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 共收集1 741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男1 185例,女556例,男女比为2.13∶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 30岁(24.30%);12-A型骨折1 136例(65.25%),12-B型骨折469例(26.94%),12-C型骨折136例(7.81%).A组1 205例,男女比为2.24∶1;B组536例,男女比为1.91∶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0,P=0.153).A组患者平均年龄[(37.5±16.0)岁]低于B组[(42.0±1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59,P=0.000).两组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和AO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肱骨干骨折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类型为12-A型,12-B型骨折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壮年(16—60岁)和老年(961岁),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合并骨折及致伤原因等资料。结果共收治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540人542例骨折,占成人肱骨骨折的23.69%(542/2288),占全身骨折的1.04%(542/52225)。其中男340例,女200例,男女比为1.70:1;年龄16.90岁,中位年龄为37岁。青壮年451例(83.21%),老年91例(16.79%)。青壮年组以男性为主(70.51%),而老年组以女性为主(73.63%)。AO分型多为13.A型骨折,占50.00%。23.89%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伴有其他部位骨折,以青壮年(86.82%)和高能量损伤(75.19%)为主。51.71%的青壮年住院患者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结论成人肱骨远端骨折以青壮年男性常见,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关节内骨折较多;老年患者以女性为主,多由低能量损伤所致,关节外骨折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Smith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Smith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等数据,并对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段分布进行对比. 结果 共诊治Smith骨折646例,占同期尺、桡骨远端骨折的5.62% (646/11 496),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51% (646/126 479).男348例,女298例,男女比为1.17∶1.骨折按年龄段分布:11 ~ 2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35.14%,227/646);按Thomas的Smith骨折分类方法:Ⅰ型骨折构成比最高(78.33%,506/646).A、B两组分别为280例和366例骨折,占同期尺、桡骨远端骨折的4.74% (280/5 905)和6.55% (366/5 591),分别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3% (280/65 267)和0.60% (366/61 212),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男女比分别为1.22∶1和1.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Smith Ⅰ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85.71% (240/280)和72.68% (266/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0年期间Smith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11 ~ 20岁年龄段,以Smith Ⅰ型骨折多见.与前5年相比,后5年患者性别构成比无明显变化,但Smith Ⅰ型骨折构成比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救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3例,C级9例,D级6例。立即进行液体复苏、急诊简易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其中剖腹探查10例,胸腔闭式引流6例,肺破裂修补2例,术中同时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架固定9例,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5例。急诊术后均进入SICU进一步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紊乱。病情稳定后5~7d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结果:21例中18例休克迅速纠正,4~26h死亡3例,存活率约85.7%(18/21)。18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3例,D级3例,E级7例,优良率(D级,E级)55.6%(10/18)。结论:及时应用DCO技术,尽早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显著提高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6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14家医院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将东北地区4家医院资料定义为东北组,西北地区10家医院资料定义为西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和骨折分型等。结果共收集老年髋部骨折1 499例,其中东北组806例,西北组693例。东北组男性289例,女性517例,男女比为1∶1.79;西北组男性304例,女性389例,男女比为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002,P<0.05)。东北组和西北组中位年龄分别为76岁和7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50,P<0.001)。东北组76~80岁构成比最高(22.70%,183/806),西北组60~65岁构成比最高(23.95%,166/693),两组60~65岁、66~70岁、81~85岁和≥86岁4个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北组31-C型骨折构成高于东北组(c2=18.353,P<0.001),31-A型和31-B型骨折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东北组31-B2型骨折最多(270例,33.5%),西北组31-A2型骨折最多(207例,29.87%),两组比较,31-B2,31-C1和31-C2型骨折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骨折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女性多于男性,与西北组比较,东北组年龄大,31-C型骨折构成比小。东北组高发骨折亚型为31-B2型,西北组为31-A2型。  相似文献   

6.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肢体损伤,临床上较常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这类骨折多见于车祸、坠落伤,由于这种骨折可被股骨干骨折所掩盖,易引起漏诊、延诊。自1998-2003年治疗此类损伤124例,对延漏诊9例的确诊时间、治疗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124例,合并同侧肢体损伤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伤7例,坠落伤1例,挤压伤1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7例,横断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4例。5例合并失血性休克,2例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髋关节脱位、粗隆间骨折、胫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各1…  相似文献   

7.
