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the acute zonal occult outerretinopathies,AZOOR)是~组由于急性视网膜外层功能障碍而出现一个或多个区域视野缺损的症侯群。自Gass等1993年首先报道以来,目前已报道近百例。该症侯群具有以下特征:单眼或双眼的急性视网膜外层功能障碍、畏光,眼底外观多数正常,ERG异常。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侯静  童绎 《国际眼科纵览》2005,29(2):120-122
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是单眼或双眼的1处或1处以上的急性视野缺损,多伴畏光,眼底检查正常而ERG异常的疾病。女性多发,中心视野多不受损,少有视野恢复正常。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是单眼或双眼的1处或1处以上的急性视野缺损,多伴畏光,眼底检查正常而ERG异常的疾病。女性多发,中心视野多不受损,少有视野恢复正常。病因不明,尚无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 AZOOR)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近2年来就诊于本院和外院门诊经反复检查确诊为AZOOR的患者6例,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觉电生理、视野及血常规、免疫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收集患者所有病史和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例(12只眼) AZOOR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26~42岁,平均35岁,均为双眼发病。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7.5±3.2)个月。6只眼发病前有近视。3只眼发病时有眼前闪光感,视力轻度下降,仅有1只眼视力为指数/40 cm。所有患者至少1只眼视野检查发现视野缺损或局部敏感度下降,其中1只眼双眼生理盲点扩大。4只眼见眼前段活动性炎性病变,10只眼伴有玻璃体轻度炎性改变。4只眼可见眼底后极部黄白色斑点状病灶,6只眼为后极部至中周部视网膜灰白色斑点状病灶,病灶位于视网膜外层或色素上皮-玻璃体-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层。1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眼底脱色素改变,其余患者为眼底高荧光斑。1只眼伴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所有患者视网膜电图检测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在随访过程中除1只眼视力下降外,其他患者症状与初诊相似。5只眼视野无明显改变,1只眼视野缺损范围增大。1例双眼视网膜斑点增加,1例双眼视网膜病灶减少。1例双眼视网膜斑点消失,其他患者随访眼底无明显改变。6例患者初次诊断与随访诊断均不一致。结论AZOOR属于少见眼部疾病,青年女性多见,具有眼前闪光感、视野缺损、视网膜电图改变,眼底轻微病变是AZOOR的共同特点。其鉴别诊断复杂,容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是一种以急性视野缺损而眼底改变不明显为特征的病变复合体。本文主要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Coats病是一种以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异常扩张为特征,常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脂质渗出,甚至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该病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少年男性,多单眼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的18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眼底、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诱发电位(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患眼与对侧眼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同时行OCT、视野和mf-ERG检查者的检测结果一致性.[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正视2只眼,占l1.1%;近视16只眼,占88.9%.无明显眼底改变11只眼,占61.1%;黄斑区附近单发黄白色点状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3只眼,占16.7%;颞侧呈区域性脱色素改变4只眼,占22.2%.所有息眼中心视野异常,周边视野正常.行OCT检查的患眼均存在不同程度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IS/OS)光带中断、缺失或毛糙.ERG检查发现,与对侧眼比较,患眼视杆反应b波,最大反应a/b波,视锥反应a、b波及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6,2.689,3.103,3.517,2.999,3.309;P<0.05);除视杆反应b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023,P=0.306),其余波潜伏期均较对侧眼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P检查发现,患眼P100波振幅较对侧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P=0.041);患眼与对侧眼P100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7,P=0.092).行mf-ERG检查的患眼均存在振幅改变.OCT与mf-ERG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中心视野与mf-ERG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其异常区域分布不相吻合.[结论]AZOOR以青年女性、近视眼发病为多见;通常无明显眼底改变;但中心视野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存在异常,OCT检查可见其存在不同程度的IS/OS光带中断、缺失或毛糙.  相似文献   

8.
27岁男性,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余就诊,否认家族史.体格检查示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f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均正常.静态视野示双眼中心暗点,眼底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示双眼黄斑区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不连续,眼底自发荧光示双眼中心凹斑驳样改变伴淡强荧光环,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  相似文献   

