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1例乏特氏壶腹周围癌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例的分析,探讨了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和减黄方法的合理选择。结果表明:术前减黄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术前减黄组手术死亡率9%,未减黄组手术死亡率17.3%)。作为术前减黄方法胆囊造瘘、空肠造瘘体外架桥连管内引流术,简便、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价值.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80例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判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临床意义.结果 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中56例(平均血胆红素167.3 μmol/L)术前未行减黄,其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24/56);24例(平均血胆红素323.7 μmol/L)术前进行了减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16/24).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由于减黄组减黄后胆红素水平降至与未减黄组接近,因此降低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主张对于血胆红素>170 μmol/L,全身状态差,合并胆管炎的患者进行术前减黄.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前减黄与Ⅱ期手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晓东  康维明 《中国医刊》2002,37(12):14-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系指由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压迫肝外胆道所致的胆汁排出阻碍 ,根据其阻塞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 ,通常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壶腹癌等 ,其经典手术治疗方法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 ,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 ,通常手术方法为胆管癌切除 (肝脏部分切除 )及胆管空肠吻合术 (肝肠吻合术 )。源于胆总管中段的胆管癌 ,早期可行胆总管局部切除、直接吻合 ,晚期则可根据其浸润部位 ,采取高位或低位胆道梗阻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恶…  相似文献   

4.
5.
姜岚  孟兴凯 《医学综述》2014,(5):806-809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因壶腹周围肿瘤、胰头或肝门胆管肿瘤侵犯、压迫肝外胆管导致胆管内压增高,胆汁排出受阻,进而使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的以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重以及陶土样大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它会引起机体多个脏器及系统功能损伤,因此对于术前减黄是否有利于患者预后的问题存在着不少争议,由于缺少有说服力的随机数据,临床指导的发展受到限制,因而也导致了治疗上的不统一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术前减黄的观念已发生了改变,而针对术前减黄,减黄的时机、减黄的方式及部位、减黄的程度以及对应的手术时机即成为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与否的术后效果讨论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普外科(100039)欧阳才国郑绍文严重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是否减黄在国内外存在着争论[1],支持术前减黄的认为,术前减黄可减轻病人的黄疸毒素作用,提高围手术期质量,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91例总胆红素>100?μmol/L的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1例患者中,减黄组32例(32/91 ,35%),减黄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86±105?μmol/L, 减黄后下降为(115±92)μmol/L(t=20.15,P<0.001),术中失血(280±59)mL,术后并发症10例(31%)。未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水平为(279±133)μmol/L,术中失血(490±109)mL,术后并发症22例(37%),2例死亡。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0?μmol/L、肝功能指标>正常值2倍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上升。减黄组中减黄顺利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减黄缓慢者。结论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并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可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前胆红素>340?μ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是否进行减黄治疗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同时相关的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分析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减黄技术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目前减黄多应用内引流,减黄指征考虑更全面,减黄后并发症更少。未来关于减黄的争论仍将主要集中在是否要术前减黄、减黄指征、减黄后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 duodenectomy,PD)的影响.[方法]回顾74例总胆红素(TBIL)>85 μmol/L行PD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术前减黄组及未减黄组,从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差异分析术前减黄对手术风险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40例,术前TBIL下降到(228.5±82.2) μmol/L,与减黄前的(338.1±88.4) μmol/L及未减黄组的(328.6±93.0) μmol/L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死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单个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减黄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但不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常由胆管癌或胰头部位的恶性肿瘤所引起,本文主要关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的减黄新途径。1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必要性胆总管远端恶性疾病所致的梗阻最常见于胰头癌,其中70-90的患者于病程的不同阶段继发梗阻性黄疸[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就诊的4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胆道引流,以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4+、CD8+、C反应蛋白(CRP)为观察,指标比较引流前后患者的免疫、炎症状况。结果:引流后患者的IL-6、IL-8、、CD4+、CD8+、CRP分别为(40.8±7.0)ng/L、(1.37±0.26)μg/L、(34.7±3.0)、(28.±2.3)、(29.5-+1.8)×10^3mg/L,与引流前的(40.5±7.3)ng/L、(1.39±0.24)μg/L、(34.4±3.2)、(28.3±2.5)、(29.0±2.2)x10^3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45、0.3706、0.4485、0.3861、1.1534,均P〉0.05);引流后患者的TNF-α为(1.05±0.23)μg/L,与引流前的(1.42±0.2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22,P〈0.05)。结论:术前胆道引流恶性阻塞性黄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TNF-α水平,TNF-α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炎症的敏感因子,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PTBD术(12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37例,壶腹部癌23例,肝门胆管癌30例,转移性癌26例。结果:113例118例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达97.4%。其中肝总管置管42例,右肝管置管44例,左肝管置管22例,左右肝管双置管5例。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1.2~592.8μmol/L降至术后1周的24.9~278.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TB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鼻腔喷雾给药对术前中重度焦虑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依据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分,分为术前无/轻度焦虑组(对照组)、术前中重度焦虑组(A组)和经鼻DEX干预下的术前中重度焦虑组(DEX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于手术前1天21时至21时30分使用1.5μg/kg DEX或等剂量生理盐水经鼻腔喷雾给药。记录3组患者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术后24h内不同时间点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记录3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7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检测并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30 min、术后24h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oluble protein–100β,S100β)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各时间点VAS、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POCD发生率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和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D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的MMSE评分、血浆IL–6、S100β及NS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5d,A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D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组患者IL–6、S100β及NS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IL–6及S100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1.5μg/kg DEX经鼻喷雾给药能够降低术前中重度焦虑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可能通过抑制IL–6、S100β及NSE的表达,减轻脑细胞损伤并降低POCD的发生,且该种给药方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顺式阿曲库铵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静脉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肌松效应。方法将40例因阻塞性黄疸接受手术的患者(Child-Pugh B级)随机分为A1组(n=20)和A2组(n=20);将同期行腹部手术的4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随机分为B1组(n=20)和B2组(n=20)。麻醉诱导时A1、B1组患者及A2、B2组患者分别单次静脉注射2ED95或3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TOF-Watch SX加速度仪对前臂尺神经行4个成串(TOF)刺激来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观察麻醉诱导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结果 A1、A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明显高于B1、B2组(P<0.05);A1、B1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评价为优的比率分别明显低于A2、B2组(P<0.05);相同诱导剂量时,A1、A2组患者肌松药起效时间分别与B1、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剂量由2ED95增至3ED95,肌松药起效时间明显提前(P<0.05);4组患者恢复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患者均未出现组胺释放的不良反应。结论顺式阿曲库铵可安全地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auses, clinical symptoms,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ALF) indu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 and by Western Medicines (WM).