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中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中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术后感染,病人切口良好愈合,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28-2032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289例纳入本研究。记录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情况、骨折类型和是否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等,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1 28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合并骨折者107例,占8.30%。尺桡骨、肱骨和胸腰椎体是老年髋部骨折常见合并骨折部位。女性、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合并骨折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306,P0.05)、女性(OR=2.255,P0.05)、股骨颈骨折(OR=2.146,P0.05)和伴有高血压(OR=2.197,P0.0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为尺桡骨、肱骨和胸腰椎体。老龄、女性、骨折类型和合并高血压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收治的21例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未见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19/21)。2例患者术后关节疼痛,活动略受限,主动肩关节功能锻炼4个月恢复;另1例患者肩关节不稳定,外展架保护及理疗配合下康复锻炼3个月后恢复。结论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肩胛骨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肩关节优良率高等优点,但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孙天胜  张建政 《中国骨伤》2011,24(5):426-428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重建钉治疗15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34-85岁,平均45岁。股骨干骨折WinquistI型2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2例,3例多段骨折。髋部骨折包括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8例(根据Garden分型,I型1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0.9个月。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例,内翻畸形1例;14例2-6个月获得髋部骨折愈合,平均4个月。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1例(9个月时愈合),不愈合2例;13例4~9个月获得股骨干愈合,平均5.5个月。无感染、股骨头坏死及超过2cm的下肢短缩。Friedman—Wyman系统疗效评价:优良13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股骨重建钉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收集河北省5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就诊的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数字化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60岁以上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记录并比较其性别、年龄、AO分型等数据,分析两年间河北地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 142例。其中男性984例(45.9%)、女性1 158例(54.1%),男女比例为1∶1.18;左侧骨折1 117例(52.1%)、右侧骨折1 025例(47.9%)。年龄61~99岁,平均年龄(65±8)岁,各年龄段骨折中以71~80岁组所占比例最高(45.0%),按照AO分型,31-A2型所占比例最高(59.1%);31-A3型所占比例最低(12.3%)。 结论河北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同期全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7.7%,占同期60岁以上所有骨折患者的13.4%。女性普遍多于男性。71~8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31-A2型骨折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16年至2018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盆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所有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本社会学资料、外伤因素、手术因素等情况。 结果共收集357例骨盆骨折住院患者,2016年至2018年骨盆骨折住院患者逐年递增。男234例,女123例,男女比为1.90:l。男性、女性患者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39.7%)。农民(166例,46.5%)、农村(290例,81.2%)及春季患者(104例,29.1%)所占比例较高。交通伤(169例,47.3%)及高能量损伤(284例,79.6%)患者所占比例最高。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居多(287例,80.4%),其中行内固定手术(266例,74.5%)、钢板固定(190例,71.4%)及切开复位患者居多(209例,72.8%),麻醉方式多采用局麻(176例,49.3%)或全麻(155例,43.4%)。 结论本研究提示骨盆骨折多见于农民,春季多发,41~50岁患者居多,交通伤等高能量损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临床主要手术方式;近3年来我院骨盆骨折患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髋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省4所医院收治的204例髋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和统计患儿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Delbet分型等。结果男110例(53.9%),女94例(46.1%),平均年龄(9.5±3.8)岁;10~15岁儿童骨折所占比例最高(53%,108/204),不同年龄段男女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14,P=0.238)。左侧122例(59.8%),右侧82例(40.2%),不同年龄段左右侧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87,P=0.000),4~6岁年龄段左右侧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65.2%,133/204),高处坠落伤(44.1%,90/204)和交通伤(35.3%,72/204)多见。Delbet分型中Ⅱ型比例最高(45.1%,92/204),Ⅰ型比例最低(3.4%,7/204)。结论福建地区儿童髋部骨折多发生于10~15岁儿童,左侧骨折多见(尤以4~6岁突出),常发生于夏秋两季,大部分由意外高能量损伤导致,DellbetⅡ型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河北省骨科医院尺桡骨骨折病例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由8人组成的调查组入医院影像资料室和病案窜调集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全部尺桡骨骨折病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尺桡骨骨折的流行特征及2年半来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河北省骨科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共收治尺桡骨骨折病例6430例,其中男3885例,女2545例;左侧3327例,右侧3147例,其中包括双侧同时骨折者44例.少年儿童多见,骨折以跌倒扭伤为主;尺桡骨骨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0~10岁儿童为发生尺桡骨骨折的高峰年龄;时间上来看,2年半间本院尺桡骨骨折患病率总体上保持平稳趋势(P>0.05),男性尺桡骨骨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年均下降,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桡骨骨折发生季节分布结果表明,冬季是尺桡骨骨折的高发季节.