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血吸虫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感染)、肝癌三者在我国南方地区均十分常见,而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三者的相互关系值得研究,现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若干机理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研讨。 国外报道肝脾型曼氏血吸虫病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HBVM)-五项指标检出结果显著多于献血员。Nuti曾引用Lyra(1976)的报道,肝脾型血吸虫病HBsAg出现率高;提示可能为肝损害的更重要因素。国内亦有诸多报道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我们  相似文献   

2.
晚期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HB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和慢性血吸虫病(慢血)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26例晚血和427例慢血患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HBV感染检测5项指标(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采用ELISA法。结果除HBsAg外,晚血患者的HBsAb、HBcAb、HBeAg、HBeAb、“大三阳”、“小三阳”的阳性率和各年龄组的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均与慢血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晚血患者与慢血患者之间HBV感染率总体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晚期血吸虫瘾(晚血)和一组自然人群的血清HBV五项标志——HBsAg(RPHA)、抗-HBs(FHA)、抗HBc(ELISA)、HBeAg和抗HBe(ELISA)的检测结果,同时作肝功能与免疫功能检查,以讨论血吸虫病与HBV的关系。晚血(231)、慢血(232)和自然人群(557)的HBV感染率(任何一项指标阳性)分别为54.55%、15.52%和8.08%。晚血明显高于慢血、自然人群(P<0.001),后两者亦有明显差异(P<0.001)。五项指标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RPHA法对4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检测HBsAg,阳性率高达70.73%(29/41)。对RPHA法阳性的29例患者血清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等5项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sAg(ELISA)阳性率12.20%(5/41)。ELISA法HBsAg阳性的5例中有4例同时伴有抗HBe、抗HBc阳性,另1例仅抗HBc阳性:而HBsAg在ELISA法阴性,RPHA法阳性患者的血清无1例查出HBV感染的其它4项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和慢性血吸虫病合并HBV(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CIII)、Ⅳ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中26例合并"大三阳"、48例合并"小三阳",51例未合并HBV感染;145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25例合并HBV"大三阳"、35例"小三阳"、85例未合并HBV感染者的上述4项指标;对照组50例正常人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的含量。HBV标志物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血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晚血并HBV"大三阳"明显高于晚血并小三阳患者(P<0.01);晚血并HBV"小三阳"与晚血未感染HBV者无差异(P>0.05)。慢血并HBV"大三阳"与晚血并"大三阳"组比较,除HA外,其余3项指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慢血并HBV"小三阳"与慢血并"大三阳"组比较,HA、IV.C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LN前者低于后者(P<0.05),PCIII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未感染HBV组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并HBV"小三阳"组与慢血未感染HBV组比较,前者HA、PCIII明显高于后者(P<0.01),LN、IV.C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未感染HBV组与控制组比较,除LN外,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增高,合并HBV"大三阳"者较合并HBV"小三阳"者增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埃及血吸虫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呈高度流行,且两者常见于同一患者。作者对血吸虫病和同时合并HBV感染的关系进行研究。 105例患者均在大便或中发现曼氏血吸虫或埃及血吸虫活虫卵,6个月内未用过抗血吸虫病药物,所有病人用直肠活检证实有活动性血吸虫感染。用ELISA测定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HBe,其他血、尿常规、生化检查用常规方法进行。 105例按HBV感染情况分3组:Ⅰ组20例未感染HBV,HBV标志物均阴性;Ⅱ组34例为现症感染者,HBsAg阳性;Ⅲ验51例为既往感染者,HBsAg阴性,抗-HBs/抗-HBc阳生。Ⅰ组年龄明显低于Ⅱ和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吸虫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与乙肝的关系都有报道。其中晚血与乙肝的关系的报道基本一致,即晚血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急血、慢血与乙肝的关系各家报道不一,有的显示两者有关,有的则持相反观点。