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53基因第 72位密码子多态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林东昕 《癌症》2002,21(1):107-108
p53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50% 以上的人类肿瘤有 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正常情况下,细胞内 p53蛋白水平很低,当细胞发生 DNA损伤、缺氧、代谢性改变或受到某些细胞因子的刺激时,p53基因被激活,细胞内 p5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使细胞周期阻滞在 G1期,等待修复或诱导细胞凋亡,若 p53基因功能丧失,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可致肿瘤的形成.p53基因具有多态性,其第 72位密码子的 CGC/CCC是一个常见的多态位点,多态基因可编码或含精氨酸(Arg) 或含脯氨酸(Pro) 的两种 p53蛋白.这两种野生型 p53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p53基因第 72位密码子 Arg/Pro多态与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癌变的演进及预后有关.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朱栋元  马廷行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4):1909-1912
p53基因的突变、失活及缺失与50%的人类肿瘤发生有关,因此p53基因被视为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随着对p53基因广泛深入的研究,p53家族的其他成员不断被发现,其中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中被发现的第一个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均与p53蛋白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深入了解它们彼此的相似性、差异性,可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对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帮助,为最终攻克癌症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3.
p53基因网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Zhu Z  Zhu MH 《癌症》2003,22(5):547-551
肿瘤抑制基因p53与其上、下游功能相关基因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基因网络。p53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7q13.1区带,编码的野生型p53蛋白包含N—末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四聚体化结构域和C—末端调节域。p73、p5l、p63等基因由于在结构上与p53基因具有同源性,因而被归为p53基因家族。p53是联系不同遗传应急和细胞应答的中间环节,离子辐射、化疗药物及异常的细胞生长信号均能刺激p53基因表达。p53表达升高后,可通过p53-mdm2、p14^ARF—mdm2环路对p53表达水平进行精确调节,p53功能的发挥还同时需要p33^MG1b基因的协同作用。磷酸化和乙酰化是细胞内调节p53活性功能的主要途径。p53可以调控下游多种基因表达,其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四个方面。认识p53基因网络的功能将有助于理解p53及其相关基因间的具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p73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的突变、失活及缺失与50%的人类肿瘤发生有关,因此p53基因被视为经典的抑癌基因。近年来,随着对p53基因广泛深入的研究,p53家族的其他成员不断被发现,其中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中被发现的第一个成员。p7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均与p53蛋白相似,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深入了解它们彼此的相似性、差异性,可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对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帮助,为最终攻克癌症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野生型p53(wt-p53)基因与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融合,导入高转移肝癌细胞中,并利用荧光蛋白的示踪作用,观察p53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正常表达及定位情况.根据野生型p53基因的编码顺序,PCR方法扩增突变的wt-p53基因,使其3’端的终止密码TGA突变为TGG;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与GFP融合,通过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导入人高转移肝癌细胞系MHCC97(PCR检测有p53基因突变)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53的表达情况.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6.
mdm2与p53基因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dm2基因是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它与p53基因间存在相互调节关系,p53能刺激mdm2基因的表达,mdm2’基因可以促进p53蛋白降解、抑制p53基因介导的反式激活和细胞凋亡功能.mdm2对p53基因功能的负性调节在部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阻断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以恢复p53基因的抑癌功能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两者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组织p53V+和p16+细胞表达率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肿瘤转移者和未转移者的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肺癌患者瘤组织p53V+细胞检出百分率:肿瘤患者为58.52±26.0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9.55±2.97,t=486.78,P=0.0045,肿瘤转移者为77.87±14.33,显著高于未转移者48.87±23.87,t=521.36,P=0.0071,并随着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肺癌患者瘤组织p16+细胞检出率的变化规律与p53V+的变化恰好相反。两者相关分析显示,p53V+细胞与p16+细胞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0.648,P=0.0180。结论:肺癌患者瘤组织细胞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p53V和p16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并可提示肺癌的转移情况,为患者的预后估计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突变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的缺失。方法:采用p53基因突变的PCR-SSCP分析及DNA测序测定20例患者前列腺癌标本,同时检测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20个前列腺癌标本中,4例发现有p53基因的点突变(20%),这4例标本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均伴有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人前列腺癌的发生和p53基因的突变有关,而这些p53基因异常可导致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缺失。  相似文献   

9.
mdm2/p53与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抑癌基因和癌基因的失调导致肿瘤发生的观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p53是研究最多的抑癌基因,野生型p53基因(wtp53)具有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或阻止细胞转化,从而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大约50%以上的人类恶性肿瘤中发生了p53基因的突变。而在一些有wtp53的肿瘤中,则有其他的因素改变p53的功能促进肿瘤的发生。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癌基因mdm2的扩增及mdm2蛋白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10.
