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 N 端肽(PⅢNP)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RT-PCR)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以不同临床分型和自然史分期为背景,对兰州地区724例 HBV 感染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和病毒复制作量化检测研究。结果在所有临床类型中,肝纤维化指标和 HBV-DNA 数值均高于正常,且最高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组;CⅣ、PⅢNP 均以 HBeAg(+)CHB 组最高。按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P ⅢNP、CⅣ在免疫清除期最高且 CⅣ在HBeAg 及 HBV-DNA(+)组中均值都高于 HBeAg 及 HBV-DNA(-)组。四项指标均为 HBeAg(+)CHB 组高于 HBeAg(-) CHB 组,但仅有 HA 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CⅣ与 HBV-DNA 以及 HBV-M 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可以间接反映肝损害程度以及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之间的关联。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HBV-DNA 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结果11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对数值)为5.32±1.37,透明质酸水平为(197.81±85.37)mg/mL,Ⅲ型前胶原水平为(142.66±30.28)μg/mL,Ⅳ型胶原水平为(90.34±20.53)μg/mL,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43.96±31.79)μg/mL,均高于对照组(P <0.01)。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与肝纤维化4项血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4项血清指标上升,但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检测值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肝的5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放射免疫法和酶免疫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对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100例无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患者,但HBVDNA水平却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 HBV-DNA 载量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 N 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并统计分析 HBV-DNA 载量和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BV-DNA 载量取对数值(lg)后平均水平为5.49±1.39,HA 为(166.95±148.20)ng/mL,PⅢNP 为(12.14±7.37)ng/mL,Ⅳ-C为(65.29±45.48)ng/mL,LN 为(59.52±35.67)ng/mL。患者组肝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HBV-DNA 载量只与 LN 呈正相关性(r=0.284,P =0.01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与多数肝纤维化指标没有直线相关关系,但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抗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及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1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该批标本血清中透明质酸(HA)、黏层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其中267例利用连续监测比色法检测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在HBV中低复制组中,随着患者血清HBV-DNA对数均值上升,肝纤维4项的水平浓度也随之递增;而在HBV高复制组里,患者肝纤维4项水平随病毒复制量增加而有所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两种转氨酶在HBV-DNA阴性对照组与阳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DNA表达阳性的各组中,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载量与AST、ALT两种转氨酶的浓度无关(P>0.05)。结论 HBV复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存在相关性,但不呈直线相关关系;乙肝患者的HBV-DNA复制状态尚不能与肝转氨酶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T)、Ⅳ型胶原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正常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其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和部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PⅢNT、Ⅳ型胶原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总蛋白、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化学发光法动态监测肝纤维化指标可指导临床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之间的关联。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结果 11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对数值)为5.32±1.37,透明质酸水平为(197.81±85.37)mg/mL,Ⅲ型前胶原水平为(142.66±30.28)μg/mL,Ⅳ型胶原水平为(90.34±20.53)μg/mL,层粘连蛋白水平为(143.96±31.79)μg/mL,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4项血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4项血清指标上升,但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检测值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及层粘蛋白(LN)水平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中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计分方案对温阳中药肝之福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大鼠实验的病理组织共73份标本进行半定量计分,同时检测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不论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还是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血清“肝纤四项”检查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71-7371
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一目(transforming growth faetor-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检测116例慢乙肝(慢乙肝组)患者和6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TGF-β1、4项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以及HBV DNA载量,并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乙肝组的血清TGF-β1,水平、4项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慢乙肝患者的TGF-β1,水平及4项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上述指标的增高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且TGF-β1,与4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9、0.586、0.622、0.618,均为P〈0.01)。慢乙肝患者的TGF-β1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比。结论:慢乙肝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肝纤维化指标及HBV DNA栽量呈正比,检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TGF-β1平有助于判断其肝纤维化程度和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评价其对肝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40例患者全部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以及与HA、LN、PⅢNP、CⅣ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GF-β1水平明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PⅢNP、CⅣ均呈正相关(P〈0.01)。(2)按炎症活动度(G)分组,TGF-β1在G1~G4组水平明显高于G0组(P〈0.01),但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在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性高于HA、LN、PⅢNP、CⅣ,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肝病中心收治确诊的7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儿的术前3d的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四项指标、HBV-DNA病毒栽量等检测指标。根据肝脏病理改变程度分为轻度和中重度炎症损伤两组及无肝纤维化和肝纤维化两组,分析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Abl)、Ⅲ型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及HBV-DNA载量的关系。