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指导意义以及在术后随访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血管置换术或腔内隔绝术(EVGE)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手术前、后均行CTA检查,观察轴位图像并结合重建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术前的指导价值、术后的随访优势及手术对CT的诊断要求。结果术前经CTA检查:Stanford A型患者4例,破口位于0~2区;Stanford B型患者23例,破口位于3~4区者20例,多破口者3例。术中所见与CTA结果完全吻合。术后:A型患者行全弓置换术加象鼻支架置入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远端主动脉假腔管径缩小,CT值降低;B型患者行EVGE后10例假腔完全消失,11例伴附壁血栓形成,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64排螺旋CTA可准确反映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并对破口进行分区,为术前规划提供更加重要、详细的信息,并可对术后病情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s)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夹层真假腔转归变化和主动脉重构情况。方法分析2003年2月到2008年3月有完整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的11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经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1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56.6岁,男性94例)中,急性期病例54例(48.2%,平均63.8 h),慢性期58例(51.8%,平均22.3个月)。影像学观察术后夹层的形态学改变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测量主动脉不同部分真腔(true lumen TL),假腔(false lumen FL)及主动脉腔(whole lumen WL)直径的改变并计算真腔指数(TL index TLi)和假腔指数(FL index FLi),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TLi明显增加,FLi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DeBakeyⅢ型夹层可封闭原发破口,使真腔增大,假腔减小并血栓形成,主动脉重构以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指导意义以及在术后随访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行血管置换术或腔内隔绝术(EVGE)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手术前、后均行CTA检查,观察轴位图像并结合重建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术前的指导价值、术后的随访优势及手术对CT的诊断要求.结果 术前经CTA检查:Stanford A型患者4例,破口位于0~2区;Stanford B型患者23例,破口位于3~4区者20例,多破口者3例.术中所见与CTA结果完全吻合.术后:A型患者行全弓置换术加象鼻支架置入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远端主动脉假腔管径缩小,CT值降低;B型患者行EVGE 后10例假腔完全消失,11例伴附壁血栓形成,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64排螺旋CTA可准确反映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并对破口进行分区,为术前规划提供更加重要、详细的信息,并可对术后病情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传统三明治技术可能会对夹层累及窦部患者造成假腔封闭不完全,甚至根部扩大,导致可能再次手术的可能.文中总结"改良三明治"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并采用"改良三明治"技术处理主动脉根部的91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5.
赖宇林  曾丽 《吉林医学》2012,33(19):4165-4166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行双源螺旋CTA扫描,重建方法为VR、MPR、MPI。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18例中有3例术后出现内漏,其中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9例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5例支架外瘤体完全血栓化。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双源螺旋CTA有利于腔内隔绝术后病变的观察,应作为腔内隔绝术后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升主动脉长度与最大直径对主动脉夹层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6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进行CTA,将ATAAD发病的13例设为试验组;升主动脉最大直径≥40mm的14例患者设为对照一组;升主动脉最大直径<40mm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二组。对三组的升主动脉长度、最大直径进行对比同时进行ROC曲线的评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升主动脉长度和最大直径对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和对疾病预测效果。结果 分析三组患者的升主动脉最大直径数据发现,对照二组患者的数据明显小于对照一组和试验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患者的升主动脉长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二组<对照一组<试验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以及试验组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发现,升主动脉长度ROC曲线面积为0.887,升主动脉最大直径ROC...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TBAD患者,均接受TEVAR介入治疗,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急性组(起病<14 d,65例)和非急性组(起病≥14 d,47例)。比较2组患者发病至TEVAR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观察手术前后主动脉真腔/主动脉直径比(TLi)、假腔/主动脉直径比(FLi)变化情况,随访2年,分析2组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 急性组患者发病至TEVAR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非急性组,住院费用低于非急性组(t=20.686、8.090、3.071,P<0.05),假腔内血栓完全吸收率高于非急性组(χ2=5.993,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TLi较术前升高,FLi较术前降低,且急性组改善幅度高于非急性组(t=5.268、14.098,P<0.05);急性组患者总生存率(92.31%)高于非急性组患者(85.1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479,P>0.05)。 结论 急性TBAD患行TEVAR治疗的假腔内血栓完全吸收率较高,术后主动脉重塑效果较好,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更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背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快速、有效地识别ATAAD患者术后预后指标对其预后分层具有重要意义。血氯离子(Cl-)是人体重要的阴离子,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与ATAA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探讨ATAAD患者入院血Cl-水平与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ATAAD患者血Cl-水平与血钠离子(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孙氏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206例,随访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术后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入院血Cl-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T1组(血Cl-≤102 mmol/L,n=69)、T2组(102mmol/L<血Cl-≤106 mmol/L,n=70)、T3组(血Cl->106 mmol/L,n=67),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DSCT扫描仪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20例AD(主动脉夹层患者)按DeBakey分类法分为DeBakey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6例。按照Stanford分型法为A型6例、B型14例。"双腔主动脉"即真腔和假腔是AD诊断的主要和直接征象:双源CTA对AD真假腔及内膜瓣的显示率达100%。4例患者假腔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表现为假腔内的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为诊断主动脉夹层提供了更有利的指导依据,操作简单且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手段,即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改良"象鼻"手术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接受改良"象鼻"手术,即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术后3~6个月内复查CT血管造影(CTA),对CT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重组(VR)等。观察术后合并症,人工血管形态、位置,支架的位置、形态和通畅情况。