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徐国良  潘锋 《浙江医学》2010,32(12):1770-1772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对60例近端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采用两种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术式:食管与胃直接吻合31例(直接吻合组),食管与胃之间空肠间置吻合29例(间置吻合组).对两种重建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直接吻合组比较,间置吻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间置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直接吻合组明显降低(P<0.01),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吻合是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2.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4年 1月至2006年7月,对7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在行常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的基础上,分别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以及空肠空肠侧侧吻合).随访9~39个月,根据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标准、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以及食管下段pH电脑测定等方法评价患者食管反流情况.结果 重建过程中3个吻合口均应用吻合器,能明显加快手术进程,一般都在3.5 h左右(其中消化道重建约为1 h),术后平均9 d康复出院,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狭窄梗阻等并发症.随访除6例出现轻度反流症状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返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胃排空试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ECT)均未见钡剂或食物反流入食管显示,食管下段pH值为(6.9±0.1).患者多数能维持或超过术前体质量,生活质量尚满意.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对预防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食管反流、胃容量缩小、生理途径改变等问题,提高了生活质量.是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残胃前壁食管吻合术与单通道空肠间置术在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0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5例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消化道重建方式分组: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C组)43人,单通道空肠间置组(D组)52人,对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单通道空肠间置组前白蛋白显著高于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P<0.05);患者主观症状如烧心、吞咽痛、咳嗽在单通道空肠间置组发生率显著低于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单通道空肠间置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残胃前壁食管吻合组(P<0.001)。结论:在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降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方面,贲门癌患者近端胃切除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吻合的抗返流效果。方法:采用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Heinecke氏法)+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结果:对37例实验组患者实行该术式操作,均获得满意恢复,抗返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有效减少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后,行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抗返流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行胃食管吻合、胃空肠 Roux- en- Y吻合术对猪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用同窝小猪 4对 ,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和胃食管吻合术 ,对照组外加幽门成形术 ,实验组外加胃空肠 Roux- en- Y吻合术。饲养 3个月后处死 ,分别取距离食管胃吻合口 0、5、10 cm处食管组织行病理检查炎症反应。结果 :实验组的食管炎症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比对照组低。结论 :与传统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相比 ,外加胃空肠吻合术可明显降低食管炎的发生 ,应用临床后有可能降低食管炎症反应而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胃或空肠吻合术后降低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术式.方法: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后采用食管胃或空肠"围巾式"吻合术,利用有健康浆膜的全层空肠肠壁或胃壁包围在吻合口周围,形成瘘的屏障和吻合口周围局部高压带防止反流.结果:全组20例,1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0%,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全组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无进食后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气囊扩张2次后缓解.结论:食管胃或空肠"围巾式"吻合术能降低或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可有效的减少消化道返流的发生。方法距屈氏韧带25~30cm的空肠段与食管端侧吻合,距此吻合口15~20cm,输出袢作空肠与残胃端侧吻合,距空肠残胃吻合口远段10~15cm,作输入、输出袢空肠侧侧吻合,在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cm输入袢和残胃空肠吻合口下方分别行空肠闭合,命名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结果14例近端胃癌患者接受该种手术,手术过程安全,吻合时间短(平均25min)。术后恢复良好,进食规律,无1例返流主诉。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了影像学和生理学方面监测,效果满意。结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有效阻止返流的近端胃切除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食管胃手工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早期贲门癌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对食管残胃行手工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吻合口通畅和反流情况。结果手术用时6 h,术中出血量约30 mL,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反流症状较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术中行手工食管胃吻合,手术方式简单,吻合口数目少,手术安全性高,是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可选择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三吻合器法在全胃切除“双S”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  何建平  段体德  郑南 《吉林医学》2010,31(21):3408-3409
