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59年上海钱潮教授首先应用阿托品治疗中毒性菌痢、感染性休克以来,茛菪类药治疗休克已有20多年的历史。60年代初,祝寿河教授用山茛菪碱为主治疗暴发型流脑,使病死率从过去的60%降至1401%;最近中国医科院、友谊医院与大庆第二医院等协作,采用早期足量山茛菪碱为主治疗此病,使病死率进一步降到8.97%。上海青浦  相似文献   

2.
东莨菪碱佐治中毒性痢疾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涛  曹宝鑫 《临床医学》2002,22(10):27-28
六十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莨菪类药物治疗感染性休克,使病死率有显著下降。近两年来,我们应用东莨菪碱成功地抢救了14例中毒性痢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雪英  徐桂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13-2014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我院PICU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患儿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山莨菪碱可改善和治疗SARS伴低氧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 2 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莨菪类药治疗中毒性痢疾、爆发型流行性脑炎、重型乙型脑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 ,以及 80年代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ARDS) ,近年治疗吸入性肺炎伴低氧血症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根据 SARS的临床、病理及死因分析 ,我们认为 ,在 SARS低氧血症时可早期采用山莨菪碱治疗。5月底在北京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及北京防治 SARS定点医院佑安医院、地坛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等专家们 ,对采用山莨菪碱治疗 SARS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赞同 ,认为山莨菪碱在历史…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感染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循环衰竭和细胞损害。目前,休克研究虽已深入到微循环、细胞和分子水平,但感染性休克发病的机理尚未彻底阐明。我们通过研究茛菪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对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理的某些新概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休克是常见病。国外病死率50~80%。我院近年采用654—2治疗各种感染性休克45例,死亡2例,死亡率4.4%。本文重点介绍治疗体会。临床资料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小儿10例,成人3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1岁;中毒  相似文献   

7.
抗乙酰胆碱类药物治疗感染性休克。为我国医药人员首创,实践证明疗效显著。我院自一九六三年以来,采用抗乙酰胆碱类药物治疗感染性休克,开始是阿托品,自一九七八年开始应用山茛菪碱,尤其是在难治性休克的治疗中,应用较多,收获较大。现将  相似文献   

8.
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及用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尽管近几十年 ICU内诊断和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感染性休克目前仍然是世界范围内 ICU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死率仍保持在5 0 %左右 〔1 ,2〕。而我国学者祝寿河等 〔3〕曾报道用我国独特的抗休克药山莨菪碱(6 5 42 )可以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降至 14%。因此 ,我国很多学者治疗感染性休克时都将使用大剂量 6 5 42作为感染性休克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4〕,但所得效果参差不齐 ,所用剂量也相差悬殊。我们查阅近年有关使用 6 5 42治疗感染性休克文献 ,结合对感染性休克机制认识的进展 ,对 6 5 42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及用…  相似文献   

9.
莨菪类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休克是以感染为病因、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危重综合征。迄今,尚未彻底阐明发病机理,死亡率较高。五十年代末开始,钱潮、祝寿河和杨国栋等先后采用茛菪类药(阿托品、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等)治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较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难以达满意效果。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可高达10%~50%,重度感染性休克病死率高达65%~80%。本文应用纳络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病儿20例,旨在观察纳络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毒型痢疾(以下简称毒痢)好发于2~7岁体格健壮的儿童。全年可以散发,但以7~9月为高发季节。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以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脑水肿、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而肠道症状出现较晚或较轻为其特点。过去本病的病死率高达30%,现已降到1%,但仍为儿科范围内的危重病种。本型痢疾,肠道症状出现在后,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出现在前,若不警惕,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耽误治疗,从而引起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每年全球有超过21万例全身性感染患者死亡.在美国,严重感染是第10位的致死原因,每小时有25人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其死亡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近年来,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30% ~ 70%.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病急、进展快,目前其病死率仍达10%~20%,是国内中毒死亡的首位原因。现将笔者收治的小儿急性有机磷中毒35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住院病死率30%左右,在美国每年的死亡人数大约215000^[1],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脓毒血症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Rivers等^[2]的研究对改善预后最为明显,研究者的结果表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可以降低住院患者的绝对病死率达16%。目前他们的研究结果已经被作为治疗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指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但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依然很差,病死率很高,就中重度心衰而言,5年病死率可达30%~50%。据统计,心衰患者死亡原因中有30%~50%死于心衰进展,另有50%~70%死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即室速和室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治疗心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我院共收治感染性休克242例,其中160例(66.1%)发生了多器官衰竭,败血症发生率最高,为74.1%,其次为中毒性菌痢、暴发性流脑和休克型肺炎,分别为50%,45.4%和39.3%。累及器官数目与病死率密切相关。无器官衰竭者,无1例死亡。四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为86.9%,五器官衰竭者为100%。并结合文献,对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茛菪类药物治疗休克,暴喘及腹泻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我科对中毒性消化不良合并肠麻痹及重症肺炎,用654—2保留灌肠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胡××,男,1岁2个月,住院号12223,以发热、腹泻及呕吐一天,于1981年10月22日急诊入院。大便检查:粘液 .红细胞 ,白细胞 。经用广谱抗菌素、补液、针灸及穴位封闭等方法治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休克也称败血症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住院病人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性休克占进入ICU病房治疗的病人中的1/5,它也是非心脏病ICU中病人的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在美国,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为40%--50%,我国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为67.2%。因此,快速诊断和治疗是改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已被广泛应用,用东莨菪碱对此病的抢救也有报道,而用合成山莨菪碱(654-2)(以下简称茛菪碱)对此进行抢救尚属少见。我们从1972年5月至1978年9月,试用茛菪碱抢救1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取得满意的效果。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一般资料 16例中,男5例,女11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60岁,口服中毒13例,接触中毒3例。毒物种类:除1例敌百虫外,余皆为敌敌畏。在15例敌敌畏中毒中,毒量在10~50毫升者6例,  相似文献   

20.
一、与预后相关的因素 暴脑的预后与病型、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措施是否恰当有关。本组病死率为17.3%,而在使用茛菪类药物前,据我院1953~1962年统计,华佛氏综合征14例全部死亡,暴发型及重型237例,病死率为33.8%。3岁以下小儿,临床上出现昏迷,尤其是长期深昏迷,淤斑迅速融合成片,甚至坏死,呼吸衰竭,惊厥及紫绀,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现象,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血小板减少者,预后均不良,应积极抢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