9.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uter occult retinopathy)是急性视网膜外层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视野缺损的症候群,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的急性视网膜外层功能障碍,畏光,眼底外观我数正常,视网膜电图(ERG)异常,自1993年Gasd报道以来,已报道近百例,我们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鱼雷样黄斑病变(T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RPE损害,位于黄斑颞侧,沿水平缝走行,尖端指向中心凹,呈特征性的鱼雷样改变。该病以单眼发病为多见,不影响中心视力。根据其在OCT上的特点分为两型。Ⅰ型表现为轻微的外层视网膜紊乱不伴有外层视网膜腔隙;Ⅱ型为外层视网膜结构紊乱伴外层视网膜腔隙。与TM类似的RPE层色素改变的疾病包括先天性RPE肥大、Gardner综合征的RPE损害等,鉴别该病与其他疾病的要点是其独特的位置与形态。TM多数稳定,不需要特殊治疗;但由于其可合并神经上皮层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必要时需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190 8年 Coats将一种表现为大片外层视网膜渗出的眼病命名为“外层出血性视网膜炎”,以后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将其改称为“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炎”。于 6 0年代中后期普遍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FA)以后 ,进一步证实了 Coats病的根本原因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异常扩张和继发性渗出性改变 ,发现了隐藏在脂质渗出物中或出血深面的异常血管 ,为早期诊断 Coats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现总结 1996年 1月~ 1998年 10月18例 FFA结果 ,报告如下。本组 18例病人 19只眼患病 ,其中男 12例 ,女 6例 ,仅一人为双眼先后发病 ,右眼 10例 ,左眼 7例 ,发病…  相似文献   

12.
黄斑劈裂是高度近视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异常改变,主要通过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诊断。其发病是眼球壁内层、外层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术式的选择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3.
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 elelectroretinogram,mfERG)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是视觉电生理的一项重要新进展.用它评价视网膜外层和中层功能障碍(如视网膜营养不良)的价值已得到肯定.但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主要以内层视网膜损害为主的青光眼,尤其是用于早期诊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此文介绍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基本原理、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青光眼及高眼压症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与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是一种以急性视野缺损而眼底改变不明显为特征的病变复合体。本文主要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氩激光治疗儿童型Coats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儿童型 Coats病是一种致盲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 ,又称为渗出性视网膜炎。是由视网膜血管异常引起视网膜渗出、胆固醇结晶和视网膜血管改变为主的外层视网膜病变〔1〕。对视力进行性损害较快 ,早期治疗是保存视力的关键。现将氩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儿童型 Coats病的效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患者 1 2例 (1 3眼 ) ,男性 1 0例(83.3% ) ,女性 2例 (6.6% ) ,双眼发病 1例 ,年龄5~ 2 0岁 ,平均 1 4 .5岁 ,病程 1月~ 2年。视力≤ 0 .0 5者 3只眼 ,0 .0 6~ 0 .1者 7只眼 ,0 .2~ 0 .5者 2只眼 ,≥ 0 .6者 1只眼。 1 0只眼 (7…  相似文献   

16.
肖格格  吴玲玲 《眼科研究》2008,26(6):466-469
目的 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Ⅲ(HRT-Ⅲ)检测青光眼性视盘改变的优越性,了解单眼视野异常的开角型青光眼的视盘改变.方法 对52例单眼视野异常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HRT-Ⅲ检测,将视野异常眼和正常眼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视野异常眼的视盘面积(2.35±0.55)mm2大于视野正常眼(2.25±0.43)mm2(P=0.03);视野异常眼的视杯测量值比视野正常眼大,而盘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测量值比视野正常眼小(P=0.000~0.02).视野异常眼中不符合ISNT法则的眼数显著多于视野正常眼.视野正常眼的视神经病变程度较视野异常眼轻.结论 HRT-Ⅲ在比较青光眼患者双眼视盘对称性等方面具有优势.视野异常眼的视盘面积大于正常眼,提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盘大者更易发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严重的世界性致盲性眼底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全身和(或)局部的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等,可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理生理上的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形态及结构的异常,导致DR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儿童型Coats病是一种致盲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视网膜炎.是由视网膜血管异常引起视网膜渗出、胆固醇结晶和视网膜血管改变为主的外层视网膜病变[1].对视力进行性损害较快,早期治疗是保存视力的关键.现将氩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儿童型Coats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莹  陈松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3):277-281
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能分别提取视网膜内外层的反应,对黄斑区和后极部视网膜各区域视功能进行定量,并作出直观评价。近年来mfERG作为临床视觉电生理的最新检查手段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后视功能评价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mfERG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VRS后视功能的评价.综述分析VRS后mfERG振幅与潜伏期改变特点以及与视力、视野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是原发于视网膜视细胞的急性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视野缺损的症候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