Methods

The medical histories of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drug-induced ALF (DALF) (n = 96) after hospitalization in the 302 Military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Results

Fifty-eight of the 96 DALF patients (60.4%) had a hepatocellular pattern of DALF, 16 patients (16.7%) had a cholestatic pattern, and 22 patients (22.9%) had a mixed pattern. DALF resolved in 24 patients (25.0%). Twenty-five patients (26.0%) developed chronic liver injury, 43 patients (44.8%) died, and 4 patients (4.2%) underwent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re were 42 ALF patients (43.8%) who received WM, and 32 ALF patients (33.3%) who received TCM. TCM-induced ALF patients had a higher average age [42.4 ± 18.4) vs (33.5 ± 17.9) years, P = 0.04] and higher creatinine and urine nitrogen levels [(155.2 ± 108.8) vs (97.5 ± 130.4) mmol/L, P = 0.047; (9.1 ± 7.7) vs (4.3 ± 5.0) mmol/L, P = 0.002,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TCM-induced ALF exhibited an increased risk of renal injury [odds ratio (OR), 3.7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330-10.577]. The 14 patients with TCM-induced ALF who died exhibited higher creatinine levels than the 18 patients with TCM-induced ALF patients who survived [(218.7 ± 111.6) vs (105.8 ± 78.4) mmol/L, P = 0.002]. They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exhibit ascites (85.7% vs 44.4%, P = 0.017) 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78.6% vs 22.2%, P = 0.002).

Conclusion

TCM-induced ALF was more likely to be accompanied by renal injury than was WM-induced ALF, especially in TCM-induced ALF patients who died.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48例胆囊癌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分为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1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7.39±3.98)、(3.75±0.5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治疗患者中接受R0切除15例,R1切除7例,R2切除14例,R0、R1、R2切除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93±7.42)、(13.57±6.70)、(5.00±0.67)个月,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囊癌伴阻塞性黄疸患者预后较差,但外科手术治疗能部分改善单纯因胆囊侵犯胆管导致阻塞性黄疸患者的预后,对此类患者应当尽量行根治切除术,必要时还需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方法1996年7月~2007年6月间共35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其中114例进行改良口服全肠道灌洗法,245例采用口服甘露醇法,对两组肠道清洁度、患者耐受性、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和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肠道清洁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水电解质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清洁效果好。结论术前肠道清洁准备应当作为重视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的重要措施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PTCD)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胆红素水平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阻塞性黄疸病人100例,均接受PTBD.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病人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测定治疗前后病人各项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病人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有效率在术后第1周为77.66%,而术后第2周为90.11%.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该法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肝功能,缓解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的诊疗资料,探究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并进行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女性患者,排除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共计纳入196例进行研究。分析这196例女性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及其对完整诊断和后续治疗的影响,确定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结果:根据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得出的临床诊断中,有11.73%的诊断结果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不相符。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0例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法,避免了不适当的手术方式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包括3例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患者,最终采取保守治疗;6例膀胱出口梗阻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3例采取膀胱颈切开加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2例采取膀胱颈切开术,1例采取膀胱颈切开加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另外1例尿动力检查结果提示膀胱功能未见异常的患者最后证实为间质性膀胱炎,行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结论: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与尿动力学检查相结合,才能对压力性尿失禁做出正确的诊断。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具有重要诊疗意义。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可以对临床诊断进行修正,并有助于制定出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