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旋肩胛血管横支岛状皮瓣修复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旋肩胛血管横支岛状皮瓣修复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对12例患者共15侧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旋肩胛血管横支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12 cm×5 cm至20 cm×10 cm,旋转180°覆盖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挛缩腋窝得到了基本纠正,8例患者随访1~3年,腋窝外观满意,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旋肩胛血管横支岛状皮瓣是修复严重腋窝瘢痕挛缩的良好方法,特别适合于女性或不适宜选用旋肩胛血管降支或升支形成旋肩胛皮瓣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总结应用肩胛部皮瓣修复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9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腋窝重度瘢痕挛缩畸形15例。术前及术中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肩胛动脉位置,术中充分切开、松解挛缩瘢痕,转移肩胛部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上肢佩带外固定架。结果:本组15例患者16侧肩胛皮瓣均成活,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月~3年,腋部均无再次瘢痕挛缩。结论:肩胛皮瓣是修复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供理想的腋窝瘢痕挛缩修复材料和方法.[HT5”H方法以旋肩胛动脉升支或降支血管为蒂形成肩胛区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腋窝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结果本组共9例,其中以旋肩胛动脉升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区岛状皮瓣6例,以旋肩胛动脉降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区岛状皮瓣3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肩胛区岛状皮瓣血运丰富,与腋窝接近,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腋窝瘢痕挛缩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肩胛区岛状皮瓣修复腋窝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供理想的腋窝瘢痕挛缩修复材料和方法。方法 以旋肩胛动脉升支或降支血管为蒂形成肩胛区岛状皮瓣 ,转移修复腋窝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结果 本组共 9例 ,其中以旋肩胛动脉升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区岛状皮瓣 6例 ,以旋肩胛动脉降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区岛状皮瓣 3例 ,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满意。结论 肩胛区岛状皮瓣血运丰富 ,与腋窝接近 ,转移方便 ,操作简单 ,是修复腋窝瘢痕挛缩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肩胛区岛状皮瓣修复腋窝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供理想的腋窝瘢痕挛缩修复材料和方法。方法 以旋肩钾动脉升支或降支血管为蒂形成肩钾区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腋窝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结果 本组共9例,其中以旋肩胛动脉升支血管为蒂的肩钾区岛状皮瓣6例,以旋肩胛动脉降支血管为蒂的肩胛区岛状皮瓣3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肩胛区岛状皮瓣血运丰富,与腋窝接近,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腋窝瘢前挛缩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修复儿童腹股沟区烧伤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方法  1989年8月~ 1999年 8月 ,收治 33例腹股沟区瘢痕挛缩病人 ,年龄 3~ 11岁。手术在股前内侧设计一个由大的舌形主皮瓣和蒂在对侧的三角皮瓣 ,缺损缘与主皮瓣的夹角三部分组成的易位筋膜皮瓣修复腹股沟区缺损 ,切取皮瓣最大为18cm× 10 cm,最小为 13cm× 8cm,易位夹角 6 0°~ 80°,主皮瓣修复腹股沟缺损区 ,三角形皮瓣修复供瓣区 ,手术一期完成。结果  33例 5 1个移位皮瓣均成活 ,术后下肢、会阴部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股前内侧易位筋膜皮瓣适用于儿童腹股沟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 ,且不需植皮修复供瓣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肢体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旋肩胛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单独或联合移植修复腋窝、肘关节、膝关节的严重瘢痕挛缩畸形 9例 ,患者年龄 1岁到 15岁 ,皮瓣面积 6cm× 9cm~ 11cm× 2 0cm。结果 除 2例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坏死外 ,其余全部成活 ,关节功能改善满意 ,供区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皮瓣修复是治疗儿童关节部位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首选方法。常规皮瓣的灵活设计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面颌部瘢痕瓣置换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上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烧伤患者面颌部瘢痕瓣带蒂置换移植后的效果。 方法 根据9例患者面部瘢痕大小,按逆转计划法于上臂前内侧设计横行皮瓣,上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长宽比例(1. 0~1. 5)∶1. 0;面部瘢痕瓣长宽比例为(1. 0~1. 2 )∶1. 0。用皮瓣覆盖面部创面,上臂供区创面缩小后应用带蒂面部瘢痕瓣修复,相互带蒂置换移植,术后14—16d断蒂。 结果 9例患者皮瓣与瘢痕瓣置换移植后,两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较好。 结论 上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面颌部瘢痕瓣带蒂置换移植术,是修复烧伤患者面颌部大范围瘢痕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双叶瘢痕筋膜蒂皮瓣修复腋部严重瘢痕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双叶瘢痕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腋部严重瘢痕挛缩畸形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7~46岁。瘢痕形成时间为伤后5~24个月。腋窝瘢痕挛缩畸形的判断标准参照文献[1],即胸侧壁存在不同程度瘢痕挛缩;腋窝明显变浅或消失,或埋于瘢痕中;瘢痕挛缩导致臂胸粘连;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外展活动范围<30°。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3月起,我们采用肩胛部超比例筋膜皮瓣治疗腋窝瘢痕挛缩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