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13-2314
分析探讨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血凝试验检测,且为检测结果可疑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针对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制定并落实有效的质量改善对策。128例进行血凝试验检测且结果为可疑的患者,主要涉及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人为操作因素52例(40.63%)、环境因素23例(17.97%)、试验材料因素32例(25.00%)以及患者自身因素21例(16.40%)。导致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诸多,需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改善对策,以此使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对66例不同癌症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血凝滴度明显低于健康人。为了探讨影响血凝实验因素,同时做了血型和酵母菌稀释液PH值实验比较,结果提示血凝试验不受血型影响,与溶液PH值的变化有一定关系。应用血凝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简单,观察容易,快速,适宜临床检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影响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其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凝血检验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导致患者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采血因素以及样本运送与处理问题、血凝管或抗凝剂存在问题是导致其检验结果异常的主要因素,根据其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和处理后,患者再次复查APTT检验结果与之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样本采集与处理、保存不标准是导致APTT检验结果异常的主要因素,根据其具体原因进行干预和处理后,能够有效避免其影响,确保APTT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析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900例患者及其检验报告,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为82%。在相关因素中,标本因素占比33.95%、人员因素占比32.72%、操作因素占比20.37%、其他因素占比19.96%。结论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人员因素、标本因素、操作因素、其他因素,要从这几方面加强管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血凝试验的特殊性,试验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就有关血凝试验在检测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患者,分析血液各指标检测结果所受影响因素,并依照影响因素制定对应预防措施.结果 不同采血时间,不同储存温度及不同储存时间患者血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储存温度、储存时间以及采血时间等因素影响.结论 储存温度、储存时间以及采血时间是临床常规检测各指标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需引起检验科人员重点关注,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近年来检验科血凝项目质控的在控经验,分析其失控原因,进而探讨凝血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依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血凝质控品的检测要求对每一批次的质控品进行标准化检测,将2009~2013年血凝室间质控结果结合室内质控及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2009~2013年血凝室间质控结果总体成绩较好,2009年两次室间质控总成绩分别是90%、95%,2010年总成绩分别是100%、100%,2011年总成绩分别是95%、95%,2012年总成绩分别是100%、85%,2013年总成绩分别是100%、100%。结论坚持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以及保证做到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血凝检验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是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常用的方法,广泛用于疫区血吸虫病人的筛查[1-3]。该方法在试验环节中影响因素较多[4,5]。溶血为血清学试验疑似干扰物质,在日常检验样本中常见,但目前市售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产品说明书并无相关说明,为探讨溶血样本是否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血吸虫间接血凝试剂对模拟溶血的血吸虫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8月,我们对医院病房内蚂蚁进行了携带病原体的调查。调查时,用无菌方法采集病房(食品橱)内的蚂蚁,每30只为一份标本。细菌检验按常规法,HBsAg检验用反向被动血凝法:阳性者再经中和试验验证。其结果见附表。这次调查表明,蚂蚁可携带变型杆菌、耶尔森氏菌和HBsAg。蚂蚁食性复杂,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加强质量管理。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患者血液生化常规检验中经复检后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的220例标本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提出预防及解决措施。结果造成检验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23例,标本采集因素68例,溶血因素62例,标本处理因素16例,检验设备及试剂因素36例,检验人员因素15例,标本采集和溶血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住院患者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可以出现在临床与检验室的各个环节中,检验操作人员应积极和临床医生沟通,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相关因素,避免检验结果产生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实施微生物检验的408例患者的检验报告,通过K-B法完成药敏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生理因素、检验人员素质水平因素、试剂因素、检验仪器因素以及标本留取时间因素。此次研究分离的病原菌共计512株,革兰阴性菌共262株,占比51.17%;革兰阳性菌共208株,占比40.63%;真菌共42株,占比8.20%,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比较高;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耐药性比较高。结论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检验工作之中,应该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范及标准完成检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从而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的50000例患者。计算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并分析影响准确性的具体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标本检验结果偏差共249例,检验准确性为99.50%。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保存,其次为患者因素,再次为血液采集因素,最后为抗凝剂因素,以上因素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易出现检验结果偏差等情况,影响检验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是标本保存不当、患者个人因素和抗凝剂等,需要加用对应措施,以提高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重症ICU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探究。对所有患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时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重症患者共计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388例次,非计划性下机共计330次,占所有下机次数的85.05%。非计划性下机时间达(23.86±14.98)h,24 h内下机次数为273例次,占总下机例次的70.36%。所有非计划性下机例次中仅40例次具有明确诱因,而其余290例次患者下机时间则受到治疗所用仪器型号、抗凝方式、血凝酶时间以及血小板值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其非计划性下机时间与患者治疗仪器型号、抗凝方式以及血小板值和血凝酶时间等自身凝血状态密切相关,且下机时间多不超过24 h。医护人员不仅应具有高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水平,而且应密切监测患者各影响因素指标,预防体外循环凝血,确保静脉留置导管的顺畅,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肝素对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的影响初探余明道,李中南(四川省井研县人民医院612660)肝素作为抗凝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生化检验,用于免疫学试验则少见报导。为了探索肝素对反向间接血凝法的影响,笔者于1993年8月配对采样123份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接受的300例实施临床生化检验的患者作为案例,对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总结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所有的检查结果,主要因素包括:检验仪器问题、溶血因素问题、检验标本、患者自身因素等,比例分别是15.0%、23.3%、26.7%和35.0%,对比得知,影响因素多。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导致生化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比较多,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对应的原因分析,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的检验工作落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两台血凝分析仪(法国Stago公司Stago CT型和StagoRE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对两台血凝分析仪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用配套质控物常规室内质控评价凝血常规的稳定性;使用比对试验评价两台仪器检测凝血常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PT、INR、APTT、Fib 4项试验比对结果的变异百分率(CV)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凝血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两台血凝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除Fib相关系数r值为0.959 8,其余检测项目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 0。结论通过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Fib的比对试验,有效提高了本科室不同血凝分析仪器间的可比性,有效地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提高了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使用新型约束用具(如安全背心、约束手的球拍手套、双保险约束带)的效果,并运用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16年8月1日~2017年8月2日我院ICU收治住院的78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约束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分析不安全因素,寻找真性主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改进;调整后选择2017年10月15日~2018年10月15日再次统计患者住院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两次进行对比、统计,检验PDCA循环管理有效性。结果: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主要真性因素为"使用新型约束用具欠规范""患者不慎或不适自行拔除""护士缺少相关约束知识及培训""与家属沟通不及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调整后,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P0.05)。结论:使用新型约束用具可以保障患者安全,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循环优化改善,减少了因护理工作欠完善所致的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于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的病人,动态地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血凝试验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治疗依据[1].同时,这些血凝试验也是外科手术前必测的检验项目,其结果可反映病人体内血凝系统的状况,提示病人是否可以安全地接受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1500份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本组报告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结果本组15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中,有142份存在误差,本次微生物检验结果的误差率为9.47%(142/1500)。结论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有多个因素会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检验人员应针对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为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血液生化检验标本1000份为对象,回顾性分析1000分检验标本的实际情况,总结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1000份检验标本中误差率5.40%,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4.60%;20.37%为血液采集造成的误差,25.93%为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误差,27.78%为保存的因素造成的误差,25.93%为抗凝剂造成的误差。结论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检验准确率高,常见影像因素较多,主要是血液采集和患者自身、检验标本保存与抗凝剂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