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学、生物材料学和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目前骨组织工程中不同的种子细胞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中选择不同的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质量也不同,不同的支架材料有不同的理化特性,无论天然材料或是人工材料,各有优缺点,尚缺乏理想的支架材料,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过程中,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有效结合才能提高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质量,目前各种构建方法及应用的支架材料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的质量尚不能满足要求,为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合理选择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以及促进种子细胞与支架黏附的方法,就其中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体外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小军  杨柳  周跃  石宗利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62-1563,T006
背景:L-聚乳酸可以用于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存在某些缺陷,能否复合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来改善材料性能,从而找到新的组织工程化骨体外构建方法?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初步构建有活性的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设计: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和兰州铁道医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完成,对象为5例重庆市健康志愿者的髂骨骨髓。干预:培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制备性能优越的新型支架材料,再按一定的方法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阳性率、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化骨的微观结构。结果:由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孔径300~450μm,孔晾率90.1%;细胞接种前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5&;#177;8)%,接种后细胞可在材料内良好贴附生长,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2&;#177;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与由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的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大段的骨缺损需要在体外构建大尺寸的组织工程骨,需要解决如何保证支架材料内部的种子细胞充分的物质交换及保持种子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等问题。对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技术进行综述,寻求适合构建大尺寸组织工程骨的方法。资料来源:检索时间为1991-01/2004-09。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支架材料等。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等。检索范围:Medline、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数据库)、中期刊数据库(VIP)及sciencedimct数字图书馆中期刊35种。选择关于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的120篇相关献进行分析、总结。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组织工程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相关献,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献。数据提炼: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符合本研究标准21篇。资料综合:对各种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的技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了解其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现有的各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中,动力性三维培养在提供有利于种子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优化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内部的分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各种利用动力性三维培养的实验中,其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的尺寸都还比较小,无法满足临床大尺寸骨缺损修复对组织工程骨的要求。结论:改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技术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优化支架材料结构,利用生物反应器对成骨样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物进行动力性三维培养,将成为解决大尺寸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背景L-聚乳酸可以用于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但存在某些缺陷 ,能否复合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来改善材料性能,从而找到新的组织工程化骨体外构建方法?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初步构建有活性的新型组织工程化人工骨.设计 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和兰州铁道医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完成,对象为 5例重庆市健康志愿者的髂骨骨髓.干预培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制备性能优越的新型支架材料,再按一定的方法体外构建细胞-材料复合体.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阳性率、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化骨的微观结构.结果由 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孔径 300~ 450 μ m,孔隙率 90.1%;细胞接种前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5± 8)%,接种后细胞可在材料内良好贴附生长,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为(52± 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与由 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Ⅰ型胶原制备的支架材料复合,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构建组织工程化仿生骨种植体的方法流程,并制备成骨细胞-可吸收载体种植体样品,同时尝试建立组织工程化非承载骨种植体的评价方法。方法:实验于2001-05/2005-12分别在天津市口腔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和天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完成。