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阗  周会喜  黄洁 《现代医院》2008,8(5):21-23
目的分析、总结治疗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难点、要点,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广东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病房及正畸科2002年7月~2006年7月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经验。结果50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外貌及咬关系,未见手术并发症。结论只要治疗方法适当,安氏Ⅱ类骨性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四会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均行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并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或第一前磨牙。对比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唇部突度减小,上下前牙突度、倾斜度减小,开唇露齿改善,深覆[牙合]深覆盖纠正,颏沟倾角增大,鼻唇角增大,颏厚增加,上下唇软组织位置改变(相对于E线);下中切牙突度、倾斜度与颏沟倾角呈负相关,上中切牙突度、倾斜度与颏沟倾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地恢复正常覆[牙合]覆盖,改善软组织面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排除了自然生长因素后,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引起的下颌骨的改变,从而更为真实、准确地评价该类矫治器的矫治效能.[方法] 运用Meta分析技术对功能矫治器用于矫治生长高峰前期或高峰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SNB角、AR-G0、AR-PO、GO-GN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异质性检验,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SMD及其95%CI. [结果] ①资料的异质性检验:头影测量指标SNB角、AR-GO、AR-PO、GO-GN异质性检验P值都小于0.05,具有异质性.②Meta分析结果:AR-PO、AR-GO、GO-GN、SNB角的合并SMD均大于0,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1.34(0.58~2.10),1.02(0.55~1.49),1.10(0.62~1.59).1.03(0.76~1.29). [结论] 功能矫治器明显增加下颌骨总长度、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使颏部前移,SNB角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固定斜面导板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0例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一分类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11~13.5岁,平均12.3岁,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非高角病例。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牙合,前移下颌,调整牙合位,并作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值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矫治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一分类患者中效果显著。结论:固定斜面导板是一种简单有效打开咬牙合,调整牙合位,导下颌向前的口内装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正畸粘结剂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组使用津京釉质粘结剂(A组),3M化学固化粘结剂(B组),光固化玻璃离子粘结剂(C组).记录3组的托槽脱落率,临床操作时间以及牙釉质脱矿程度.结果 托槽脱落率A组20.4%,B组5.4%,C组4.6%,统计学分析津京釉质粘结剂与3M化学固化粘结剂和3M化学固化粘结剂的脱落率有显著差异(χ2值为21.64和24.13,P〈0.01),而后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χ2=1.97,P〉0.05).医生可操作时间以光固化玻璃离子粘结剂最长,牙齿脱矿程度以光固化玻璃离子粘结剂组低于另外两组.结论 光固化玻璃离子粘结剂粘结力强,医生可操作时间长,牙齿脱矿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于临床矫治提供参考,分析经过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宽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患者60例,上颌拔除第1前磨牙,下颌拔除第2前磨牙,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分别测量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半年3个时期磨牙、前磨牙间间和尖牙间3个部位的宽度值,对样本在治疗期间、随访期间及全程3个时期的牙弓3个部位的宽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下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后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上颌前磨牙间宽度明显减小,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增加,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随访期间宽度轻微减小,下颌尖牙间宽度基本不变.结论 在安氏Ⅱ类1类错颌患者的拔牙矫治过程中,对不同部位的牙弓宽度产生不同影响,在临床矫治中通过注意上述变化,可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至少经过12个月固定正畸治疗,矫治前后有清晰的全口曲面断层片的病例72例,女40例、男32例,测量不同性别组治疗前后上颌切牙的牙根长度变化。结果不同性别组上颌切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性别因素不是影响牙根吸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使用三维影像CBCT进行评价旨在提高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精确性。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拔牙治疗的患者10例,并在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分别拍摄CBCT,测量治疗前后上颌6个牙齿的长度(双侧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计算得出牙根吸收的数值。结果:所有测量牙齿治疗前后牙根长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吸收量最大为上颌侧切,左右侧分别为:1.13 mm和1.14 mm;其次为上颌双侧中切牙,左右侧分别为:0.97 mm和0.96 mm;上颌双侧尖牙吸收最少,左右侧分别为0.87 mm和0.95 mm。结论:(1)结果显示正畸拔牙矫正患者治疗中有一个明显的牙根吸收。(2)本研究证实使用CBCT评价牙根吸收是一个有效而且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长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颌双期矫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生长期安氏Ⅱ类错颌的效果。方法选择15名生长期安氏Ⅱ类错颌患者用Twinblock加方丝弓矫治器进行双期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Twin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Twinblock双期矫治用于生长期Ⅱ类患者可取得明显的骨骼及侧貌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经过双期矫治或仅方丝弓技术矫治的安Ⅱ^1错患者的观察,探讨安Ⅱ^1错患者治疗后稳定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例非拔牙患者具有典型的下颌后缩面形,第一组采用双期矫治,即替牙期用Bionator矫治。