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智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的干预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将40位患者分为脑智通治疗组和脑复活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均降低ET,且两组之间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脑智通胶囊通过降低ET达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使脑神经细胞机能再恢复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启智通脑煎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加用启智通脑煎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启智通脑煎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智脑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NO、ET、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CCA)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制备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中NO、ET、CGR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智脑胶囊3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实验性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智脑胶囊中、高剂量组、脑复康组、尼莫地平组脑组织中NO含量明显减少;智脑胶囊3个剂量组、脑复康组、尼莫地平组均能够明显降低ET含量,增加CGRP含量。智脑胶囊高剂量降低ET和增加CGRP含量的作用明显优于脑复康,也明显优于智脑胶囊中、低剂量组。结论:智脑胶囊可改善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与降低实验性V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O、ET含量,提高CGR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智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的干预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脑智通治疗组和脑复活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升高CGRP,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脑智通胶囊通过升高CGRP,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使脑神经细胞机能再恢复,从而增强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12-1214
目的:通过对五脏温阳化瘀胶囊临床疗效的观察,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对72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分为中药治疗组(五脏温阳化瘀胶囊)37例和西药对照组(尼莫地平胶囊)35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积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全脑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及ADL积分和脑神经递质的研究,说明五脏温阳化瘀胶囊对VD患者的治疗与尼莫地平胶囊疗效相近,五脏温阳化瘀胶囊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脑神经介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酞胆碱治疗组优于莫尼地平片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组(治疗组,40例)和吡拉西坦胶囊对照组(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脑电地形图分析系统(EE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优于对照组(70.0%)。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及EEG变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地改善轻中度VD患者的认知障碍、行为能力以及和脑电地形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通胶囊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VD)早期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轻度V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脑通胶囊,对照组予尼莫地平,并针对基础疾病作相应处理;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治疗组脑通胶囊减量,长期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及1年者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及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画钟试验评分,ADL、P300潜伏期、同型半胱氨酸改善。结论脑通胶囊治疗轻度VD早期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并对P300潜伏期、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异常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轻中度VD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复智胶囊,对照组给予培元通脑胶囊,连续服药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及中医症状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MMSE评分、Blessed评分及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智胶囊能够有效治疗VD,并在提高病人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和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均优于培元通脑胶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芪参还五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血管性痴呆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片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芪参还五胶囊可以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VD患者MMSE、ADL评分,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芪参还五胶囊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是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康脑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部分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DSM -IV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结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 (FAQ)、Hachinski缺血量表 ,选择 5 0例VD病人 ,随机分为康脑灵胶囊实验组和脑复康对照组 ,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 6 3 33%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0 %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显著改善MMSE、FAQ积分值 (P <0 0 5 ,P <0 0 1)。康脑灵胶囊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 ,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论 :康脑灵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要(VD)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VD30例,并与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评分及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智能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1,针药组治疗后血浆NO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提示针药结合治疗VD患者血浆NO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脑补肾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VD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6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口服健脑补肾丸(15粒/次,2次/d)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VD患者疗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45例VD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8%;观察组45例,治疗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D患者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CRP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补肾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D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获得显著疗效,这可能与对CRP与IL-6水平的改善有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芪棱汤治疗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芪棱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服用中药芪棱汤(由黄芪、三棱、桑椹、天花粉、水蛭等组成);对照组36例,服用补阳还五汤(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组成)。观察2组患者症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6%,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显效率58.3%,总有效率为91.7%。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治疗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眩晕康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眩晕康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以眩晕康治疗;对照组30例,以尼莫通(现改名为尼膜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ET、NO、LPO、SOD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康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有效中成药。  相似文献   

15.
调脂舒脉方治疗高脂血症气阴两虚证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清  黄俭  李钊成 《新中医》2004,36(9):22-23
目的:观察调脂舒脉方治疗高脂血症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调脂舒脉方(由黄芪、山茱萸、沙参、白术、当归、郁金、地龙、荷叶、川芎、生地黄、红花等组成)治疗,对照组口服多烯康胶丸治疗。2组均以1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脂舒脉方对高脂血症气阴两虚证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立  赖均伟  陈芳霞 《新中医》2006,38(4):62-6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61眼)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29眼)以能量合剂、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32眼)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正容汤(基本方:全蝎、钩藤、僵蚕、白芍、地龙、胆南星、白附子、当归、甘草)加减。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9.3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用激素加 抗生素治疗,治疗组1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放射性肺炎方(药用鱼腥草、葶苈子、川芎、莱菔子、丹参、生地黄、瓜蒌、赤芍、红花、桃仁、百部、苦杏仁、制半夏、甘草)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及完全缓解时间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组临床症状控制起效时间及完全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清热泻火汤治疗手足口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向红  郑明 《新中医》2004,36(7):27-28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汤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清热泻火汤(由羚羊角、石膏、大青叶、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赤芍、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44例以西药利巴韦林片治疗。2组均以3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对照组为77.2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清热泻火汤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忠  许铮 《新中医》2005,37(1):66-6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用溃结合剂(处方:白头翁、败酱草、地榆、苦参、白及、白芍、木香)加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2组均以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近期治愈率治疗组73.81%,对照组36.67%;总有效率治疗组95.24%,对照组80.00%。2组近期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UC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健脾软肝煎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霁  郑万平  徐丹 《新中医》2005,37(12):44-46
目的:观察健脾软肝煎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软肝煎(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黄芪、当归、赤芍、丹参、炙鳖甲、莪术、水蛭、香附、白花蛇舌草、虎杖)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6.67%、86.67%,对照组分别为26.67%、7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肝功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肝纤维化HA、CIV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软肝煎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