD患者确诊时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UC患者[(33.30±14.76)岁对(40.10±17.55)岁,P<0.0001]。CD患者发病高峰年龄较UC早。IBD城市患者多于农村患者。1.14%的CD患者和1.68%的UC患者存在家族史。结论:2002~2011年间IBD的新发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CD发病率的增幅明显大于UC;CD和UC患者均以男性多见;UC患者平均诊断年龄高于CD患者,两组IBD患者均未见明显年龄双高峰;CD和UC以城市患者多见,且均缺乏家族聚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炎症性肠病(P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炎症性肠病未定型(IBDU)3种。UC通常是累及直肠表面的炎症,并以连续方式延伸至邻近黏膜,CD的特点是透壁性炎症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IBDU是局限在结肠黏膜的炎症,其组织学特征在UC和CD之间无法区分[1]。PIBD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前的住院IBD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指标和入院时血生化检查。分析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2组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IBD患者146例,其中UC 68例,CD 78例。低磷血症总发生率为26.0%(38/146),其中轻度19例(13.0%)、中度17例(11.6%)、重度2例(1.4%);UC患者与CD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C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钙、镁与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0、0.314、0.424、0.986,P分别为0.002、0.009、<0.001、<0.001);CD患者中,血磷除与清蛋白、钙和镁呈明显正相关外(r分别为0.327、0.361、0.985,P分别为0.004、0.001、  相似文献   

13.
杨丽  杨瑜明 《胃肠病学》2013,18(3):172-174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极易误诊。目的:分析UC和CD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2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83例UC和28例CD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变范围、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治疗和误诊特点。结果:UC患者明显多于CD患者,UC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CD以回肠、末端回肠为主。UC病变范围和病情程度与C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CD患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但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D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肛瘘,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UC(P<0.05)。UC治疗以氨基水杨酸为主,CD以手术治疗更多见。UC的复发率、误诊率与CD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患者以轻中度为主,并发症较少,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重度CD患者多见,并发症多,手术率相对较高。UC和CD的复发率和误诊率均高,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随着其患病率在我国的增高,其诊断相关问题日显复杂,已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L-17A和IL-17F的5个多态性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共350例(UC270例;CD80例),健康对照组268例,收集外周血标本2mL,提取DNA,运用LDR(ligasedetection reaction allelic)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D患者中IL-17F(rs763780,7488T/C)突变等位基因C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3.8%vs8.4%,P=0.044,OR=1.74,95%CI1.01-2.99).在亚型分析中,rs763780基因多态性与CD病变范围有关,突变等位基因C在CD回结肠型患者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IL-17A(rs2275913,G-197A)与UC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弱相关性,含有突变基因A的患者倾向于临床轻型.IL-17F(rs763780,7488T/C)多态性与U C患者发病年龄之间有弱相关性,T/C基因型患者趋向于年轻型(P=0.046).结论:IL-17F rs763780基因多态性与CD易感性之间有弱相关性,在亚组分析中发现rs763780与CD的病变范围和UC的发病年龄有关.IL-17A rs2275913基因多态性与UC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粪乳铁蛋白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粪乳铁蛋白水平,研究粪乳铁蛋白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消化科和肠道门诊共177份新鲜粪便标本,其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静止期 UC 17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13例、静止期CD 5例、感染性肠炎41例、肠易激综合征(IBS)25例、健康人34例。用IBD-SCANTM试剂分别定量检测粪便中乳铁蛋白浓度。采用 Harvey-Bradshaw活动指数评分标准判断IBD是否活动,积分≥4为活动性。结果粪乳铁蛋白浓度分别为健康人(3.15 ±1.60)μg/g,IBS患者(2.54±1.49)μg/g,感染性肠炎患者(83.3±29.9)μg/g,活动期UC患者(1126.29 ±431.21)μg/g,活动期CD患者(1035.25±456.59)μg/g,静止期UC患者(96.58±82.46)μg/g,静止期CD患者(133.52±88.89)μg/g。IBS和健康人粪乳铁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肠炎与IBS和健康人粪乳铁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乳铁蛋白在活动期IBD 中明显升高,与静止期IBD、IBS和感染性肠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乳铁蛋白在鉴别活动期与非活动期UC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8%;鉴别活动期与非活动期CD中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0%。结论粪乳铁蛋白是一种敏感和特异的检测IBD是否活动的指标。IBD- SCANTM试验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筛选试验,为鉴别IBD和非IBD提供了有临床价值的手段,粪乳铁蛋白升高可排除IB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骨密度状况进行评估,探讨其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IBD患者血液学指标、身高、体重及腰椎骨密度进行测量,并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分析IBD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克罗恩病(CD)77例,溃疡性结肠炎(UC)43例,3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D组、UC组及对照组的腰椎骨质的T值分别为-1.72±1.20、-1.26±1.12和-0.62±0.87,CD组的T值低于UC组(P=0.045)和对照组(P=0.000),UC组T值低于对照组(P=0.014).CD组、UC组及对照组的腰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4.0%和0;CD组的腰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UC组的腰椎骨质疏松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体重(BMI≤18.4kg/m~2)是CD(OR=11.25,95%CI 3.198~39.580,P=0.000)和UC(OR=14.50,95%CI 1.058~88.200,P=0.045)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年龄、病程、病变部位、CD活动指数(CDAI)、服用糖皮质激素、服用免疫抑制剂、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骨密度下降的发生在IBD患者中较为普遍,低体重是IBD患者骨质丢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欧琨  管清海  夏国华 《山东医药》2008,48(31):106-107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营养治疗在IBD的各个阶段均具有重要的治疗及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少年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特点,从而发现小儿IBD最佳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IBD住院患儿根据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IBD诊断标准及WHO对CD推荐的诊断要点进行分析,并比较UC和CD差异。结果UC24例,CD15例,男女比为2∶1,临床表现均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病变分布UC以左半结肠为主,CD以末段回肠为主;肠镜检查特点UC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多见(78.3%),CD病变以不具特异性的息肉样增生及肠腔狭窄为主(87.5%);IBD病理组织检查特点UC为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86.7%),CD最多见的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与聚集(73.3%),故肠镜在诊断IBD中作用明显。结论现阶段临床结合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青少年儿童IBD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预后的随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通过随访来评价我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太原会议)制定的标准,对1980-1999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15例克罗恩病(CD)在诊断1-16年后,通过采用调查表、电话、见面等方式随访忠者病情和预后,并对原始诊断进行评价。结果:在115例原诊断IBD患者中,40例失访,能供评价的患者仅有75例(65%),在64例原诊断UC患者中,46例与随访诊断相同,9例诊断可能相同,诊断基本符合率为865,9例改变原诊断,误诊率为14%,11例原诊断CD的患者中,7例与随访诊断相同,2例诊断可能相同,诊断基本符合率为82%。在诊断符合的55例UC中,3例(5%)死亡,其中1例的并发症可能与IBD有关。余52例在随访中37例(71%)复发,随访诊断的10例CD患者中,1例(10%)因并发症死亡。余9例CD在随访中7例(78%)复发,对疾病预后的判断结果显示,UC的症状缓解和改善率为885,CD为675,UC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较CD好(P=0.025)。结论:大多数UC(86%)和CD(82%)的原诊断确立,仍有14%UC和18%CD患者误诊,UC复发率为71%,CD为78%,UC的症状缓解和改善率(88%)高于CD(67%)。大多数UC与CD患者能继续工作,UC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