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近年吉安市散发性急性肝炎的发病状况,为预防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52例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752例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中总阳性数649例,阳性率86.3%,其中以甲型、乙型、戊型肝炎为多,阳性率分别为12.2%,50.1%和18.5%,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2例.结论 吉安市散发性急性肝炎以甲型、乙型、戊型为主,因此,抓好甲型、乙型、戊型肝炎预防工作是减少吉安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天津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统计1997-2007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用Excel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报告急性病毒性肝炎9455例,其中以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所占比例为高,分别为36.28%和27.94%,其次为未定型肝炎(20.95%)、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所占比例为最低,分别为12.98%和1.85%;戊型和未定型以中老年(31-60a)为主,分别占78.8%(2082/2642)、64.0%(1267/1981),甲型以青少年(11-30a)为主,占59.8%(734/1227),乙型、丙型以中青年(21~50a)为主,分别占80.85%(2773,3430)、70.86%(124/175);各型肝炎男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甲型肝炎以1-4月为发病高峰期,戊型肝炎以12~6月为发病高峰期,未定型肝炎以12~5月为发病高峰期,乙型及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感染途径甲、戊、未定型肝炎传播途径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多数有不洁注射史。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乙型、戊型及未定型肝炎为主,近2年总体发病例数呈减少趋势。防治仍需从饮食卫生、注射用具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及健康人群保护入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年吉安市散发性急性肝炎的发病状况,为预防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752例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752例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中总阳性数649例,阳性率86、3%,其中以甲型、乙型、戊型肝炎为多,阳性率分别为12.2%,50.1%和18.5%,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2例。结论吉安市散发性急性肝炎以甲型、乙型、戊型为主,因此,抓好甲型、乙型、戊型肝炎预防工作是减少吉安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21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病原学分型研究,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型为56.54%,乙型为12.6%,甲、乙型混合感染为2.34%,丙型为4.67%,戊型为10.28%,13.55%未能分型,未发现有丁型。甲肝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1岁,乙型、丙型与戊型分别为27岁、37岁和33岁。各型肝炎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乙型和戊型。61.45%的甲肝发生在10月至次年2月,而乙型、丙型和戊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区散发性急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使用可靠试剂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本地区小儿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戊型均较常见。黄疸型肝炎以甲型、戊型为主,无黄疸型肝炎以乙型为主。单独感染明显高于重叠感染,丙型、丁型极为少见。结论:疫苗接种和积极的个人防护是减少小儿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病原体目前公认的至少有5型病毒,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目前已知主要通过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和庚型肝炎病毒,两者致病性尚有争议,有待于观察。众所周知,甲、戊型肝炎以肠道(经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乙型及乙型 丙型或乙型丁型(丙、丁二型多与乙型重叠感染)主要通过肠道外形式包括输血、注射、皮肤破损及性接触等方式以及生活上密切接触而传播,亦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据估算我国至少7亿人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6亿人感…  相似文献   

8.
《大家健康》2009,(9):74-75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国外以洒精中毒多见。A: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重叠感染,通常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佛山地区26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小儿病毒性肝炎病原、临床分型以及感染方式。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6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分型(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病原未明型)。结果:佛峨眉山地区小儿病毒性肝炎年住院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特点甲型肝炎逐年下降;乙型肝炎渐上升。乙型肝炎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及6-13岁儿童,临床分型绝大多数为慢性肝炎。结论:佛山地区儿童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应该加强农村及学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目前在世界上已经确定的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通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统称为非甲-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由于我国目前对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尚未普及,临床上主要分为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三类。以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黄胆。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一汽职工散发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及流行病学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职工中散发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以及血清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955份病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入院后均常规检查肝功能、血生化、B超、心电图等。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采用ELISA方法。结果流行病学特征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且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占多数。发病龄以20~50岁为高发病段。血清学构成比为乙型>未分型>丁型>丙型、戊型>甲型>庚型,乙型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输血史、家族史、接触史与所发病毒性肝炎类型有很大关系。结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做好婚前检查工作,减少社会传染性,保护生产力,减少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陈啟红  李德昌 《广东医学》2005,26(8):1040-104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及与预后的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共93例重型肝炎的血清病毒标志物,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2.15%,以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戊型、乙戊型病毒性肝炎为主。重型肝炎仍以HBV感染为主,其次为HEV及HCV。亚急性重肝患者的HBV复制指标HbeAg、HBV-DNA及Anti-HBc-IgM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重肝患者。病死率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为最高,达100.00%, 其他单纯或重叠感染各型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感染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 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谭连云 《中国全科医学》2013,(32):3065-3068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区域病毒性肝炎发病危险性及其原因。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种病毒性肝炎(甲、乙、丙和戊型)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甲、乙和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均位于西北地区,而戊型病毒性肝炎地域最高发病率则出现在华东地区。(2)位于中国西北的青海、新疆和甘肃发生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性最高,而山东、天津和湖南最低。(3)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发病率方面相关性较好,两者在发病原因、机制及传播途径上存在一致性,但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在发病率上存在显著区别。(4)医疗发达程度可能对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控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其他3种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效果不明显。结论中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均一性,与发病原因、机制及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不同区域病毒性肝炎发病危险性及其原因.方法 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种病毒性肝炎(甲、乙、丙和戊型)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甲、乙和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均位于西北地区,而戊型病毒性肝炎地域最高发病率则出现在华东地区.(2)位于中国西北的青海、新疆和甘肃发生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性最高,而山东、天津和湖南最低.(3)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发病率方面相关性较好,两者在发病原因、机制及传播途径上存在一致性,但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在发病率上存在显著区别.(4)医疗发达程度可能对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控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其他3种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效果不明显.结论 中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均一性,与发病原因、机制及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关诊断标准,对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患者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检测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36例肝炎相关性再障患者中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10例(占28%),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相关性再障3例(占8%)。从感染肝炎病毒到发生再障的间隔时间为40~150d,这两种再障均为急性肝炎相关性再障,生存期5~64d。结论非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部分地区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种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构成。方法用酶免疫法(EIA)检测2007-2008年吉林(59例)、河北(54例)、山东(28例)、江苏(28例)、新疆(20例)等地急性病毒性肝炎门诊及住院的189例患者抗-HAV IgM、抗-HBc IgM、抗-HCV IgM、抗-HDV IgM和抗-HEV IgM。结果 18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甲型肝炎(HA)7例(3.70%),乙型肝炎(HB)65例(34.39%),丙型肝炎(HC)17例(8.99%),戊型肝炎(HE)71例(37.57%),未分型肝炎11例(5.82%),重叠感染18例(9.53%)。重叠感染以HBV/HEV常见。甲、乙、丙、戊及未分型肝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9.43、36.42、45.23、50.24及32.91岁。各型肝炎男女性发病比为1.83∶1~6.00∶1。结论在本研究群体中HBV和HEV是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男女性发病性别比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与以往相比有后移现象,其中HE最为明显,集中在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20.
苏菁  毛剑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7):431-43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32例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显示①西安地区病毒性肝炎发病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与其它4型病毒性肝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全部病例中,有41例(2.86%)5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为阴性,提示有新型肝炎病毒存在的可能,因而有必要开展新型肝炎病毒研究;③全部病例中共检出重叠感染为241例,重叠感染率为16.83%,说明病毒性肝炎存在重叠感染,且以2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主,占97.10%(234/241)。重叠感染形式,以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多见(12.36%),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次之(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