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观察自制抗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单克隆抗体(McAb4F8)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发现:外源性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可使PT及APTT延长。McAb4F8则使稀释的PT缩短,且呈量效关系。低分子量肝素(LMWH)使PT及ATPP均明显延长,加入兔抗人抗凝血酶Ⅲ抗体则可以减弱LMWH的这种作用。McAb4F8还可使乏因子Ⅸ血浆稀释的PT明显缩短。提示组织因子途径在正常生理条件和血友病人的血凝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图建立功能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抗原(fTFPI:Ag)测定法,方法:用组织凝血活酶(含磷脂与组织因子)包板后,加入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及经过加热处理的含TFPI的待测血浆或TFPI标准品,然后加入抗TFPI单抗,最后加入HRP标记的IgG及相关的底物,根据显色的深浅来反映TFPI的含量,待测样本的含量从标准曲线上换算出来,结果:(1)用本法测得全长的TFPI线性关系好(r=0.974),而TFPI1-161线性差(r=0.582)。(2)抗TFPI多抗能以剂量依赖性降低fTFPI:Ag测定值,但非特异性IgG对fTFPI:Ag测定值无影响。(3)fTFPI:Ag与BerrettiniTFPI活性法及TFPI抗凝活性法相关性较好,但与酰解终点法无明显相关。(4)fTFPI:Ag与总TFPI、含K3的TFPI、截短的TFPI测定值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5)与对照成人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fTFPI增高,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较正常对照组低;注入肝素引起fTFPI显著升高。结论:(1)本法实际是反映全长的TFPI。(2)本法可以反映体内具有抗凝活性的TFPI抗原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F、TFPI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F、TFPI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FPI/T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TF、TFPI水平和TFPI/T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测定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该文检测具有血管炎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TFPI:Ag)及活性(TFPI:A)的水平,方法:TFPI:Ag的测定,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抗原测定法;TFP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具有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血浆中TFPI:Ag及TFPI: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及无血管炎表现的SLE患者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1);无血管炎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和同期3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脐血、窒息极期和窒息恢复期血浆TF、TFPI含量。结果新生儿窒息时,脐血TF含量明显升高(P<0.05),TFPI含量略有升高,TFPI/TF比值变小,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极期,外周血TF含量进一步升高,TFPI含量则出现下降,TFPI/TF比值继续变小,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TF含量比轻度窒息组高(P>0.05)。窒息恢复期,外周血TF含量明显回落,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窒息组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TF含量轻度窒息组比重度窒息组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I含量3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FPI/TF比值窒息组同对照组比较仍然明显降低(P<0.05);窒息恢复期TFPI/TF比值轻度窒息组比重度窒息组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时,TF和TFPI含量出现明显改变,TF持续升高,而TFPI含量初期升高,极期降低,TFPI/TF比值降低,其变化程度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正常止血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过去一直认为是内外源性上血途径同时启动,且以内源性凝血为主,但近年来通过对TF TFPI的研究,提出了止血的外源性启动,内源性维持的观点。1.组织因于(TF)1.1 TF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血友病甲患者血浆中修饰型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测血友病甲患血浆修饰型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活化部份凝血酶时间(APTT)时间的相关性,方法:以ELISA法测定修饰型TFPI含量,以凝血一期法在半自动凝血仪上测定APTT与FⅧ:C。结果:28例血友病患血浆修饰型TFPI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性,与APTT呈正相关,与FⅧ:C不相关。结论:血友病甲患修饰型TFPI含量与正常无差异,完全可能通过低调TFPI水平而达到止血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凝治疗中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分别采用药物和介入治疗后,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中,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AMI患者和10例正常人(作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TF和TFPI含量.其中20例AMI患者中10例采用药物治疗,1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均加用LMWH抗凝治疗并分别于即刻,LMWH注射后4h、24h、7d后采静脉血测定TF和TFPI含量.结果①AMI患者TF和TFP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LMWH注射后4h保守治疗组的TF含量明显降低(P<0.01),但介入治疗组中未见降低.两组的TFPI含量均显著升高(P<0.02).在LMWH注射后24h即第3次注射前两组患者的TF和TFPI水平都基本回到基线水平;③在治疗7天后药物治疗组的TFPI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组的TF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LMWH的抗凝作用与降低TF水平并有促进TFPI释放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血浆TF活性与TFPI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二步法测定血浆TF活性;以Sandset发色底物法测定TFPI活性。结果: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浆TF与TFPI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亢进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冠心病形成,提示血浆TF和TFPI活性测定值可作为高血压、冠心病辅助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发色底物法对1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增高。且晚期患者也较早期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TFPI抗原含量及活性有助于诊断及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一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妇科良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血浆TF、TFPI一1水平的变化。结果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妇科恶性肿瘤组TF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及健康对照组(P〈0.01),妇科恶性肿瘤组TFPI一1水平高于子宫肌瘤及健康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组TF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及健康对照组(P〈0.01),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组TFPI一1水平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组相比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肌瘤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织因子明显增高,TF、TFPI一1可作为榆涮电|科肿瘤尤苴县妇科恶忡肿瘤术后深静H永向柃形成的雷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发病 1~ 3天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检测血浆中TFPI抗原含量。