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4(96~142)d,CTA显示所有患者升主动脉夹层均消失,人工血管位置正常,管腔通畅,原假腔血管内血栓形成,16例患者在腹主动脉残留夹层破口及假腔,14例患者残留胸腔积液或肺段不张。结论改良"象鼻"手术是根治Stanford A型夹层的有效治疗方法,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随访疗效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对本中心2010年6月~2013年12月接受TEVAR治疗的4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通过主动脉CTA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术中通过将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来封堵主动脉夹层破口以隔绝假腔。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出现,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人失访,其余40例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6个月,平均14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无截瘫、脑梗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近端真腔基本恢复正常管径,近端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TEVAR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技术可靠,安全性较高,创伤小,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中覆盖腹腔干动脉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累及腹腔干动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术前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CT三维血管重建(CT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 angiography,DSA)检查以确认腹腔干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侧支循环的存在。术中精确定位释放支架,同时覆盖腹腔干动脉及近腹腔干动脉的主动脉破口。随访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之后每年进行1次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肝功能损害,无腹痛、腹胀等脏器缺血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缺血症状。7例患者术后即时造影有内漏发生,但经保守治疗后3个月内均自行停止。余14例患者术后即时造影均未发现内漏,术后CTA复查可发现假腔内血栓形成,假腔逐渐缩小。结论: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有计划地覆盖腹腔干动脉可以有效覆盖近腹腔干动脉开口的主动脉夹层破口。术后出现腹腔内脏器缺血或脊髓缺血的概率较低。术后II型内漏是其主要并发症,但多可经保守治疗后自行停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5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全主动脉弓置换的ATAAD患者134例.根据患者入院30d后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和术后情况.Cox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4.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指征、方法、疗效。 方法 :1例高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DeBakeyⅢB型 )在主动脉造影 (DSA)动态监视下 ,用 1 30mm× 4 4mm涤纶人工血管内支撑复合体经左髂外动脉导入 ,对胸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隔绝治疗。 结果 :术后即刻DSA示原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封闭 ,夹层假腔不再显影。患者术后次日进食 ,1周出院。术后 1周及 1个月多普勒和CT血管造影 (CTA)复查显示 :移植物通畅 ,内径36mm ,支架无扭曲及移位 ,无内漏发生 ,假腔内充满血栓。 结论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适合于腔内隔绝术治疗。该方法具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实的优点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 (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 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 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机理。方法选取我院CT检查典型主动脉夹层共38例,观察AD分型、主动脉受累分支及破口情况;结果 38例AD患者中,A型22例,B型16例;主动脉累及分支111支,其中完全来源于假腔70支,完全来源于真、假腔40支;显示内膜破口40个;结论主动脉受累分支与内膜破口表现出相关性,可能与脉动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患者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对预后及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行腹膜支架TEVAR术的120例T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复查CTA图像,选取近端破口水平及气管分叉水平两个平面,对其真腔、假腔直径进行测量,并计算出术后不同时间点真、假腔变化率。结果 120例患者行TVEAR术均获得成功,术后ICU入住时间为(3.32±1.87) d,住院时间为(7.24±1.84) d,术后30 d内病死率为0.83%。出院后定期影像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支架塌陷、移位、变形,日常生活无严重影响,未见截肢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生存质量良好;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因脑梗死而死亡。对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主动脉真假直径直径进行对比,近端破口水平:术后真腔扩大和假腔缩小于术后1个月、12个月最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于术后3个月、6个月维持比较稳定水平;气管分叉水平:术后真腔直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长(P0.05),假腔直径逐渐减小(P0.05)。结论 TEVAR术治疗TAD疗效较好,胸主动脉段重塑满意,患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例Stanford A型AD患者,患者均进行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术后2个月均复查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评价人工血管及支架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术中血管造影显示,AD真腔恢复正常血流,支架植入位置准确,且无明显移位,未发现血流内漏。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5例患者均生存良好,并均恢复正常生活。术后2个月复查CTA显示,人工血管及支架内血流通畅度良好,AD破口封闭良好,支架位置无偏移及无血流内漏。结论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Stanford A型AD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可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的影响,术后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多层螺旋CT(CTA)联合诊断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高度怀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行超声和CTA检查,了解其分型,并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超声、CTA联合诊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敏感性分别为93.59%、100.0%明显高于超声(69.23%、72.58%)、CTA(74.36%、88.71%)(P0.05);特异性无差异(P0.05);三组联合诊断A1型、A2型、A3型的准确率无差异(P0.05);CTA显示内膜片、内膜片累及范围、假腔血栓、主动脉弓受累、动脉弓分支受累的几率高于超声,显示心功能降低、主动脉反流的几率明显低于超声(P0.05)。结论超声和CTA联合诊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准确率及分型准确率较高,还可了解内膜片及其累及范围、假腔血栓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降主动脉支架血管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降主动脉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经验,并评价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对112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利用无名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实施降主动脉真腔人工支架血管置入术.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平均(89.3±5.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5.9±4.7 )min,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时间(14.7±2.1)min.1例76岁患者于术后1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3例,至出院时全部恢复正常;未发生截瘫病例;随访74例,6~52月,全部患者支架血管无移位和滑脱;47例患者降主动脉远端夹层假腔明显缩小、血栓形成.另外27例患者假腔没有明显变化,或仅有部分血栓形成.结论 降主动脉支架血管置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能够有效准确的封闭血管内膜破口,实现血管壁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