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炎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皮肤血管炎可表现出谱系改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富有挑战性。1临床表现一般而言,皮肤血管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系统症状,如发热、不适、体重减轻和关节痛等。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紫癜、皮下结节、水疱、血疱、坏死、溃疡等,多见于下肢,而上肢、躯干及头面部皮损少见,如果存在多提示有严重疾病或系统性血管炎。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提示可能累及的血管大小(见表1)。  相似文献   

2.
皮肤血管炎     
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皮肤血管炎可表现出谱系改变,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紫癜、皮下结节、水疱、血疱、坏死、溃疡等。发生机制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皮肤假性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假性血管炎以血栓形成和血管壁损伤为主,没有免疫反应参与.该文简述该病的概念、分类和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4.
皮肤血管炎为原发于皮肤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理变化为血管壁及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等。由于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复杂,所以除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皮肤血管炎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血管炎组织病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其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 假性血管炎( pseudovasculiti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甚至血管造影等与真性血管炎极为相似,但病理上无血管炎的证据如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样变性,免疫病理显示血管壁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1-3].  相似文献   

6.
血管炎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和纤维蛋白样变性,而假性血管炎(pseudovasculitis)是指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甚至血管造影等方面均与真性血管炎极为相似的疾病,但病理上无血管炎的证据如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样变性,免疫病理检查显示血管壁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假性血管炎与真性血管炎的皮肤表现极为相似,如瘀点、紫癜、瘀斑等出血性皮损和青斑、紫绀、溃疡、指端坏死和坏疽等血管闭塞性皮损,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体重减轻、乏力、血压升高等,临床上容易相互混淆。由于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因此,了解假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谱系,对于正确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9岁,因四肢关节疼痛12年、脱发12个月、下肢青斑8个月、疼痛1个月于2010年12月来本院就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对称性分布,累及大关节,有时有近端指间关节和膝关节肿胀,伴晨僵,约半小时可自行缓解,关节肿痛及晨僵持续时间不超过6周.当地医院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情况不详,关节仍时有疼痛.12个月前出现弥漫性脱发,头皮无油屑.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9岁,因四肢关节疼痛12年、脱发12个月、下肢青斑8个月、疼痛1个月于2010年12月来本院就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关节疼痛.对称性分布,累及大关节,有时有近端指间关节和膝关节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07例病理确诊皮肤血管炎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至2014年107例皮肤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男性37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7.85±18.78)岁。2结节性血管炎46例(42.99%),变应性血管炎22例(20.56%),青斑性血管炎13例(12.15%),过敏性紫癜4例(3.7%),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9例(8.41%),荨麻疹性血管炎12例(11.21%),脓疱型血管炎1例(0.93%)3所有皮肤血管炎病例发生部位频率最高的为下肢。4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病例数为90例,占所有统计病例的84.11%。结论 5年期间确诊病例数占同期病检总数比率相对稳定,皮肤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分型复杂,应注意适当的病检,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皮肤血管炎163例组织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63例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和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63例皮肤血管炎患者的皮损组织病理及临床资料作分析总结.结果:163例患者中男64例,女99例,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病程3.68年.与发病有关因素依次为:感染15.9%,系统性免疫性疾病15.9%,季节性因素8.59%,药物3.68%,食物1.84%,劳累0.6%;不明原因52.7%.组织病理分为5型.其中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36.8%,淋巴细胞性血管炎10.43%,节段透明性血管炎1.84%,肉芽肿性血管炎8.59%,血管炎伴脂膜炎[42.3%(69例),其中57例(82.6%)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部分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特点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时有相左.结论:皮肤血管炎分类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分型更加准确.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最常见,加上伴脂膜炎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总共占71.7%,其中有部分临床损害类似脂膜炎,此时需要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组织病理学分型对皮肤血管炎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皮肤假性淋巴瘤9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皮肤假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9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9例皮肤假性淋巴瘤中符合局限型皮肤淋巴细胞瘤者8例,淋巴瘤样接触性皮炎1例。组织病理检查见淋巴细胞呈带状或楔状浸润,细胞无异形性,主要位于真皮浅层;免疫组化显示浸润淋巴细胞呈混合型(CD45RO、CD20阳性)。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9例均痊愈。结论:皮肤假性淋巴瘤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形式多样,需与恶性皮肤淋巴瘤相鉴别,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2.
皮肤血管炎的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所有血管炎的确诊都需要组织学证实。因为血管的大小与临床及组织病理关系密切,以下基于受损血管的大小,并结合主要炎细胞、直接免疫荧光(DIF)及血清学特征,阐述常见累及皮肤的血管炎的病理特征。1小血管炎小血管指微静脉、毛细血管、微动脉及实质性器官的末梢动脉与微动脉连接的部位。皮肤的小血管炎主要累及真皮上部。  相似文献   