至于对两者的血清流行病学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从1990年4月至10月从血清流行病学的角度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晚期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关系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00例临床诊断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检查结果对照分析,发现100例中病理诊断为单纯血吸虫病仅12例,血吸虫病伴有乙型肝炎(乙肝)53例,单纯乙肝35例。血清HBV标志阳性率为67.1%,肝活组织地依红染色HBsAg阳性38%,提示临床诊断晚血的绝大多数患者伴有HBV感染。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HBVDNA水平和性别之间的关系.选择495例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和502例HBV DNA高于1×108copy/ml以上的血清标本,分别通过ELISA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法进行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检测.三种组合[组合1为HBsAg( )HBeAg( )抗-HBc( ),组合2为HBsAg( )抗-HBe( )抗-HBc( ),组合3为HBsAg( )抗-HBc( )]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5%、18%和53%)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女性在HBAg阴性模式中的比例与在HBeAg阳性模式中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HBV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DNA水平和性别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对于组合3的患者要给予足够重视;女性在高HBV DNA水平而且HBeAg阴性组合中的比例非常小,这也许与女性在肝癌患者中所占比例较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合并HBV感染的晚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部分病例HBVDNA、肝脏病理检查及其病因治疗情况作统计学分析,并以70例单纯晚血病例作对照。结果合并HBV感染的晚血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原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及其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高,生化指标异常率也高于对照组;HBV感染者HBeAg阴性占79.1%(68/86),HBVDNA检测阳性率42.9%(15/35);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为62.8%。结论合并HBV感染的晚血患者,部分同时存在肝炎肝硬化并发症高、预后差。要防止病人进展为肝炎肝硬化,应加强及提高乙型肝炎的检查及其诊断水平,同时加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以及血吸虫病的杀虫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及50例HBsAg的阳性的非血吸虫病对照人群血清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用斑点杂交检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HBV-DNA。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晚血患者HDV标志物检出率为率14.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对照人群。随访观察发现,HBV/HDV双重感染的和晚血患者病死率40%,显著高于单纯HBV感染的晚血患者,提示晚  相似文献   

12.
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由于调查地区、选择对象及方法的不同,结果颇不一致。有学者认为,晚血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HBV,且感染后的HBV不易被已受损的肝脏清除,故晚血患者HBV感染率较其他人群高。最近,我们在既往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对已确诊建卡的部分晚血患者作血清HBV标志物检测,同时配对调查同一地区的非晚血人群,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250例住院晚血患者进行B超、肝功能、HBsAg等检查,观察晚血合并HBV感染与晚血分型、肝功能异常、肝癌发生率及死亡率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250例晚血患者中HBsAg阳性者占58.4%。晚血合并HBsAg阳性者的ALT升高率(46.6%)、黄疸发生率(23.3%)、肝癌发生率(17.8%)和死亡率(23.3%)均明显高于单纯晚血患者(P<0.05或P<0.01)。结论 晚血合并HBV感染在血吸虫病损害的基础上加重了对肝脏的损害,促进了肝脏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60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蒋佩茹 《传染病信息》2005,18(3):129-130,144
目的 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 采取60例孕妇、脐带、新生儿血清用美国雅培试剂做HBV血清标志物(HBVM)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定量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HBV DNA。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V M阳性率91.67%,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85%,母血HBsAg、HBeAg、HBcAb滴度显著高于脐血、新生儿血,且母血、脐血、新生儿血HBV M水平依次降低;HBV DNA阳性率也依次降低,分别为58、33%、10%、6、67%,滴度也依次降低。HBsAg、HBeAb、HBcAb阳性母亲,HBsAg、HBcAb阳性母亲和单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新生儿血HBV M阳性率较低。新生儿血以HBeAg阳性为主,滴度明显高于正常值,HBsAg滴度仅略高于正常值。结论 母婴垂直传播与母亲HBeAg高滴度有密切关系,与母亲HBV DNA阳性或阴性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检测脐血和新生儿血HBsAg、HBV DNA阴性并不能排除HBV感染,不如检测HBsAg、HBeAg更有意义,更经济。  相似文献   

15.
