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淮  朱成 《解剖与临床》2008,13(3):204-205
目的:探讨经颞下-翼点入路切除侵犯上斜坡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经颞下-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患者5例,肿瘤直径在5—7cm,向后上侵犯至上斜坡,左侧入路2例、右侧3例。结果:5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膜瘤2例,实质性颅咽管瘤1例,骨软骨肉瘤1例,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后尿崩症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手术死亡。2例获随访,术后7a未见复发。结论:经颞下-翼点入路能充分显露并切除侵犯上斜坡的大型鞍区肿瘤,增加肿瘤的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继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治疗继发三叉神经痛的小脑桥脑角肿瘤10例,其中胆脂瘤7例,脑膜瘤3例。手术中发现肿瘤直接包绕三叉神经6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压向后下方3例;另1例肿瘤与三叉神经无明显关联,但脑干移位造成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结果:7例胆脂瘤患者中4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3例脑膜瘤患者均取得全切除。手术后10例中9例三叉神经痛停止发作,1例患者疼痛减轻,服用卡马西平后症状得到较好控制。随访6~13个月无三叉神经痛复发病例。结论: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小脑桥脑角肿瘤,同时探查肿瘤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必要时行微血管减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有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的解剖学比较研究,为手术治疗小脑幕中和后切迹间隙的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模拟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进行逐步解剖,观察和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所暴露的视野范围,描述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直接暴露了后切迹间隙,但由于小脑对视野的阻碍,限制了四叠体板下半部分的暴露;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视野范围集中在中切迹水平的脑干背外侧面区域,且可以观察到同侧的上、下丘。结论:1、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适用于后切迹间隙的第三脑室后壁,松果体区和四叠体上丘平面,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适合于中切迹间隙的后方区域和同侧的四叠体板。2、开颅过程中对静脉窦的完全暴露和对静脉窦向上的牵拉有利于幕下小脑上入路的手术暴露。  相似文献   

4.
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通过该人路显微手术顺利切除8例上中下斜坡以及桥小脑角颈静脉孔区肿瘤。结果:肿瘤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并发面瘫1例,脑脊液耳漏2例。后者经外耳道填塞分别于术后1周和3周治愈。结论: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适用于上中斜坡、岩斜区及桥小脑角的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切除三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三脑室肿瘤及猪囊虫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2例,1例猪囊虫完整摘除。术后死亡1例。5例随访6个月未复发,2例失访。结论:该手术入路可以切除三脑室前、中、后部的肿瘤及猪囊虫,术野暴露清楚,不易造成穹窿、匠脯、大脑内静脉、丘纹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 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额颞-颞下硬膜内人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采用经额颞-颞下硬膜内入路手术治疗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15例。结果:肿瘤全切13例,全切除率为86.67%;2例海绵窦内少许残留。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过性动眼神经不完全性麻痹1例,手术后2月内恢复;外展神经麻痹1例,4周后恢复。15例术后随访4~36个月。13例全切除病例无复发;次全切除病例2例术后已分别随访7个月和18个月,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额颞-颞下硬膜内入路可作为大多数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枕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枕骨大孔区脑膜瘤21例,其中,肿瘤位于背侧4例、腹侧3例、腹外侧14例;背侧者选择后正中入路,腹侧或腹外侧者选择远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17例(81%),次全切除1例(椎动脉上下型)、部分切除3例(2例为椎动脉上下型、1例为椎动脉上型);不全切除4例均为腹侧或腹外侧患者,术后均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随访1~88个月(平均27个月),期间无肿瘤复发病例;21例中,临床症状改善16例,保持原状3例,加重2例.结论:枕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术前的位置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而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娴熟的颅脑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安全有效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鞍区占位尤其是经蝶手术者术后出现视力减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6例鞍区占住患者,分别采用经蝶入路、经额下入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显微镜下对术野能达到的地方力争全切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有MRI或者CT复查资料,其中全部切除者179例,占64.9%,大部分切除者81例,占29.3%,部分切除者16例,占5、8%;经蝶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3例(3/45例),其中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2例,均为实质性肿瘤,经额下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8例(8/67例),经翼点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25例(25/147例);术后单侧视力下降者22例,占所有患者的8%,其中右侧视力下降者16例,占所有患者的5.8%,双侧视力下降者14例,占所有患者的5%;视野缺损(双颞侧偏盲)加重者6例;这36例视力下降者,27例(75%)经3个月~8年的随访,视力均无明显改善。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有,①、术中损伤视神经,②、术中电凝止血时阻断了视神经的供血动脉,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骑跨型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9例骑跨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9例,女性占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的采用颞枕及其幕上下联合入路,对幕镰型后方者采用枕部或枕-枕下联合入路,肿瘤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乙状窦后及其幕上下联合入路。结果本组全切肿瘤8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新增神经功能障碍3例,偏瘫1例。结论骑跨型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个体化设计,尽可能采用简便适用的手术入路。正确的手术入路和对局部解剖的熟悉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