13.
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壁及其周围的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小不等的动脉、静脉、微血管的管壁及其周围发生变性、坏死等炎症性改变,导致血管内皮破坏、血栓形成、管腔闭塞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其发病机理复杂,涉及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内皮细胞、抗体、补体多种成分。本文依Chapel Hill分类法,分述各型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7):516-516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定于2013年10月20—24日在南京举办全国皮肤病理学习班,重点开设皮肤肿瘤、疑难性皮肤病及典型少见病的组织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对炎症性皮肤病的诊断模式。学习班主要针对皮肤病理医生和高年资皮肤科医生,配合大量阅片和临床病例解析,旨在帮助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9):690-690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定于2013年10月20—24日在南京举办全国皮肤病理学习班,重点开设皮肤肿瘤、疑难性皮肤病及典型少见病的组织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对炎症性皮肤病的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4岁,躯干、四肢起血疱,伴轻度瘙痒及疼痛半个月。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泛发大量紫色瘀点、瘀斑,其上有血疱,皮疹以血疱为主,于躯干处密集成片,部分血疱结痂,无溃疡及坏死痂。皮肤组织病理:表面角化过度,棘层水肿,真皮乳头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真皮内大量白细胞及白细胞碎屑。诊断:皮肤血管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平均发病年龄(43.65±14.28)岁。皮疹表现为多形性损害,其中以溃疡、紫癜为主,分别占65.21%、56.52%,所有患者均有下肢受累,其中发生于小腿者占65.21%,大腿占21.74%,四肢同时受累占4.35%,泛发全身占8.70%。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闭塞,有管壁纤维蛋白渗出,变性坏死,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碎裂,有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外渗。结论:皮肤变应性血管炎以多形性皮疹为主要表现,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组织病理学检查在皮肤血管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所皮肤科门诊1995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86例皮肤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及皮损组织病理特征。结果 86例患者中男32例,女54例,平均年龄(32±10.63)岁。组织病理类型包括5型,其中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51例(59.30%),淋巴细胞性血管炎15例(17.44%),血管炎伴脂膜炎13例(15.12%),肉芽肿性血管炎5例(5.81%),节段透明性血管炎2例(2.32%),部分患者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有一定的差异。结论皮肤血管炎分类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所有分型中以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最常见,组织病理学对各型皮肤血管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分型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肤利什曼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6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47.67岁(37-67岁),平均病程10个月(6-18个月)。皮损特点为红斑、结节、溃疡,分布于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组织病理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模式,组织标本中均可找到组织细胞胞质内嗜碱性小体。6例患者均具有疫区工作或旅行史。结论皮肤利什曼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资料、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皮肤假性淋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组淋巴细胞浸润性疾病。现将我所门诊1例皮肤假性淋巴瘤报告如下。患者女,72岁,前额、右侧面部出现结节和斑块,不痛不痒并逐渐增多3个月,并于2007年10月来我所门诊就诊。门诊拟诊断:结节病、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假性淋巴瘤。患者既往健康,家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