HBV感染者HCV的重叠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HBV感染患者中HCV的重叠感染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67例HBV感染患者同步检测HBV和HCV血清标志物,对可疑HCV感染但抗HCV阴性和/或抗-HCV阳性患者血清,采用PCR法检测HCV-RNA。 结果 HCV重叠感染率为4.82%,且在各类乙肝患者中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HBV/HCV感染组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CV感染组(P<0.01);HBV/HCV感染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5);HBV/HCV感染组HCV-RNA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纯HCV感染组(P<0.05)。 结论 HCV重叠感染与乙肝患者的发病、病情加重及重症肝炎的发生相关;HCV可抑制或中止HBsAg携带状态,但这种作用远不如对病情的加重作用重要;同时HBV对HCV的复制亦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匿性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而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1].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检出血清HBV标志物,包括抗-HBs(+)、抗-HBc(+)或抗-HBe(+);另一类是所有血清HBV标志物均(-).  相似文献   

17.
隐匿性HBV感染是指血清HBsAg(-),而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1].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检出血清HBV标志物,包括抗-HBs(+)、抗-HBc(+)或抗-HBe(+);另一类是所有血清HBV标志物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 )水平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3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晚血组 )和 11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 (急血组 )血清 G- CSF和 TGF- β1 水平 ,并与 1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 晚血组和急血组血清 G- CS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P<0 .0 5 ) ;急血组血清 TGF- β1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而晚血组升高不明显 (P>0 .0 5 ) ;急血组 G- CSF与 TGF- β1 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7118,P<0 .0 5 ) ,晚血组则无显著相关 (r=0 .1982 ,P>0 .0 5 )。结论 血清 G- CSF能反映晚血患者合并感染 ,而血清 TGF- β1 不能反映晚血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分析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病原学特点,探讨急性HBV感染肝损伤及病毒清除的机制.方法 以120例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病区及门诊随访方法,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历次复诊时的系列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和HBV基因型,动态观察AHB病原学变化规律.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 就诊时48.33%的患者HBV DNA阳性,平均为9.84×104拷贝/mL,平均12.5 d降到检测限以下.HBVDNA阳性组血ALT中位数为1600 U/L,阴性组为1490 U/L(z=0.678,P=0.498);HBV DNA≤1×104拷贝/mL组血ALT为(2058±123)U/L,>1×104拷贝/mL组为(1393±13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49).40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HBV B基因型占52.5%,C基因型占42.5%,B、C混合型占5.0%.初诊时血清HBV标志物呈现8种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抗-HBc IgM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抗-HBe IgM阳性2种模式最多见,分别占38.3%和30.0%.前瞻性动态监测28例AHB患者HBV标志物,HBsAg阴转率为100.0%,平均阴转时间中位数为3周;观察52周抗-HBs累计阳转率为85.7%;HBeAg阴转率为100.0%,其中53.6%的患者就诊时血清HBeAg已转阴,其余患者于发病4周内阴转,在52周的观察期内抗-HBe阳转率为82.1%;血清抗-HBc(总抗体)始终为阳性,39.3%患者抗-HBc IgM在观测期阴转.结论 快速HBV的清除和病毒标志物的血清转换,构成了AHB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隐匿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发现部分复制水平较低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检测不到HBV表面抗原 (HBsAg) ,这种感染状态可发生于抗HBs或抗HBc阳性的患者 ,也可见于HBV标志物全阴性的患者 ;部分HBsAg阴转的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 ,其血清中仍可检测出低水平HBV -DNA或肝组织中检测出HBsAg或HBcAg,这种患者被称为HBV隐匿感染[1] 。HBsAg阴性的HBV感染与许多临床情况有关 ,由于HBsAg阴性HBV感染难以用常规方法检出 ,成为较复杂的流行病学和临床问题。1 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机制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