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MRI与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率MRI与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检查。分析高分辨率MRI、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并比较高分辨率MRI与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符合率。结果 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高分辨率MRI、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均为优(Kappa值=0.888,0.820)。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诊断符合率为93.2%,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对直肠癌T分期总诊断符合率为8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分辨率MRI、Revolution CT增强扫描成像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均较好,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s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3D-SPACE)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经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其术前未接受放化疗,但行直肠MRI检查。共收集178例,其中107例肿瘤轴位T2WI使用薄层小视野(field of view,FOV)T2WI序列(以下简称高分辨率T2WI序列),71例使用3D SPACE的T2WI序列(以下简称3D SPACE序列),并于2周内进行手术。将MRI所得T分期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MRI技术评估直肠癌T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高分辨率T2WI序列诊断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5.7%,3D SPACE序列诊断总准确率为83.0%。对早期T1、T2期的诊断准确率(T1:98.6%vs.88.8%;T2:87.3%vs.75.7%),3D SPACE序列均高于高分辨率T2WI序列;对T3期的诊断准确率,两者相当(85.9%vs.86.0%);而对T4期的诊断,3D SPACE序列优势不明显(95.8%vs.99.1%)。结论:3D SPACE序列可获得高信号比、高分辨率图像,提高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尤其对早期直肠癌的诊断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螺旋CT、MRI成像的应用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经病理检查或结肠镜确诊的直肠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44例。CT组给予螺旋CT检查,MRI给予MRI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符合率。结果:MRI组对直肠癌术前分期中T≤2、T3诊断符合率均优于CT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4中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高于螺旋CT。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标准检查方式,纳入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患者采用3D-SPACE序列检查和高分辨率MRI检查并纳入观察组,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检查方式与常规T2WI检查对直肠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的T分期误诊率为25.00%,N分期误诊率为37.50%;观察组的T分期误诊率为7.50%,N分期误诊率为15.00%;观察组T1-2、T3分期、N0、N1、N2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T4分期准确率皆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在对于进展期患者的浸润程度判断更加准确,对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较为...  相似文献   

5.
刘梦磊 《临床医学》2022,(11):71-72
目的 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成像平扫(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行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扩散加权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平扫。记录MRI联合DWI检测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手术病理T分期结果,比较MRI联合DWI检测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证实,T1期4例,T2期22例,T3期44例,T4期8例;MRI联合DWI检测结果显示,T1期4例,T2期21例,T3期42例,T4期7例。MRI和联合DWI检测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4.87%(74/78),kappa值=0.914,95CI:0.759~1.069。结论 DWI联合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有利于提高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T分期的应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68例,均进行3. 0 T 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3. 0 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诊断的信效度及与病理结果相关性。结果68例患者MRI图像可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或不规则环状增厚肿物影,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理结果显示T_1、T_2、T_3、T_4期分别为3、19、32、14例,高分辨MRI检查结果显示T_1、T_2、T_3、T_4期分别为7、17、31、13例。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86. 76%,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 793)。结论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诊断准确性较高,是判断术前T分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压脂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肛瘘(AF)及其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34例AF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一周内行磁共振扫描,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分为活动性(PIA)...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磁共振在直肠癌的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取常规磁共振成像(MRI)、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诊断,将术后病理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MRI联合DWI技术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总检出率93.75%高于MRI的检出率71.88%,对淋巴结转移检出率95.24%高于MRI的检出率71.43%,对直肠癌N分期的总准确率90.63%高于MRI总准确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ADC值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磁共振可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检出率,灵敏度较高,值得应用;但MR-DWI ADC值对临床分期判断无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能谱C T成像在结直肠癌动脉期(A P)、门脉期(P P)定量碘密度测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病理结果,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的威海市中心医院3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低级别组,包括高、中度分化癌(n=21),另一组为高级别组,包括低分化癌(n=9).病灶碘密度(ID)由碘物质分解图像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直肠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和30例直肠癌患者,两组均于术前行3.0 T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及IVIM扫描,在后处理软件上测量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直肠癌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运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有差异的参数值对直肠癌与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诊断效能。