目的:总结吻合器在全胃切除,"双S"代胃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双S"消化道重建术,其中12例使用三吻合器。20例使用双吻合器,12例使用单吻合器,4例全部采用手工吻合。结果:使用吻合器者手术时间短,无吻合瘘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手工吻合有1例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结论:使用吻合器行"双S"空肠代胃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保证吻合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缺点是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对抗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150例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均采用改良空肠插入术重建消化道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痊愈出院,临床随访无反流性食管为症状发生.结论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后,行改良空肠插入术重建消化道,能有效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同时对吻合口瘘及狭窄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经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后出现胃食管反流的差别。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问食管癌切除术136例。其中9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胃经食管床作食管胃吻合。吻合后用纵隔胸膜将胃体固定于食管床内,另外3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胃经胸腔内跨越主动脉弓作食管胃吻合。结果:98例术后无出现胃食管反流(均为胃经食管床作食管胃吻合者),另外38例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结论:食管癌切除行胃经食管床作食管胃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防止食管癌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有明显效果,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食管胃吻合术,但术后很多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探讨空肠间置术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1990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部分贲门癌病人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空肠间置的消化道重建术,并与同期施行的食管胃吻合术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12):1095-1097
目的比较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贲门癌患者110例,其中46例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食管残胃吻合组),64例患者行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Roux-Y吻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体质量指数。结果食管残胃吻合组和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6.4±19.3)、(123.4±18.9)min,Roux-Y吻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食管残胃吻合组(P<0.05)。术后3、6、12个月,食管残胃吻合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Roux-Y吻合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与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手术时间较短,而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术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更适合早中期的近端胃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5.
经腹行近端胃切除124例,吻合时使远端胃管顺钟向旋转90°,胃吻合口径与食管的口径比为3∶2。均匀套叠吻合时,利用胃壁较厚的肌层均匀撑开吻合口,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结果:124例术后随访3~6个月,经食管钡餐检查愈合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经腹行近端胃切除术创伤远小于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适宜肺功能差的患者,且术后不易发生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6.
防止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报告29例防止食管胃(肠)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临床研究。方法:常规方法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采用食管成形,插入胃(肠)腔,胃(肠)包套吻合方法,结果:29例无1例吻合口瘘及反流,只发生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治愈。结论:成形,插入,包套食管胃(肠)吻合术,有效地防止了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的发生,适用于各段食管癌,贲门癌及老年营养情况差的 病人,亦适应结肠代食管的吻合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贲门胃底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贲门胃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n=40,A组)和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组(n=34,B组)。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和防反流效果,随访3年后比较两组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方面:B组反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术后6个月Visick分级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大部切除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贲门胃底癌能取得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相接近的近远期手术效果,且在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毕红革 《河北医学》2015,(4):584-588
目的:分析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缺点。方法:将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近端胃切除术,A组患者接受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B组患者接受残胃空肠侧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C组患者接受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三组患者均接受1年以上的随访时间,评估三组患者食管反流情况、肝肾功能、生活质量的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期内没有发现吻合口瘘、梗阻或狭窄等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束后发现三组肝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组、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组和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组分别出现1例、7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χ2=5.65,P=0.023)。根据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三组分别有1例、5例和9例患者发现钡剂反流入食管(χ2=6.46,P=0.034)。三组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表EORTCQLD-C30各项目得分较术前显著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食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重建术作用更为明显,临床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eal-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早期AEG较其他部位胃癌有着更差的预后。近端胃切除术是目前AEG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以胃食管反流为主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为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衍生出的各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如双通道吻合、空肠间置、管状胃、双肌瓣、改良管状胃等)的疗效尚未统一,且传统的反流评估方法正面临挑战。因此,本文对近端胃切除的防反流术式及其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跃明 《浙江医学》2001,23(6):374-375
为预防贲门癌及胃体上部癌根治性近半胃切除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笔者自1997年1月至2000年5月采用改良间置空肠食管胃吻合术治疗9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男6例 ,女3例 ;年龄45~67岁 ,平均58岁。贲门癌4例 ,胃体上部癌5例。2.手术方法7例采用上腹正中切口 ,2例作胸腹联合切口 ;常规探查腹腔 ,行根治性近半胃切除术 ,在横结肠系膜根部无血管区开口 ,将屈氏韧带下20cm处近端空肠上提与食管行侧端吻合 (吻合口A) ,距吻合口A近侧0.5cm处用双股7号丝线环扎近端空肠1周 ,以尽量压缩肠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