①通过相分离技术制备壳聚糖/明胶三维网络多孔支架,在支架材料表面原位沉积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构筑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进行表征和性能检测。②用酶消化法和条件培养法分离、诱导培养中国小型猪成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③用静态复合共培养法体外构建2种骨组织工程种植体样品:成骨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仿生骨种植体,成骨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种植体。④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FDA荧光、LDH、MTT等定期观测仿生骨样品中细胞形态、细胞增殖速率、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形成等指标,以比较样品的细胞增殖活性和成骨活性。结果:①成功构筑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这种材料具有适于细胞黏附与生长的(90±1)%的孔隙率,孔径为100 ̄300μm的微孔结构,且原位沉积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粒径为50nm左右,接近与天然骨的组成。②自中国小型猪腿骨成功分离培养了成骨细胞,并在诱导培养条件下,表现出很强的增殖活力和成骨活性,适合作为实验用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③成功构建了两种成骨细胞-可吸收载体种植体样品:经检验仿生构建的小型猪成骨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种植体具有细胞亲和性和体外成骨活性。结论:①在体外成功仿生构建了结构与活性接近天然骨的骨组织工程种植体--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种植体。②初步建立了仿生组织工程化非承载骨种植体的评价方法,为其进一步用于体内修复颅颌骨组织损伤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器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刘德伍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26-3627
组织工程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外科领域中组织缺损和器官功能障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模式和手段。它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预制、再生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组织工程学研究涉及细胞生物学、材料学、工程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及伦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工程化软骨、皮肤、角膜、血管、肌腱、骨等的体外构建及动物移植实验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组织工程皮肤和软骨已商品化用于临床治疗。进一步寻求防止种子细胞功能老化的方法、发掘新的细胞来源途径、选择更接近细胞生长微环境的支架材料以及探索增进工程化组织器官血管化的有效措施等,均是组织工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干细胞的研究、基因转染技术的应用、生物材料的分子设计等方面。要达到使工程化组织器官能提供“现货供应”(off-the-shelf)以满足临床应用需要的目标,尚需付出较长时间的艰辛努力。现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支架材料的选择及组织器官体外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针对修复临界节段性骨缺损组织工程骨仍处在研究阶段,理想的构建方法较少。目的:回顾分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构建形态以及对种子细胞负载影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寻求适合种子细胞能够大量有效负载于特殊形态的工程骨支架,可能为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4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相关组织工程人工骨构建方法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379篇,其中中文文献161篇,英文文献218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53篇。通过认真阅读及分析,结果表明:临界节段性骨缺损重建所需要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体积较大,需要负载的种子细胞数量巨大,如果没有适宜的供细胞附着的形态和形状,就达不到有活性植入物的要求,所植入材料无疑类似单纯人工骨,不能起到组织工程骨的作用。能够使种子细胞有效负载于工程骨支架材料上并保持活性是用于临床的第一步,所以负载有生物活性种子细胞数量的多少将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针对接种种子细胞有效程度或种子细胞数量和活性的检测多是通过间接方法佐证接种的有效性。有些培养种子细胞和接种的模式虽然可以保障接种的细胞数量,但接种后真正负载在支架上细胞的具体数量未知,其活性未检测。将工程骨支架制成特殊形状、形态便于种子细胞的有效接种和增殖,保持一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诱导成骨的发生,并通过简便、直接的方法检测负载于支架材料上种子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外科领域中组织缺损和器官功能障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模式和手段。它标志着医学将走出器官移植的范畴,步入预制、再生组织和器官的新时代。组织工程学研究涉及细胞生物学、材料学、工程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及伦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工程化软骨、皮肤、角膜、血管、肌腱、骨等的体外构建及动物移植实验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组织工程皮肤和软骨已商品化用于临床治疗。进一步寻求防止种子细胞功能老化的方法、发掘新的细胞来源途径、选择更接近细胞生长微环境的支架材料以及探索增进工程化组织器官血管化的有效措施等,均是组织工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干细胞的研究、基因转染技术的应用、生物材料的分子设计等方面。要达到使工程化组织器官能提供“现货供应”(off-the-shelf)以满足临床应用需要的目标,尚需付出较长时间的艰辛努力。现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支架材料的选择及组织器官体外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研究在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构建技术3个主要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复合体外培养细胞的骨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体内骨组织工程是以受体自身机体作为生物反应器,单纯应用生物材料而不外加细胞或生长因子,在骨或非骨环境构建形成骨移植物修复自体骨缺损的技术。有关研究显示这是一种调动机体自我再生能力的组织工程新策略,具有切实可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骨组织工程技术使得矫形外科摆脱了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束缚。经过20余年的发展,骨组织工程最终确立了将骨再生相关分子、成骨活性细胞与支架材料三者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基本模式。