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脓疱疮34例,痊愈率达到了100%。并同时对所分离的34株金葡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4株金葡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并检测到2例MRSA菌株。用约含莫匹罗星0.09±0.005mg/片的莫匹罗星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抑菌环均达到了32mm以上。  相似文献   

2.
莫匹罗星与其他抗菌药物对皮损分离菌耐药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莫匹罗星在我国应用8年多,其抗药性有无变化?与其他抗生素发生耐药性的情况有何差异?我们对在24例皮炎湿疹类及感染性皮肤病皮损表面或分泌物中分离出的24株细菌进行莫匹罗星等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莫匹罗星仅2株MIC为32mg/L,属低耐药,无临床意义。而环丙沙星等其他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达17.6%至88.2%,明显高于莫匹罗星。尤其对MRSA/MRSE更为突出,达28.5%至100%。显示莫匹罗星仍然是目前最佳的皮肤抗感染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及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600例感染性皮肤病患儿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生素及环丙沙星对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600例患儿皮损共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51株,对13种抗生素及环丙沙星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3.8%,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7.6%,对克林霉素为71.6%,对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37.3%,13.3%,6.4%和2.2%,对苯唑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莫匹罗星耐药率分别为1.6%,0.4%,0.2%和0.2%,未发现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耐药菌株。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6%。治疗社区来源的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全身治疗首选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外用治疗可选择莫匹罗星或夫西地酸。  相似文献   

4.
脓疱疮的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脓疱疮的病原菌分布,监测耐药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 246例脓疱疮患者皮损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 2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进行 15种抗生素的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从 246例脓疱疮患者皮损分离出病原菌 233株,单纯金葡菌占 87.0%;单纯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占 1.6%;金葡菌与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占 2.0%;表皮葡萄球菌占 4.1%。对 212株金葡菌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葡菌对青霉素 100%耐药,对红霉素为 87.7%,对克林霉素为 75.5%,对四环素、氯霉素、优力欣、苯唑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依次为 63.2%、 54.2%、 44.8%、 30.2%和 12.8%,对头孢噻肟、夫西地酸、庆大霉素均为 0.9%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莫匹罗星、万古霉素均未发现耐药菌。从 212株金葡菌分离出 64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优力欣等种类的药物在本地区已不适于治疗金葡菌感染的脓疱疮。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头孢菌素可以作为治疗脓疱疮的局部或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盲法自身对照试验,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及红霉素软膏治疗42例耳环孔感染,治疗3天及7天时病情积分均值莫匹罗星组分别为3.52±2.37,1.02±1.41,红霉素软膏组分别为5.88±2.61,2.93±2.68;总有效率莫匹罗星组与红霉素软膏组分别为97.62%,76.19%(P< 0.01)。细菌敏感试验及细菌清除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1)。莫匹罗星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作用强于红霉素软膏。  相似文献   