结果 :出血 (HCVD)组患者血浆TFPI含量为 146 0 8± 2 1 36 (117- 186ng/ml) x±s与对照组 144 80± 2 3 18ng/ml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ICVD组 16 5 53± 6 7 50(81- 2 84ng/ml) x±s血浆TFP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监测脑血管病病人的TFPI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心绞痛(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测定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AP与AMI各20例,TFPI:Ag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TF-PI:则明显升高,AMI患者升高比AP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APP值<0.01,AMIP<0.001。AMI用链激酶(SK)溶栓治疗10例发现溶栓后TFPI:Ag与TFPI:A均有上调现象。结论:冠心病晚期因TFPI的消耗,TFPI:Ag的反馈性升高已不明显,但TFPI:A仍明呈代偿性增高。溶栓后TFPI上调,表明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后,心肌动力作用明显地增强,对TFPI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抗原水平变化,探讨TFPI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对66例CHD患者和22例非冠心病的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AMI患者和UAP患者在入院后即刻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血标本离心处理提取血浆,超低温冻存备用.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MI组、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中TFPI-1、TFPI-2抗原水平,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TFPI-1抗原水平分别为(32.05±8.52)ng/mL和(31.49±10.61)ng/mL,高于SAP组(19.93±9.22)ng/mL和正常对照组(19.21±9.6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TFPI-2抗原水平分别为(4.56±0.96)ng/mL和(4.73±1.04)ng/mL,高于SAP组(2.43±1.07)ng/mL和正常对照组(2.06±0.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心病患者按Gensini积分分组,TFPI-1在三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PI-2水平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4)TFPI-1水平和TC、LDL-C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3和0.386(P〈0.01);TFPI-2水平和TC、LDL-C水平呈弱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48和0.235(P〈0.01);未发现TFPI-1、TFPI-2抗原水平与TG、HDL-C水平有相关性(P〉0.05);(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TFPI-1和TFPI-2水平与冠脉支数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两者与冠状动脉事件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浆TFPI-1、TFPI-2浓度并积极加强抗凝治疗可以预防冠脉事件的发生发展,两者与冠心病危险因素TC、LDL-C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抗凝血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与抗凝血酶(AT)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TFPI抗原(TFPI:Ag)采用双夹心ELISA抗原测定法。TFPI活性(TFPI:A)采用发色底物法。AT:Ag采用免疫浊度法。AT:A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急性中毒性肝炎1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48例,肝硬化50例,共132例肝病患者:TFPI:Ag与TFPI:A均高于正常值(P〈0.05,P〈0.01),仅失代偿期肝硬化TFPI:Ag降低(P〈0.05)。AT:Ag除失代偿期肝硬化外,均接正常值。AT:A除慢性乙肝与肝硬化低于正常值外,其他组接近正常值。结论肝病患者TFPI上调,表明组织受损与炎症存在,而AT正常或降低,表明肝细胞合成AT减少。而失代偿期肝硬化除TFPI:A保持高水平外,其余多项指标均降低,表明肝组织毁损严重,抗凝蛋白合成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2例,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TFPI水平。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发生于子宫颈癌3例,子宫内膜癌3例,卵巢癌2例。 TF,TFPI含量及活性对照组与3种妇科肿瘤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TF有血栓形成妇科肿瘤组与无血栓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TFPI指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浆TF,TFPI水平升高更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过程中,组织因子(TF)/因子Ⅶa(FⅦa)复合物是凝血的重要启动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1)则是目前唯一已知的TF/FⅦa复合物的抑制物,其作用依赖于因子Xa(FXa)。rTFPI对实验性败血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非常有效,但临床实验结果与此却并不一致。非常敏感。①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受到炎症刺激时解放的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以在T87-T88、Q90-Q91和G160-T161处分别水解TFPI。②多种基质金最强,它在R83-L84和S174-T179处裂解TFPI。③纤溶酶可以在K86-T87、R107-G108、R199-A200、K249-G250和K256-R257几个位点处水解TFPI。临床资料表明在溶栓治疗后的再闭塞过程中,纤溶酶可能发挥了关键作用。④酸性磷脂存在时,FXa能够解水TFPI的K86-T87、R199-A200和C末端处的肽腱。⑤凝血酶可以水解TFPI的K86-T87、R107-G108、K254-T255和Q173-S174处的位点。在败血症、DIC和溶栓治疗等不同临床情况下,上述多种蛋白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DIC病人的截短型TFPI升高,脂蛋白结合的TFPI减,这些都是TFPI受到酶解的反映。游离TFPI升高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呈正相关,提示这与TFPI被水解有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存在TFPI的水解,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临床上用rTFPI治疗严重败血症时疗效有限。多项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过程也存在TFPI的水解。综上所述,基于TFPI对蛋白酶水解作用的敏感性和它对拮抗TF/FⅦa启动的凝血的重要性,监测体内TFPI的水解情况,可以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栓性疾病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寻找使TFPI免受蛋白酶降解的物质,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血栓形成的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李邦涛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阶段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变化,分析肝素对各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56例。将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与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阶段患儿血浆IL-6、TNF-α和TFPI。结果 KD患儿治疗前血浆IL-6、TNF-α、TFPI较正常对照组儿童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 d、2~3周、2~3月血浆IL-6、TNF-α显著降低,TFPI显著升高。其中治疗后5~7 d,肝素治疗组血浆IL-6、TNF-α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显著(8.059±3.658 pg/ml vs 17.218±10.215 pg/ml,33.72±18.34 pg/ml vs 67.85±32.78 pg/ml);TFPI升高显著(50.367±10.246 vs 43.787±7.0594),可持续到2~3月(41.048±6.215 pg/ml vs 29.885±7.25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IL-6、TNF-α、TFPI水平增高,肝素可通过进一步提高TFPI而降低IL-6、TNF-α水平,且TFPI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从而起到抗炎抗凝双重作用,减轻冠状动脉损害,减少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