骨再生相关分子是决定组织工程骨生物学活性的主要因素,也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骨再生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不断阐明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与骨组织工程的日益结合,近年来骨再生相关分子的研究在骨诱导机制、载体、基因治疗技术以及联合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使组织工程骨对于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大段的骨缺损需要在体外构建大尺寸的组织工程骨,需要解决如何保证支架材料内部的种子细胞充分的物质交换及保持种子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等问题。对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技术进行综述,寻求适合构建大尺寸组织工程骨的方法。资料来源:检索时间为1991-01/2004-09。检索词为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支架材料等。检索手段包括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等。检索范围:Medline、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sciencedirect数字图书馆中期刊35种。选择关于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的120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组织工程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数据提炼:排除重复的同一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符合本研究标准21篇。资料综合:对各种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构建的技术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了解其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现有的各种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法中,动力性三维培养在提供有利于种子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优化种子细胞在支架材料内部的分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各种利用动力性三维培养的实验中,其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的尺寸都还比较小,无法满足临床大尺寸骨缺损修复对组织工程骨的要求。结  相似文献   

12.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血管化的研究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随着骨组织工程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面积骨缺损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目的:介绍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支架材料的特性及材料血管化情况。 方法:以“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血管化”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old, vasculariz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选择与骨组织工程学概述、支架材料和血管化方面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种子细胞的选择、细胞因子的应用、支架材料的性能及血管化程度均对组织工程骨成功修复骨损伤产生着重要影响。适宜的种子细胞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基础,细胞因子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三维结构的支架材料对于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组织长入、成骨方式和血管化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每种支架材料都有其不足之处,所以可以通过将多种材料进行复合达到综合效应来满足临床需求。另外也要积极寻求新的材料制备工艺和对已有方法进行改进,以制造出更加优良的支架材料。但血管化仍然是骨组织工程要面对的重大考验。目前所应用的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如利用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化时,易造成代谢异常患者病情恶化等情况发生;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易导致其他部位形成创伤和畸形,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近年来,尽管骨组织工程发展迅速,但目前缺乏理想的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在体内的成骨能力各家报道不一,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可降解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后在体外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对细胞黏附、细胞活度及接种细胞上架率进行测定。结果:扫描电镜下见支架上黏附细胞较多,接种前与接种支架后消化洗脱细胞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接种支架前的细胞活度为97.08±1.06,接种后的细胞活度为96.87±0.96,接种支架的细胞上架率为(61.5±0.41)%。表明兔骨髓基质细胞能在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上贴附、细胞活度不受影响及较高的细胞上架率。结论: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成人骨髓源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作为首选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尽管目前对于动物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已不断深入,但对于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的:研究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能力,探讨简便易行的成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骨组织工程选择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实验对照单盲设计进行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志愿者骨髓组织。干预:抽取骨髓组织,在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0mL/L CO2湿化空气孵箱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光镜(HE染色)、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增殖分化情况,并测定培养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形成能力。主要观察指标: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具有多个突起可互相联结,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核较为幼稚,细胞器丰富。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分泌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阳性率可达74.2%,并可形成钙结节,具有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安全方便,易于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本实验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32  
