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T2DM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利拉鲁肽组和艾塞那肽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胰岛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血肌酐(SCr)降低,利拉鲁肽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治疗后利拉鲁肽组FBG、2 hPBG、HbA1c、LDLC、SCr低于艾塞那肽组,HDLC高于艾塞那肽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低,且利拉鲁肽组低于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升高,且利拉鲁肽组高于艾塞那肽组(P<0.05)。利拉鲁肽组和艾塞那肽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利拉鲁肽较艾塞那肽具有更佳降糖效果,胃肠道反应相当,更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和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
林坚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5,(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不同体重指数( BMI)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口服1种或2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欠佳),按照 BMI 分为三组,即正常组(BMI <24 kg /m 2)32例,超重组(BMI 24~28 kg/m 2)38例,肥胖组(BMI >28 kg/m 2)30例。三组患者均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 FBG、2 hPG和 HbAlc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除正常组 FBG 外,三组其余指标均低于治疗前( P <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改善幅度更大( P <0.05),且超重组和肥胖组体重较治疗前下降( P <0.05)。三组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三组 TC、TG、LDL-C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 P <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拉鲁肽适用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同 BMI 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和肥胖患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肥胖大鼠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肪量及肥胖相关(FTO)基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制作为糖尿病模型,随机分成利拉鲁肽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利拉鲁肽[0.6mg/(kg·d)]治疗或0.9%氯化钠溶液对照处理,12周后称体质量,采集标本。测定大鼠内脏脂肪组织的重量,检测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内脏脂肪组织FTO、AMPK及AKT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各组数据。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利拉鲁肽组大鼠体质量、内脏脂肪的重量、血糖、TG、TC、LDL-C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利拉鲁肽组大鼠FTO、AKT mRNA及蛋白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AMPK mRNA及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激活糖尿病肥胖大鼠内脏脂肪AMPK途径及抑制AKT途径,下调FTO的表达水平,参与改善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2 HP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2 HPG、IL-1β、hs-CRP、TNF-α、HbAlc、TC、LDL-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早期干预对高脂喂养大鼠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普通饲料(ND组),高脂饲料(HFD组),高脂+利拉鲁肽(Lira组),Lira组高脂喂养同时给予利拉鲁肽200滋g/kg皮下注射18周。记录体重、进食量、葡萄糖耐量实验AUC、胰岛素钳夹实验葡萄糖输注率(GIR),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TG、TC、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染色观察肝脏病理、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与ND组大鼠相比,HFD组大鼠体重、脂体比、AUC、TG、TC显著升高(均P<0.05),GIR、骨骼肌血管密度显著下降(均P<0.05),肝脂肪变明显;Lira组比HFD组摄食少且食物利用率低,血清GLP-1显著增加(均P<0.05);Lira组大鼠与ND组相比,体重、脂体比、血清TG、TC、AUC、GIR、骨骼肌血管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干预减少高脂喂养大鼠摄食量,降低食物利用率,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及肝细胞脂肪变性,保留高脂喂养大鼠的毛细血管密度,维持胰岛素敏感性且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单纯肥胖鼠和肥胖2型糖尿病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IR的影响以及差异。方法:将C57BL/6J鼠和db/db鼠随机分为C57干预组、C57未干预组、空白组和db干预组及db未干预组。对两C57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单纯肥胖模型。建模后对两干组进行利拉鲁肽干预12周,每周测定各组体重、血糖,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计算HOMA-IR。结果:干预后两干预组体重下降,db干预组血糖降低。C57干预组胰岛素水平升高而db干预组降低,但两干预组HOMA-IR均下降。结论:利拉鲁肽在降低肥胖糖尿病鼠的血糖的同时可改善单纯肥胖鼠和肥胖糖尿病鼠的肥胖及IR,但对两小鼠的作用和机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0.8 U·kg-1·d-1,加用利拉鲁肽0.6~1.8 mg·d-1,观察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胰岛素用量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患者FBG、2 h PG、Hb A1C、BMI、WC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发生少。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大剂量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好,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控制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体重指数≥26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既往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HbA1c的控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素组,每组87例。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甘精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血糖波动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BMI的差值低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每日平均血糖的差值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治疗前6:00~14:00、14:00~22:00、22:00~第2天6:00的三餐后及夜间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IR)、三餐后及夜间血糖高于目标范围的时间百分比(TAR)、三餐后及夜间血糖低于目标范围的时间百分比(TB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段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TIR、TAR、TB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TIR、TAR、TB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治疗后6:00~14:00、14:00~22:00、22:00~第2天6:00的TIR、TAR、TB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段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组TIR、TAR、TB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在控制血糖波动作用方面优于甘精胰岛素组;③两组TIR、TAR、TB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值均高于甘精胰岛素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可减少血糖波动,但明显不如利拉鲁肽改善血糖波动的效果好,并且利拉鲁肽改善血脂水平的效果优于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分为观察组(利拉鲁肽组)及对照组(预混胰岛素组),每组30例。利拉鲁肽组每日1次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6 mg/d,1周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至1.2 mg/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最大1.8 mg/d。预混胰岛素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及治疗12周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水平(2 h C-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计算血糖波动系数、低血糖时间比例、血糖漂移幅度(MAGE),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BMI、FC-P、2 h C-P、TC、TG、HOMA-β、MAGE、血糖波动系数及低血糖时间比例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血糖波动系数、MAGE、低血糖时间比例、TC、TG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FC-P、2 h C-P、HOMA-β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波动系数、MAGE、低血糖时间比例、FC-P、2 h C-P、HOMA-β、TC、T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利拉鲁肽组患者的MAGE与2 h C-P呈负相关(r=-0.587,P<0.05),预混胰岛素组患者的MAGE与2 h C-P无相关性(r=-0.099,P>0.05)。结论利拉鲁肽更有效、安全降糖,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连用12周.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1c、B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上述各指标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患者平均HbA1c、体重由治疗前的8.6%、74.4 kg,下降至治疗12周后的7.6%、71.1 kg,分别减少了1.0%、3.3 kg. HbA1c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治疗期间无低血糖、无胰腺炎及不良免疫反应等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对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体重,改善血糖. 相似文献
12.