6.
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儿童细菌性皮肤病采用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外用治疗,并与34例莫匹罗星软膏组作对照,均每天2次,疗程7天。结果: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有效率为91.17%,与莫匹罗星软膏的有效率(88.2%)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中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儿童细菌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抗生素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有脓疱疮、毛囊炎、疖、痈和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外用抗金葡菌的药物主要有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其他如庆大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和复方多粘菌素B等也是可供选择的外用药。鉴于金葡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应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根据耐药结果调整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局部抗菌治疗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48例AD患者分为2组,前2周分别给予莫匹罗星+来可得与莫匹罗星基质+来可得外用对比治疗;后2周改为开放试验,所有患者均给予莫匹罗星+来可得治疗。结果治疗后第1周、第2周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研究组74.07%、88.88%,对照组25%、60%,经统计学检验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第4周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研究组92.59%,对照组95%,经统计学检验2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1、2、4周时细菌学清除率2组相比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局部抗菌药物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治疗AD疗效优于单用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夫西地酸乳膏对寻常痤疮皮损中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比较夫西地酸和莫匹罗星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夫西地酸和莫匹罗星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31.76±6.05)和(31.98±17.2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2,P> 0.05),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8.15±3.24)和(3.00 ± 0.0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 0.05).结论 夫西地酸体外对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中的优势菌株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夫西地酸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化脓性皮肤病采用夫西地酸乳膏局部外用治疗,并与60例莫匹罗星软膏组作对照,均3次/d,疗程7天。结果夫西地酸组与莫匹罗星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85.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1%和88.89%,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夫西地酸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龙珠软膏联合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外用治疗蚂蚁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76例蚂蚁螫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龙珠软膏联合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红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脓疱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蚂蚁螫伤的临床治疗中,龙珠软膏和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均可作为外用药物的选择,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红肿、疼痛、脓疱等症状的快速消退,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20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病原菌进行表皮剥脱毒素及药敏检测,了解本地区致病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血清型别及药敏情况。方法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SA)应用反向乳胶凝集法检测表皮剥脱毒素,对51株SA应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了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30株SA中,21株表皮剥脱毒素A,B均阳性,8株单纯表皮剥脱毒素B阳性。51株SA药敏青霉素耐药率为96.08%,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2.35%。对苯唑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莫匹罗星、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均未发现耐药菌。结论引起本病的SA以表皮剥脱毒素A,B均阳性的菌株为主。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不适合治疗本病。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可作为可选择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常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有脓疱疮、毛囊炎、疖、痈和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目前临床上系统治疗建议首选耐青霉素酶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慎重选择红霉素。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时推荐使用夫西地酸或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备选用药为利奈唑胺。浅表、局限金葡菌感染时可外用药物莫匹罗星,其他如夫西地酸、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复方多黏菌素B等也是可供选择的外用药。鉴于金葡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应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根据耐药结果调整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1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和氯锌油分别对化脓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化脓性皮肤病有效率、治愈时间、细菌清除率等指标均显优于氯锌油。  相似文献   

15.
莫匹罗星软膏对部分病原真菌的抑制人冉玉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菌基打孔法发现莫匹罗星软膏对白念球菌、糠秕马拉色菌和须癣毛癣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将各菌加入体积分数为25%的莫匹罗星软膏生理盐水稀释液中作用60min,扫描电镜下见菌体明显皱缩和凹陷,透射电镜下见菌体断面结构不清,细胞内成分固缩成团块状并形成空白区。提示莫匹罗星软膏不仅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可抑制部分病原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抗生素选择。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分为莫匹罗星组、夫西地酸组以及环丙沙星组各20例,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三组体温恢复时间、红斑消退时间、触痛消退时间、痊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治疗中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环丙沙星均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临床可自由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外用抗生素选择。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患儿分为莫匹罗星组、夫西地酸组以及环丙沙星组各20例,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体温恢复时间、红斑消退时间、触痛消退时间、痊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治疗中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环丙沙星均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临床可自由选用。  相似文献   

18.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 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型。结果 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金葡菌的比例及定植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9例AD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金葡菌的定植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对分离到的141株金葡菌进行噬菌体分型。Ⅰ组占6.3%,Ⅱ组占7.0%,Ⅲ组占3.5%,Ⅴ组占0.7%,杂组占1.4%,不能分型占56%,MRSA分型噬菌体26株混合组占6.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6种外用抗菌药物中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范围、MIC90和MIC50是6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的。且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及其中的各噬菌体分型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株也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 湿疹和AD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对湿疹和AD患者外用药治疗合并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对金葡菌抗菌活性的测定,莫匹罗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在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局部感染时的护理效果。方法104例腹腔引流管置管局部感染者分为对照组52例,使用碘伏纱条;试验组52例,使用碘伏纱条和百多邦软膏。护理期间记录两组红肿渗液消退情况。结果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后,局部皮肤红肿渗液,疼痛感明显减轻。两组红肿渗液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护理引流管周围皮肤局部感染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者,治疗组30例外擦2%夫西地酸乳膏,2~3次/d;对照组30例外擦2%莫匹罗星软膏,3次/d,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对照组有效率9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2%夫西地酸乳膏与莫匹罗星软膏对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