结论 河北省骨科医院尺桡骨骨折病例2年半来呈平稳趋势,预防的重点人群为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2015至2019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老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系统及电子病历查询系统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老年踝关节骨折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侧别分布、体重指数,AO分型等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患者年龄60~95岁,平均(66.33±6.01)岁,其中男性153例(40.69%),女性223例(59.31%),男女性别比为1∶1.46。60~69岁年龄组骨折占比最高(78.19%)。依据不同性别分组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侧别构成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AO/OTA分型,44-A型167例(44.41%),44-B型157例(41.76%),44-C型52例(13.83%)。患者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86 kg/m2(16.04 kg/m2~36.65 kg/m2)。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14.63%),合并高血压患者112例(29.79%)。结论老年踝关节骨折60~6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女性骨折风险高于男性。男性踝关节骨折发病右侧多于左侧。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探讨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 方法 对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得到随访的349例老年(60~98岁)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总体死亡率和术后1年内死亡率,分析其构成特点及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 结果 手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死亡率为8.9%(31/349),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4%(19/349).围手术期死亡3例,随访期内死亡28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血管事件(7例)、呼吸功能衰竭(7例)、慢性疾病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肿瘤(5例)、脑血管疾病(2例)、肝硬化(2例)、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脑外伤(1例),另1例原因不详.统计结果 显示年龄、性别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患者死亡率(1.8%)低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患者(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07,P=0.006);女性患者的股骨颈骨折发生率(59.4%)明显高于男性(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40,P=0.006). 结论 与相关文献比较,手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能够获得较低的死亡率.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微创的手术方法 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that risedronate and alendronate reduce fractures among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The aim of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to observ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incidence of hip and nonvertebral fractures among women in the year following initiation of once-a-week dosing of either risedronate or alendronate. Methods Using records of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from July 2002 through September 2004, we created two cohorts: women (ages 65 and over) receiving risedronate (n = 12,215) or alendronate (n = 21,615).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ing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nonvertebral fractures and of hip fractures between cohorts,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differences in risk factors for fractures. Results There were 507 nonvertebral fractures and 109 hip fractures. Through one year of therapy, the incidence of nonvertebral fractures in the risedronate cohort (2.0%) was 18% lower (95% CI 2% – 32%) than in the alendronate cohort (2.3%). The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s in the risedronate cohort (0.4%) was 43% lower (95% CI 13% – 63%) than in the alendronate cohort (0.6%). Thes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across a number of sensitivity analyses. Conclusion Patients receiving risedronate have lower rates of hip and nonvertebral fractures during their first year of therapy than patients receiving alendronate. This work was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 2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Philadelphia, PA; September 15–19, 2006.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Few data are available about the incidence and costs of hip fractures in Italy.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hip fractures v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We studied the national hospitalization database to calculate their incidence and costs in adults aged ≥45 between 1999 and 2002. Results In 2002, there were 86,719 hip fractures with a 10.0% increase over 4 years. We observed a predominance of women (77.1%) and a strong age effect: 92.7% of patients were ≥65 years old and 80% of fractures occurred in women aged ≥75, showing a cl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Hospitalizations due to AMI after 45 years of age in 1999 were only 9% higher than those for hip fracture, although this difference increased over the 4 examined years up to 24%. Considering the DRGs costs, hip fractures resulted in being more expensive than AMI overall and concerning elderly peopl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 the Italian population aged ≥45, hospitalizations following hip fracture and AMI between 1999 and 2002 were comparable, while hip fractures’ direct costs were higher and grew faster than costs for AMI. Hip fractures in Italy are a serious medical problem and a leading health-cost dri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