之后在恒牙初期方丝弓矫治技术;第二组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完成后带保持器,两年后复查,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完成后面型得到了改善,第一组矫治后,S-Go、Go-Pg、U1-L1增大,而L1-MP、U1-SN及ANB减小;保持两年后L1-MP、U1-L1有轻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组矫治后,U1-SN减小,L1-MP、U1-L1增大;保持两年后L1-MP增大、U1-L1减小。结论对安Ⅱ^1患者,采用双期矫治,其治疗结果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he)引起的牙颌面结构变化。作者采用Forsus推杆矫治器对21例11-16岁安氏Ⅱ类错(he)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术前术后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Forsus推杆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固定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he)能产生较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正畸治疗联合MRC肌功能矫正器干预双期矫正对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正畸效果,对牙列影像学测量值影响。方法:以接诊儿童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取分段随机化分组原则设置组别后,对照组(n=40)行正畸治疗,实验组(n=39)行双期正畸+MRC矫正器双期矫正治疗。评价临床正畸效果。结果:实验组SNA、ANB、U1NA、U1NA低于对照组,SNB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口腔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期正畸、MRC肌功能矫正器干预的联合实施,可在纠正患儿牙颌畸形同时,改善患儿不良口腔习惯,优化口腔正畸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梁凯玲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95-1596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验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对前后牙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Ⅱ1类错验患者17例,前牙Ⅱ覆验8例,Ⅲ覆覆(牙合)9例.所有患者的矫治均需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采用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0.9 mm,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2.1 mm;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4.2 mm;下切牙舌向移动了1.6 mm,比上颌磨牙前移少1.0 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矫正安氏Ⅱ-1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治疗的29例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SNB、ANB、MP-FH以及L1-FH等多个指标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有效矫正下颌颌位,改善咬合关系和侧面容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十分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前后颅面部结构变化,探讨该类患者矫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Tweed-Merrifield骨骼测量法对20例安氏Ⅱ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组织改变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FMIA及Z角在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2)ANB治疗后明显减少,SNB明显增大(P>0.05);(3)颌平面角(OP-FH)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矫治成功地控制了面部垂直向生长及颌平面的旋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2008-2013年就诊于本院处于青春发育期的22例正畸患者,通过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结合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的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离(mm)、前牙覆合、前牙覆盖、上唇突度、下唇突度、角U1-L1、角L1-MP、A-Npog等结果较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列整齐,覆合覆盖正常,侧貌良好,上下唇突度减小,上唇突度减小更加明显。结论:在临床中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单纯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面型及咬关系。  相似文献   

17.
常莉  鲁明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71-1672
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骀的疗效。方法:对36例儿童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可调面具式前方牵引器,配合作者设计的口内固定装置进行前方牵引,对前方牵引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NA角平均增大了1.95度;SNB角平均减小了1.35度;ANB角增大了3.30度。结论:可调面具式前方牵引器,促进了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了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以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学者推出一种新的远中移动磨牙的矫治技术—双轨道矫治器。双轨道矫治器多用于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但双轨道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同时,其反作用力会使上前牙唇倾,这种前后牙的反作用力也可应用于一些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安氏Ⅲ类错[牙合]由于牙齿萌出的顺序异常或上颌骨发育不足,造成磨牙前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对称性拔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在成年患者中拔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治疗方法。常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并对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治疗后ANB角减少,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下切牙获得良好的唇倾度,解除了下颌的锁结。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错患者,采用上颌对称性拔牙,下颌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后,均获得良好的侧貌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徐伟峰 《现代保健》2010,(15):182-18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错殆后前后牙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对10例应用Twinblock治疗前后的10~13岁安氏Ⅱ'错[牙合]患者,据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SNB角的增大和ANB角的减小。提示下颌骨的生长,面角增加和颌突角减小,上牙轻度内收和下前牙少量唇倾,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的减小。结论对安氏Ⅱ'错[牙合]病例早期应用Twinblock能够产生下颌骨的骨骼改变,并达到相应的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