《疑难病杂志》2016,(9)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离体肠系膜血管舒张和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取其肠系膜动脉制备动脉环,使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记录DM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张力变化,观察利拉鲁肽对肠系膜动脉张力的影响,检测血管组织中NO、NOS含量变化。结果利拉鲁肽能够提高基础状态下的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张力;累积浓度的利拉鲁肽(10~(-8)~10~(-4)mol/L)还能对对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环张力产生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此外,利拉鲁肽对于内皮完整组的动脉舒张率明显高于去内皮组(t=10.309,P=0.028);经过ELISA检测,利拉鲁肽组的血管组织中NO和NOS含量均高于K-H液对照组(t=16.802,P=0.017)。结论利拉鲁肽对DM大鼠肠系膜动脉具有舒张和收缩双重调节作用,它对PE预收缩的DM大鼠肠系膜动脉具有浓度依赖的舒张效果,并且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存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O和NOS的作用舒张阻力血管肠系膜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体脂分布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联合2%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模型,皮下注射0.1 mg/kg(小剂量组)和0.2 mg/kg(大剂量组)利拉鲁肽干预4周.DM模型组不干预.另设正常饮食组和高脂喂养的单纯肥胖组为对照.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变化.4周末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观测全身体脂分布,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值,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生化学指标.结果:与DM组比较,利拉鲁肽大、小剂量组体重明显减低,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大剂量组更明显(P<0.05).单纯肥胖组和DM组体脂分布最高,利拉鲁肽干预后全身体脂明显减少.利拉鲁肽组骨密度介于正常饮食组和DM组之间(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体重,降低血脂,调节全身体脂分布,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利拉鲁肽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FPG、HbA1c、2 h PG水平低于对照组,FINS、HOMA-β高于对照组,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内脏脂肪的影响。
方法筛选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符合(7%≤HbA1c≤11%),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重(body weight,WT)、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总胆固醇(total 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PG、TC、TG、LDL-C、HbA1c、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WT、WC、BMI、 FPG、HbA1c、TC、TG、LDL-C、FINS、HOMA-IR、VFA较治疗前均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WT、WC、BMI、VFA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与每日应用胰岛素剂量比对照组减少(P<0.05)。VFA降低与WT、WC、BMI降低呈正相关(P<0.05)。
结论利拉鲁肽应用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内脏脂肪,具有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35例采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35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 相似文献
17.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0):730-73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饮食运动干预,同时口服他汀类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体质量、腰围以及颈动脉斑块(软斑、扁平斑、硬斑、混合斑)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χ~2=4.232,P=0.040)。治疗后,观察组2hPG、HbA1c、FPG均低于同期对照组(t=2.315,8.803,5.445,P均<0.05);TG、TC、LDL-C均低于同期对照组(t=15.613,10.778,7.012,P均<0.05),而HDL-C高于同期对照组(t=4.545,P<0.05); SBP、DBP均低于同期对照组(t=3.254,2.159,P均<0.05);体质量、腰围和BMI均低于同期对照组(t=2.207,2.326,2.542,P均<0.05);IMT厚度低于同期对照组(t=2.116,P<0.05);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χ~2=4.895,P=0.02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确切,在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和控制体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血糖和Lee''s指数的影响及重要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高脂喂养12周后腹腔一次性注射2%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建立T2DM模型.模型建立后,利拉鲁肽大、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利拉鲁肽0.2 mg/kg、0.1 mg/kg,皮下注射共4周.动态观察大鼠体重、体长、血糖等变化,测定Lee''s指数.第16周末取大鼠肺、肾、胰腺、视网膜组织行HE染色观测形态学变化.结果:成模4周末,利拉鲁肽大、小剂量组大鼠Lee''s指数分别为311.8±6.4和317.6±4.3,明显低于DM组的324.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与DM组比较,利拉鲁肽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大剂量组效果更明显.HE染色显示利拉鲁肽干预后糖尿病大鼠的肺、肾和胰腺组织病理损害较DM组明显减轻.各组大鼠视网膜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减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Lee''s指数,并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所致的肺、肾、胰腺等重要脏器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