【结果】轻度肝脏炎症组57例,中重度肝脏炎症组22例,两组的ALT、AST、Abl及HBV-DNA载量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脏纤维化组19例,肝脏纤维化组60例,两组的肝纤维四项指标发现Ⅲ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及Ⅳ型胶原蛋白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HBV-DNA载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及HBV-DNA载量不能预测儿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炎症改变程度,肝纤维四项对评估患儿肝脏纤维化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肝穿刺活检为评估患儿肝脏病理改变的金标准,对于指导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HBV血清学标记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HBV血清学标记物(HBV-M)定量与HBV-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CMIA)和荧光定量PCR(FQ-PCR)对186例患者的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两对半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86例患者的血清学模型包括下列4种:组合IHBsAg(+)HBeAg(+)HBcAb(+)83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5.18%,DNA平均含量为1.01&#215;10^8拷贝/mL。组合ⅡHBsAg(+)HBeAb(+)HBcAb(+)93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9.46%,DNA平均含量为8.11&#215;10^5拷贝/mL。组合ⅢHBsAg(+)HBcAb(+)3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3.3%,DNA平均含量为5.37&#215;10^2拷贝/mL。组合ⅣHBsAb(+)HBcAb(+)7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0%,DNA平均含量小于5.0&#215;10^2拷贝/mL。在组合Ⅰ中HBeAg定量〉1000的e抗原均值为1287.77,血清HBV—DNA含量对数均值为7.480,HBeAg定量〈1000的e抗原均值为329.22,血清HBV—DNA含量对数均值为4.913。两小组的HBeAg含量与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独立性检验、差异性检验P值〈0.05,4种组合DNA阳性率为组合Ⅰ〉组合Ⅱ〉组合Ⅲ〉组合Ⅳ。4种组合HBV的ELISA的阳性模式与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独立性检验、差异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结论HBV—DNA含量与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选择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检测,对于临床乙肝感染、复制及其传染性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及在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得以控制的前提下给予医用臭氧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HBV DNA定量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及TBIL、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Child-Pugh积分及血清PTA、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HBV DNA阴转组血清HA、PCⅢ、ⅣC及LN水平均明显低于HBV DNA未阴转组(P〈0.05)。结论医用臭氧具有改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抑制HBV DNA复制、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96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结果:各型肝炎患者TGF-β1水平较对照组都明显增高(P〈0.01)。随病情的发展,TGF-β1含量逐渐增高,HA、LN、Ⅲ.C、Ⅳ.C含量也明显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GF-β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纤维化的程摩.左肝纤维化、肝硬化痛理过程申具有重要意义.TGF-β1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肖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3):234-235,239
目的通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DNA的检测,探讨两者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情和HBV复制时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的检出率与HBV-DN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HBV-LP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拷贝数对数值与HBV—LP的表达显著相关(r=0.677,P〈0.01)。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具有较好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72例肝纤维化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总胆汁酸(TBA)、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前清蛋白(P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之间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之间,TBA、HA、PⅢNP、C‐Ⅳ、LN及PAPP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TBA、HA、PⅢNP、C‐Ⅳ、LN及PAPP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分级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指标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肝纤维化患者111例,均经常规超声扫查后行RTE检查,根据剪切波速度测值分为F0~F4级,将RTE分级与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及人Ⅲ型前胶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TE分级随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指标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分级患者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E分级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RTE分级有望用于临床半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测评估慢性丁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的50例慢性丁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谷丙转氨酶(ALT)和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进行检测,并实行肝活组织检查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比较丁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同纤维化分期血清学指标,并分析丁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硬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中有31例(62%)为HBeAg阴性,有19例(38%)为HBeAg阳性,两组患者CⅣ、PⅢP、LN和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S2和S≥3三组间CⅣ、PⅢP、ALT和HBV DN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N和H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3的LN和HA水平最高;肝纤维化分期与CⅣ、PⅢP、LN和HA水平呈正相关,即分期越高,CⅣ、PⅢP、LN和HA水平越高(P0.05)。结论慢性丁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与CⅣ、PⅢP、LN和HA等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指标呈正相关,且LN和HA指标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丁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岩  赖娅芳  盛慧萍  张小亚 《临床荟萃》2010,25(10):839-841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CHB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血清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结果①患者的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46.29±208.68)pg/L vs(762.82±78.58)pg/L,(403.71±177.48)pg/L vs(228.86±61.39)pg/L,(608.57±142.88)pg/L vs(373.86±86.18)pg/L(均P〈0.05)。②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肝组织HBV DNA及血清中HBV DNA定量均呈正相关(r=0.856、0.602,均P〈0.01),肝组织HBV DNA定量与血清中HBV DNA也呈正相关(r=0.745,P〈0.01)。③肝组织HBVcccDNA定量和肝组织HBV DNA定量均与血清中IFN-γ呈负相关(r=-0.679、-0.523,均P〈0.01),血清HBV DNA定量与IFN-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98,P〉0.05);肝组织HBVccc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定量及血清HBV DNA定量与IL-10呈正相关(r=0.723、0.657、0.458,均P〈0.01),与TGFβ1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组织内HBVcccDNA、HBV DNA、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有相关性,说明病毒活跃及持续感染,除了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