结果直肠癌组D值、ADC值低于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组D~*值的平均值高于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1.026×10~(-3) mm~2/s作为诊断直肠癌的阈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70%;以D值0.788×10~(-3) mm~2/s作为诊断直肠癌的阈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9%、71.1%。结论 IVIM参数D值和标准ADC值对直肠癌与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对新辅助化疗食管癌术前T分期及组织病理学分期一致性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9例食管癌患者。患者均接收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再接收3.0 T MRI检查及根治性手术。2位不同的阅片人员分别对T2加权TSE BLADE、增强Star VIBE、高分辨率Star VIBE延迟扫描上病灶T分期进行判断。结果:新辅助化疗结束至MRI检查间隔时间为(23±2)d。在T2加权TSEBL ADE扫描中,2位阅片人的判断准确性最高(κ=0.810,P0.0001)。T2加权TSE BLADE、增强Star VIBE、高分辨率Star VIBE延迟扫描对术后组织病理学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1%~96.2%,86.1%~94.9%,86.1%~96.2%。高分辨率Star VIBE延迟扫描在对T0,T1,T2,T4的判断价值最高,而T2加权TSEBL ADE对T3病变的判断价值最高。结论:除T3期病变外,T2加权TSE BLADE序列在明确新辅助化疗后食管癌病变T分期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准度。T2加权TSE BL ADE、增强Star VIBE和高分辨率Star VIBE延迟扫描三者联合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术前评估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直肠癌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满意的弹性图像后,分别用弹性评分法、面积比值法、应变率比值法评价直肠癌肿块.结果 进展期直肠癌组为病理T分期(pathological tumor staging,PT) PT2~~PT4期,其弹性评分大于早期直肠癌组(PT1期)(P<0.05);进展期组的面积比值(1.31±0.15)大于早期组的面积比值(1.17±0.12) (P<0.05);进展期组的弹性应变率比值(10.9±5.1)大于早期组的弹性应变率比值(6.3±4.9)(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反映直肠癌肿块的硬度,有助于直肠癌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RI新技术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0例,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DCE-MR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分期诊断结果,比较DCE-MRI不同分期下参数。结果:DCE-MRI+DWI检查的直肠癌T分期、N分期诊断准确率均高于DCE-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中的DCE-MRI+DWI技术应用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T与MRI成像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选取150例我院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6月份收治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接受CT诊断,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B组患者接受MRI诊断,包括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部分进行增强扫描。结果:在A组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中,直肠癌T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T分期,准确率达到70.0%,N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N分期,准确率达到72.0%;在B组患者的MRI诊断结果中,直肠癌T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T分期,准确率达到85.0%,N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N分期,准确率达到88.0%。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结果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MRI的准确率高于CT,更具有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术前HR-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总符合率为85.1%,其中T1~T2期的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7%,83.30%,88.00%,T3期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7%,84.20%,85.40%,T4期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术前HR-MRI结合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总符合率为92.5%,其中T1~T2期的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54%,92.86%,92.00%,T3期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54%,89.47%,93.75%,T4期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结论HR-MRI结合DWI较单独使用HR-MRI更好的评估直肠前术前T分期,可为临床确定手术方案提供更加客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应用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苏州市立医院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常规MRI联合DWI检查,分析分期结果.结果:采用常规MRI检查对47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评估,T1~T2分期准确性为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等级及对化疗敏感等级的不同将其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其中敏感组28例患者,TRG等级为3~4级,不敏感组患者32例,TRG等级为0~2级,均将3.0T磁共振加权成像应用于新辅助化疗质量中,并对比病变区长度、厚度及ADC值。结果:据调查分析来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其病变去长度、厚度、ADC值均无较大差异,无可比性,(P>0.05),在治疗后,病变区长度(35.64±12.31)mm,病变区厚度(10.92±4.36)mm,ADC值(0.84±0.11)×10^-3mm^2/s,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其次,治疗后不敏感组、敏感组患者病变区长度、厚度治疗前后无较大差异,而ADC值治疗前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镜引流液中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抽选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癌症分期情况将其分为Ⅰ组(T1和T2期患者)和Ⅱ组(T3和T4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有无淋巴转移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Ⅰ组患者CA50、CA125、CA242、CA19-9及CEA检验值均明显低于Ⅱ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淋巴转移情况相应肿瘤标志物指标明显下降,而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值较术前有所增高(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T分期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1例直肠癌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直肠癌T分期诊断中的准确度。结果:常规MRI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72.55%(37/51),DWI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92.16%(4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ADC值随DWI直肠癌分期进展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DWI技术检查,有利于对直肠癌T分期作出准确诊断,具有较高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miR-26a表达水平与心电图校正QT(QTc)间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T2DM患者,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为合并CHD的T2DM+CHD组(80例),不合并CHD的T2DM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