许杰  郝牧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2):186-190
p73蛋白是p53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其编码基因TP73与TP53基因高度同源.与p53蛋白类似,p73蛋白功能涉及细胞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但又与p53不同,p73蛋白在机体正常的细胞活动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不仅扮演着抑癌因子的角色,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丝毫不亚于p53蛋白.肿瘤发生涉及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病,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细胞周期因子调节失控所造成。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导致实体肿瘤发生的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自1997年,在基因同源性的基础上相继发现了p53家族的新成员——p73、p51基因,二者具有和p53相似的结构及诱导凋亡、转录活化、细胞周期调控等活性。然而p73、p51的某些蛋白因为N端和C端的不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以及mdm2,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在EBV相关胃癌(EBVa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EBVaGC、45例临床病理资料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GC)组织中 mdm2,p53和p21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结合DNA序列分析检测p53基因exon 5~8突变;RT-PCR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BVaGC组与EBVnGC组相比,两组间mdm2,p53和p21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30 0;P = 0.791 2;P = 0.353 1),但EBVaGC组p53蛋白过表达率(15.38 %)明显低于EBVnGC组(57.78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 5)。mdm2蛋白阳性表达与p53蛋白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 0.000 8,r = 0.439 1);p21与p53蛋白共同表达率较高,但经计数资料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 = 0.2501,r = 0.202 5)。2例EBVnGC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 5,13例E-BVaGC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13例EBVaGC核抗原基因EBNA1均为阳性,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均为阴性,即刻早期基因BZLF1,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阳性率分别为46.15 %(6/13),46.15 %(6/13)和15.38 %(2/13),三者与EBVaGC组织中mdm2,p21和p53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EBV感染以及mdm2,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关; p53基因突变可能并非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异常累积的主要原因;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而与mdm2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p53基因突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乳腺单纯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30例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用PCR-RFLP检测p53基因第8外显子第278密码子突变。结果:乳腺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0,22.6%,46.7%。p53基因第8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0,3.2%,10.0%,均为杂合子突变。结论:乳腺癌不典型增生中存在p53蛋白表达和该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该突变可能在乳腺增生病向乳腺癌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修复基因MGMT与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40例乳腺癌和10例良性乳腺疾病组织中MGMT和p53蛋白表达。[结果]良性乳腺疾病组织MGMT蛋白表达均为阳性,p5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乳腺癌22.5%丧失表达MGMT蛋白,55.0%p53蛋白表达阳性。乳腺癌组织MGMT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33.3%)明显低于MGMT阳性(80.6%)表达患者(P<0.05)。[结论]p53基因表达对MGMT基因表达起负性调节作用。MGMT蛋白表达丧失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p73基因与消化系统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n T  Fang LP 《癌症》2004,23(1):95-98
p7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在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等方面两者很相似,但在其它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许多研究发现p73基因异常与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肺癌有关。近年来还发现p73基因可能参与了一部分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p73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其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及表达情况,从而认为,对p73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肿瘤的本质,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p53基因是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近半数的恶性肿瘤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而p73基因是1997年发现的p53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近年来对其结构、功能、分布和表达情况都有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就p73基因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人类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作一综述。p73基因定位于1p36.33,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73×103的蛋白,在结构上与p53蛋白有同源性。p73过表达时能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但是病毒原癌蛋白却与p73没有相互作用。C-Ab1激酶可以活化p73基因并参与凋亡反应。p73基因敲除的小鼠没有肿瘤易患现象发生,但却有严重的发育异常。p73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中不常发生突变,在肺癌、食管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表达增高,在淋巴瘤和某些白血病表达降低。与p53基因有明显的不同,p73基因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对于野生型p73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过表达的一种解释是,p73基因的过表达可能是一种p53基因失活的代偿反应,虽然这种作用可能无法完全替代p53基因的作用。但是目前研究已经证实p73基因很少突变,而且在肿瘤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增加其表达可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且在p53基因突变时起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增强p73基因表达也许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21WAF/CLP与p53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抑癌基因p2lWAF/CLPl及p53基因的表达。统计学采用x2检验。[结果]甲状腺腺瘤(TT),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未分化癌(UDC)组织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7%、62 5%、58.3%、50.0%,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高分化癌(WDC)、低分化癌(PDC)、UDC组织p2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7.7%、46.2%、50.0%,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PTC、FTC、UDC组织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1.3%、25.0%、64.3%,UDC与PTC、FTC之间存在显著差别(P<0 05);WDC、PDC、UDC组织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l6.1%、61.5%、64.3%,WDC的阳性率明显低于PDC、UDC(P<0.05);p53蛋白阳性的癌组织p21蛋白阳性率为40.9%(9/22),p53蛋白阴性的癌组织p21蛋白阳性率为69.4%(25/36),两者之间存在显者差异(P<0 05)。[结论]甲状腺癌中p21WAF/CLP的表达与其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而p53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p2WAFl/CLPl作为一新的抑癌基因,其表达相当程度上依赖于p53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软组织肉瘤中p53基因的突变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p53基因的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二步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63例软组织肉瘤中检测到p53基因突变18例(28.6%),突变位点主要在第6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突变和组织学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63例p53蛋白的表达44例,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且p53基因的突变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53基因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软组织肉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研究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基因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p53基因249编码子中引入点突变,使编码子249由精氨酸(Arg)变成丝氨酸(Ser),然后将含突变的ES细胞显微注射到Hprt-/-小鼠囊胚中,将注射过的囊胚植入假孕的雌性小鼠子宫,到第14 d取小鼠胚胎纤维母细胞(EF),用含HAT的培养液筛选出从ES细胞分化而成的鼠EF细胞,经测序证实细胞含有由249 Arg到Ser的突变。用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IR)或紫外光(UV)分别照射ES或EF细胞,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突变对小鼠ES细胞周期及对ES和EF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用IR处理ES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细胞对IR诱导的G1/G0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减弱 (P<0.05)。用IR或UV处理ES和EF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凋亡百分数较含野生型p53者明显减少(P<0.05)。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p53的表达与含野生型p53 者差别不明显(P>0.05);但其bax和p21的表达,较含野生型p53 的细胞表达减少(P<0.05)。 结论: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可减弱p53在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的作用,但对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p53基因家族的成员一p73基因,与p53基因共同组成了一个抑癌基因的家族.自1997年被发现以来,倍受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65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73基因蛋白的表达,以探讨p73基因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