本文对组织工程骨的研究作了概述,介绍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骨组织构建的基本做法.介绍了用珊瑚、珊瑚-羟基磷灰石、松质骨基质和其他一些天然生物材料,用作成骨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研究证实除了人工合成的聚合物类材料之外,一些天然生物材料也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自体或异体移植修复损伤的半月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应用组织工程化技术重建半月板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技术修复重建损伤半月板的可行性.方法:对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种子细胞进行培养,并制备半月板支架材料,将种子细胞依附于支架材料上,利用细胞因子调控种子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和迁移,组织学检查细胞与支架的结合情况以及细胞的数量等.结果与结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修复研究主要包括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因子等方面.构建需要的种子细胞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传至第3代可得出最佳效应浓度.对组织工程化半月板支架材料进行表面修饰,由多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组织工程化技术修复重建损伤的半月板,是今后半月板损伤修复研究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鹃  张愉  张西正 《中国临床康复》2012,(33):6223-6227
背景:"工程化心肌组织"是应用组织工程的方法,构建出具有天然心肌组织特征的心肌,将它移植到体内,最终修复或完全替代病损组织。但以往研究获得的工程化心肌组织存在较多的缺陷,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的:总结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2000/2010)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心肌,组织工程,心肌构建物"和"Myocardial Constructionmaterials,Tissue Engineering,Myocardial"。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体外培养环境和生物反应体系、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再血管化、移植实验5方面进行总结,对不同的种子细胞及生物支架材料和体外培养的环境、移植工程化组织的再血管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共检索到150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文章。结果与结论:适合心肌细胞生存和心肌细胞形成的新型生物活性支架,理想的种子细胞、体外培养环境与生物反应体系、移植工程化组织的再血管化,动物移植实验等方面都是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再造的关键所在。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应同时具备良好的收缩功能、稳定的电生理特性、力学强度和柔韧性、无免疫原性及自身能血管化或在移植后能迅速血管化的条件,但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背景:"工程化心肌组织"是应用组织工程的方法,构建出具有天然心肌组织特征的心肌,将它移植到体内,最终修复或完全替代病损组织。但以往研究获得的工程化心肌组织存在较多的缺陷,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的:总结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2000/2010)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心肌,组织工程,心肌构建物"和"Myocardial Constructionmaterials,Tissue Engineering,Myocardial"。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体外培养环境和生物反应体系、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再血管化、移植实验5方面进行总结,对不同的种子细胞及生物支架材料和体外培养的环境、移植工程化组织的再血管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共检索到150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文章。结果与结论:适合心肌细胞生存和心肌细胞形成的新型生物活性支架,理想的种子细胞、体外培养环境与生物反应体系、移植工程化组织的再血管化,动物移植实验等方面都是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再造的关键所在。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心肌组织应同时具备良好的收缩功能、稳定的电生理特性、力学强度和柔韧性、无免疫原性及自身能血管化或在移植后能迅速血管化的条件,但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修复颅骨缺损各种生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寻找合理的颅骨替代物.方法:以"组织工程,颅骨缺损,干细胞,细胞因子,复合材料"为中文关键词, "tissue engineering,Skull defect,Mesenchymal stem cells,Cytokines; Material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颅骨缺损修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7篇文献为主重点对组织工程颅骨缺损修复生物材料及其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干细胞技术是从少量骨髓组织得到种子细胞,经体外诱导扩增达到一定细胞数量后,与支架材料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其细胞能够维持成骨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能与受区骨组织完全融合.同时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在一起,或对生物材料表面进行各种各样的修饰,具有促进细胞与材料之间的黏附、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并维持生物功能;利用某种载体转入到种子细胞内,后者在骨缺损区成骨,同时分泌适量的骨生长因子,诱导周围非定向性骨祖细胞向定向性骨祖细胞分化,从而在短时间内募集到足够的具有成骨活性的种子细胞,加快颅骨损伤愈合;利用计算机三维虚拟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预制的复合材料,既有医用复合材料本身的优点,又有精确的和颅骨缺损周围组织解剖学上的契合性,更有近乎完美的外观形态.结论: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骨组织工程的要求.将几种材料复合在一起,或对生物材料表面修饰,促进细胞与材料之问的黏附、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维持生物功能是目前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尽管骨组织工程发展迅速,但目前缺乏理想的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在体内的成骨能力各家报道不一,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可降解支架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将兔骨髓基质细胞与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后在体外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对细胞黏附、细胞活度及接种细胞上架率进行测定.结果:扫描电镜下见支架上黏附细胞较多,接种前与接种支架后消化洗脱细胞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接种支架前的细胞活度为97.08&;#177;1.06,接种后的细胞活度为96.87&;#177;0.96,接种支架的细胞上架率为(61.5&;#177;0.41)%.表明兔骨髓基质细胞能在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上贴附、细胞活度不受影响及较高的细胞上架率.结论:L-聚乳酸/聚磷酸钙纤维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